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獻帝登基
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經過一夜奔波,受了許多驚嚇,吃了不少苦頭。盧植等人扶著少帝和陳留王往回走。天,漆黑黑的;路,崎嶇不平。少帝和陳留王從小深居皇宮,嬌生慣養,哪裏經得起這一番折騰。他們雖然被人攙扶著,但走起路來也是一步一滑,一步一喘,東倒西歪。到五更時分,好不容易來到一處驛館,在這裏住下來。
次日清晨,盧植早起趕回洛陽報信。閔貢擔心驛館不安全,也催著少帝動身回洛陽。當少帝一行往京城方向行走時,忽見前麵塵土飛揚,一隊人馬滾滾而來,擋住了去路。大臣們個個嚇得麵如土色,不知所措。少帝劉辯更是驚恐萬狀,失聲痛哭。正當君臣們亂作一團之時,隻見隊伍中一員大將大搖大擺地朝少帝走來。幾個大臣迎上前去詢問,才知道來者是並州刺史董卓。
董卓在夕陽亭待命,後進兵到顯陽院,見都中大火衝天,知道宮中有變,便兼程進京,與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在北邙山相遇。少帝見了董卓,緊張得連話都說不清。董卓詢問起叛亂的情況,他一句也答不出來,陳留王卻格外機靈冷靜,把宮中出事的前後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董卓。董卓聽後,暗暗稱奇。這件事觸動了董卓的心思,決定了後來劉辯和劉協的命運。董卓表麵不動聲色,暗地裏卻下定決心,要廢掉少帝,另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董卓進京以後,開始廢嫡立庶,從中竊權的行動。他想拉攏袁紹,利用袁氏家族的地位來壓服人心,但遭到袁紹的反對。雙方吵了一通以後,袁紹一氣之下,解下印綬,懸掛在皇宮門口,跑出京城,到冀州去了。
袁紹的反對並沒有動搖董卓的決心,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朝中大臣集合起來,直言不諱地說了自己的打算,並威脅說:“我聽說從前霍光確定大政方針時,總是拿著刀劍,有人膽敢阻攔,就軍法從事。我也打算采用霍光的辦法,請諸位好好想一想。”
董卓這番話,把大臣們嚇得麵麵相覷,不敢做聲。過了好久,尚書盧植才說:“當今皇上青春年少,又沒有什麼大錯,怎麼能廢呢?”
重壓之下,竟還有人反對。董卓不禁大怒,當即拔出利劍,惡狠狠地向盧植撲去。盧植撒腿往外跑,董卓緊追不舍。侍中蔡邕出來規勸,說:“盧植是著名學者,威望很高,如果殺了他,會使天下不安。”董卓這才停止追趕。
第二天,董卓上朝,擬詔罷免盧植,接著,又把廢嫡立庶的事寫成詔書,派人送給太傅袁隗,袁隗隻好同意。得到袁隗的支持,董卓立即率領文武大臣來到崇德殿,逼迫何太後廢黜少帝劉辯。董卓說:“先帝死時,少帝沒有好好哀悼,沒有孝心,不宜當皇帝。”
說完,不管太後同意不同意,就讓袁隗把少帝扶出來,立即收繳印綬,摘下皇冠。何太後知道董卓的厲害,一句話也不敢說。少帝更是無可奈何,乖乖聽從擺布。
廢黜少帝後,董卓又把矛頭指向何太後。他當眾宣布:“何太後曾逼死過董太後,違背了天理人倫,不配當太後,應當廢!”說罷,令人宣讀事先擬好的冊文。
崇德殿內,死一般寂靜,隻有宣讀冊文的聲音如雷轟頂:“廢除劉辯皇位,封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以順天理人心。”
冊文剛剛讀完,董卓就向陳留王劉協獻上皇帝印綬,劉協戴上皇冠,正式登基。群臣朝賀,山呼萬歲。就是剛剛被廢的少帝劉辯也不得不列入朝班,三跪九拜,行君臣大禮。不過,在強權的控製中,下台的難受,上台的也不舒服。突如其來的大貴大富,意想不到的君臨天下,刹那間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劉協驚恐不安。這個九歲的小皇帝,坐在禦座上,手足無措,但迫於董卓的壓力,也不得不強作鎮定,裝模作樣。從此,劉協正式登基,史稱獻帝。從此由他伴隨漢室江山這隻破船,在風雨中飄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