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無聊、貪玩、荒淫的君王,怎麼能治理好國家?
靈帝還是個十分貪財的皇帝。他在西園開辦了一個官位交易所,明碼標價,公開賣官。地方官一般比在朝官的價格高一倍。各種官職肥瘦不等,求官的人可以估價投標,出價最高的人,方可中標上任。除了固定的價格以外,還根據求官的人的身份及財產隨時加減。一般說來,價格為兩千石的官,兩千萬錢,四千石的官,四千萬錢;可以現錢交易,也可以賒欠,到任後再加倍償還。
河北大名士崔烈接替袁隗做司徒,就是通過漢靈帝的奶媽交付五百萬錢當上的。事後,靈帝還感到後悔,認為此官賣得價格太低,他對親近的人說:“如果我能沉住氣,這次司徒的價錢肯定能增加到千萬。本來可賣一千萬錢,現在僅賣五百萬,太便宜了。”
宦官曹騰的養子曹嵩家裏很富有,用一億錢買了個太尉做,比定價高出十倍。
巨鹿太守司馬直,素有清名,受詔到朝中做官,被要價三百萬錢,他感慨地說:“為民父母,卻去剝奪人民,於心何忍?”他上書針砭時弊,然後自殺。
因為允許掛賒欠賬,到任後再加倍償還,買官者怕損失本錢又要大獲利錢,所以一到任就瘋狂地本利兼收。有時候州郡一月內就更替官員好幾次,人民被逼得“寒不敢衣,饑不敢食”,賤價出賣自己僅有的一點穀物,奉獻給新來的官,保住全家人的性命。
漢靈帝還命令州郡送助軍修宮錢,大郡多至兩三千萬錢,小縣也不能免。除送錢外,還要“價買”木材石料,令州郡運送到京師。宦官派人點收,硬說材料不中用,隻給十分之一的價錢,然後再轉手賣給商人,從中牟取暴利。有些材料根本就不點收,直接讓州郡再送。
漢靈帝寵信宦官,聽信宦官張讓、趙忠的話,在田畝稅中每畝抽10錢,作為修繕宮室的費用,這使漢靈帝賺了很多錢,他感激地說:“張讓張常侍,就是我的父親,趙常侍,就是我的母親。”
靈帝大量聚斂財富所造成的社會危機,許多人都看在眼裏,中常侍呂強上疏勸諫。靈帝不予理睬,仍然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除了聚斂財富,掠奪人民之外,從漢桓帝到漢靈帝,還發生了兩次“黨錮之禍”。
第一次發生在公元166年。太學生三萬餘人,以郭泰、賈彪為首,他們依附陳蕃、李膺等清流派官員,評論朝政,褒貶人物。州郡都有官學,太學生與他們相互通氣,形成全國範圍的政治團體,宦官及其黨徒,無論是在朝的或是在地方的,都受到他們猛烈的抨擊。漢桓帝下詔指斥李膺、範滂等二百餘人為黨人,下獄治罪。第二年,漢桓帝赦黨人回家,但禁錮終身,不許再做官。
第二次發生在公元168年。靈帝即皇帝位時,隻有12歲,竇太後臨朝,竇武掌管朝政。竇武與陳蕃、李膺等人想誅殺宦官,因事泄露,竇武、陳蕃二人反被宦官殺害。二人死後,靈帝又大興黨獄,殺死李膺、範滂等一百多人,禁錮六七百人,太學生被捕者一千餘人。
靈帝晚年,麵臨著選擇繼承人的問題。靈帝長子劉辯,為何皇後所生,舉止輕浮,沒有做皇帝的威儀,靈帝不喜歡他,打算立少子劉協,但又怕何皇後和何進不同意,所以遲遲沒有決定。中平六年(189年)四月,靈帝一病不起,自知不久將永別人世,隻好和上軍校尉宦官蹇碩商議,讓他擁立劉協。蹇碩打算殺掉何進,再立劉協為帝。不久,靈帝病死。蹇碩秘不發喪,假傳聖旨讓大將軍何進入受顧命。何進接了聖旨,匆匆入宮,剛到宮門,正與司馬潘隱相遇。潘隱與何進是故交,連忙用手向何進示意,讓他別進去。何進慌忙退至營中,蹇碩的陰謀沒有得逞,隻得立劉辯為帝,史稱少帝,尊何皇後為皇太後。當時劉辯才14歲,不能親政,由何太後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