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對學習的重要性做了這樣的解釋:“在知識經濟時代裏,如果你有資金,但是缺乏知識,沒有新的信息,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拚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就能夠有回報,並且很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與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其實,在普通的生活中,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認為孩子所考的分數是高是低,直接反應了孩子的學習情況。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中唯一的、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如果家長和學校輿論唯一地根據分數來給一個人做出好的或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一個好人。”
每位父母要明白,明顯地過分看重孩子的分數,而沒在意孩子是否學到了實實在在的知識,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態度。雖說分數是檢測孩子學習能力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對於一個平時學習不錯的孩子來說,家長沒有必要在意孩子的每次考試成績,更不能因為孩子偶爾發揮不好而對孩子橫加指責,否則很容易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
在英國,據說有65%的大學生在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無關。著名的未來學家托夫勒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預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可見,學習能力對孩子的重要意義。
這其實就與李嘉誠的創業一樣,當年李嘉誠明白創業時知識比資金更重要,那麼,現在我們做父母的也應當不要讓單純的成績定義而模糊了孩子的學習過程。作為父母,隻需做一些監督工作,引導孩子去做他該做的、應做的事情,具體怎麼做,卻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相信自己的孩子,讚賞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明白知識在未來運用的巨大力量。
75.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貴在堅持”。孩子的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日常反複練習形成並發展起來的,而知識堡壘也是在每天不斷地反複積累的過程中才逐漸形成的。可見,生活中各個方麵的知識、經驗都需要積累,而積累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意誌。
父母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時,要讓孩子從點滴積累開始,因為隻有當這些習慣融入到孩子的學習中去,孩子才能端正態度,這樣學到的知識才能更堅固,學習能力也才能真正提高。
李嘉誠是一個不斷刻苦鑽研和學習的人,他不僅鑽研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還對西方先進的科技知識進行研究,李嘉誠的投資一直都是站在最前沿的領域,所以,一直都能最早開發市場,取得勝利,獲得高額回報。
李嘉誠對自己的孩子說過:“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國藩所說的,必須有智、有識,當你懂得一門技藝,並引以為榮,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隻知道別人走快我們幾十年,我們現在才起步追,有很多東西要學習。”而李澤钜和李澤楷兩兄弟也言聽計從,從很早開始,便孜孜不倦地吸納各方麵的知識,並且日後還以新知識帶動公司的發展,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2000年5月底,大兒子李澤钜和父親李嘉誠一同看到了和記黃埔與日本電訊電報公司及荷蘭電訊公司戰略性合作協議的達成。當時,和記黃埔獲得英國3G(第三代移動電話)牌照的子公司分別向二者出售20%和15%的權益,三家公司共同經營英國的3G移動通信網絡。在歐洲市場,和記黃埔與日本電訊電報公司、荷蘭電訊組成三方聯盟,參加德國的3G競標。但是,三方聯盟將要拿到3G的牌照時,和記黃埔卻退出了角逐。原來,李嘉誠是另有目標,他的目標是想取得歐洲其他國家的3G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