忽必烈
緒論
忽必烈的一生,可以分執政前和執政時兩個階段。從其政治活動中發生的一些標誌性事件和變化來看,忽必烈的整個政治生涯可以劃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從貴由汗去世(1248年)後,他公開出麵支持他的兄長蒙哥為汗開始,到他即汗位(1260年)。這十年期間,是忽必烈在蒙古貴族中嶄露頭角、展現其政治軍事才能於世之時,也是他獨樹一幟,誠心接納漢族知識分子,虛心學習“漢法”,了解漢人思想和心理,了解中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情況的時期。這一時期,他在諸多蒙古貴族中顯得十分突出,他的活動體現了他是一位積極學習農業民族社會的統治經驗,力圖改變其草原蒙古貴族傳統思維方式和統治方式的傑出人物。
第二個時期,大約從1260年到1271年。在這十年期間,他集中精力,努力調動一切力量來鞏固自己的統治。首先的一大要務,就是平定蒙古貴族反對其繼承大汗地位的反抗活動。他一即位,首先遇到的是他的弟弟阿裏不哥的武裝反抗。這次武裝叛亂雖然在1264年阿裏不哥歸降後結束了,但以阿裏不哥為代表的蒙古部分貴族反對他的活動,卻持續了多年,甚至可以說與忽必烈在位相始終。其次就是鏟平了以李為首的漢族軍閥的叛變,並以此為契機,忽必烈采取措施削弱了歸降的漢族軍閥官員們的割據勢力,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其三是以中原地區的曆史與現實為基礎和主要依據,建立各級官製,製定各種製度,完善管理體製。在這一時期,忽必烈表現出他的聰明才智和雄才大略,反映了他敢作敢為、剛毅豁達的氣度,同時也是他虛心吸取漢族謀士的智慧,大量采用漢法的階段。這一時期的一係列措施,為蒙古族貴族和元朝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忽必烈政治活動的第三個時期,大約從正式建立元朝(1271年)到1281年,也是十年。這十年的主要活動,是聚集力量,出兵消滅南宋,實現中國統一和治理江南,進一步鞏固政權。這十年應該說是忽必烈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也是元朝的鼎盛時期。由於全國統一,社會生產得到恢複和發展,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在這樣的沃土上,也得到了發展,形成了元朝獨特的文化風格。同時,中國境內各民族社會經濟生活更加接近,各民族關係日益密切,民族融合和同化現象日益明顯,特別是大量的蒙古人、女真人、契丹人、黨項人日益漢化,大量的色目人或漢化或發生新的融合,為我國回族和其他一些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使我國的民族格局基本形成。這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曆史時期。
忽必烈政治活動的第四個時期,是從至元十九年(1282年)到他去世,又是十年時間。這期間,在軍事上統一全國的勝利,使他飄飄然,特別是國內經濟有了一定的基礎和發展,南宋軍隊投降,也使他猛然間增加了大量水軍,於是他有意無意地繼承其先輩們的做法,窮兵黷武,對外擴張,對日本和東南亞發動了多次武裝侵略,而且這些侵略活動,基本上以失敗而告終。這些擴張活動,不僅給被征伐的國家和地區造成嚴重的損害,更重要的是給剛剛得到一定恢複的元朝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災難。忽必烈為了維持東侵南伐的大規模軍事活動,就需要大量征兵,更需要大量的財力,於是支持和督責其臣下想盡辦法向老百姓搜刮財富、開辟新的財源、增加賦稅等聚斂財富的做法,就成為這時期元朝國內政治的重要特征,而這一切必然引起元朝各地,特別是直接受征兵、征賦之苦的南方各省農民的反抗。在忽必烈眼裏,這不僅是亂民造反,而且是漢族反對蒙古族統治的一種表現,於是進一步在國內強化了對漢族,特別是對南方漢族的防範和壓迫,這又造成和進一步激化了國內民族矛盾的尖銳。再加上忽必烈在當時雖然隻有67歲,但長年酗酒,身體肥胖,行動不便,記憶衰退,思考問題已經很感吃力。而且這時期的他,身邊已經沒有多少漢族大臣,他所信任的一批蒙古族貴族和色目商人出身的大臣以及番僧所行政策,遠離儒家思想,也就遠離廣大中原地區的實際,使忽必烈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政治漩渦而難於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