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李、郭汜之亂
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呂布伏殺,隨後牛輔也被殺,李傕等人歸來時無所依托,本欲解散部隊逃歸家鄉,又怕仍得不到赦免,武威人賈詡當時在李傕軍中任職,賈詡對李傕說:“聽長安人議論說欲誅盡涼州人,各位如果棄軍單行,則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抓住你們了。不如率軍西進,攻打長安,為董卓報仇。事情如果成功了,則奉國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遲。”
李傕等人采納了賈詡的建議,到處說:“朝廷不赦免我們,我們應當拚死作戰。如果攻克長安,則得天下了;攻不下,則搶奪三輔的婦女財物,西歸故鄉,還可以保命。”部下紛紛響應,於是同郭汜、張濟等人結盟,率軍幾千人,日夜兼程,攻向長安。
王允聽說後,派董卓舊部將領胡軫﹑徐榮在新豐迎擊李傕。徐榮戰死,胡軫率部投降。李傕沿途收集部隊,到達長安時已有十餘萬人。五月,李傕等人又與董卓的舊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會合,一起圍攻長安,八日後城陷,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敗走,王允等人遇害。李傕等人縱兵劫掠,百姓、官員死傷不計其數。李傕等人占領長安,挾持漢獻帝。威逼獻帝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人皆為中郎將。此時,漢少帝(弘農王)劉辯的妃子唐姬自從少帝被李儒毒殺後回到娘家潁川居住,李傕攻破長安後派兵擄掠關東地區,擄獲唐姬,李傕欲娶唐姬為妻,唐姬堅決不答應,也始終沒說出她是少帝妻子的事,後來尚書賈詡知道了此事,告訴了漢獻帝,獻帝十分傷感,下詔接回唐姬,讓她住在少帝的園中,派侍中持節封唐姬為弘農王妃,自此,唐姬終生未再嫁。八月,詔太傅馬日磾、太仆趙岐杖節鎮撫關東。
同年九月,又賜封李傕為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被封為鎮東將軍、平陽侯,外出屯駐在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以賈詡為尚書。李傕舉博士李儒為侍中,獻帝詔曰:“儒前為弘農王郎中令,迫殺我兄,誠宜加罪。”辭曰:“董卓所為,非儒本意,不可罰無辜也。”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把持朝政,隨自己喜好任免官員,又常縱兵劫掠,幾年內三輔百姓損失殆盡。漢代司隸校尉負責監察京師百官和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河(河東,河內,河南)及弘農七郡的官員。初置時能持節,表示受君令之托,有權劾奏公卿貴戚,起到和刺史相同的作用,但比刺史地位高。朝會時和尚書令、禦史中丞一起都有專席,當時有“三獨坐”之稱。東漢時司隸校尉常常劾奏三公等尊官,故為百僚所畏憚。司隸校尉對京師地區的督察也有所加強,京師七郡稱為司隸部,成為十三州之一。司隸校尉成為政權中樞裏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董卓稱之為“雄職”。曹操在奪取大權後,也領司隸校尉以自重。李傕領司隸校尉則可以完全控製朝政,假節殺犯軍令者。
同年十二月,曹操派使者進貢,並寫信向李傕等人獻殷勤,李傕等人認為曹操雖然表麵上派使者進貢,但並不是真心誠意的,準備扣留曹操的使者,這時黃門侍郎鍾繇加以勸阻,說隻有曹操心係王室,於是李傕等人對曹操使者厚加賞賜。
興平元年(194年),屯於郿城的征西將軍馬騰有私事求於李傕,沒有得到應允,於是率兵相攻。漢獻帝派使者勸解,沒有成功。隨後屯於金城的鎮西將軍韓遂率兵前來勸解,繼而與馬騰聯合。朝臣種邵、馬宇、劉範(劉焉之子)暗中與馬騰聯係,欲使馬騰襲擊長安,願為內應,以誅殺李傕等人。於是馬騰、韓遂屯兵長平觀。後來種邵等人事情敗露,逃奔至槐裏。李傕派郭汜﹑樊稠以及侄子李利與馬騰、韓遂大戰於長平觀下。馬騰、韓遂大敗,被斬殺一萬多人,二人退回涼州。樊稠等人隨後追擊,韓遂派人要求和樊稠對話,因為兩人是同鄉,於是韓遂和樊稠單獨在一起交談,十分親密,談笑了很久。李傕又令樊稠及侄子李利帶幾萬人圍攻槐裏,種邵﹑劉範等人皆被殺死。李利返回長安後告訴李傕說:“樊稠和韓遂單獨在一起笑談,不知道交談的內容,樣子十分親密。”於是李傕與樊稠開始互相猜疑。但李傕還是讓樊稠以及郭汜開府,與三公合為六府,皆參與選拔官員。這時長安城內盜賊猖獗,白天都出來擄掠,於是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分兵守在城內,各守其界,但還是不能控製。後來,朝廷下詔赦免馬騰等人。四月,以馬騰為安狄將軍、韓遂為安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