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在學習中成材,讓孩子用知識改變命運(2)(2 / 3)

父親把手放在李嘉誠的肩膀上,說:“你看,現在天氣很好,船隻在海中航行就比較安全。但是,如果出海後,風暴來了怎麼辦?做船長的人,就得提前想到這種情況,提早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其實,做任何事情都要像做船長一樣,預先考慮周全,隨時準備應付一切問題,絕對不能隻滿足於現狀。”盡管,李嘉誠最終沒有做成小時候夢想中的船長,但是,他卻一直以做船長的意識去經營他的公司和人生。

如今的李嘉誠已經擁有了足夠他幾輩子用的財富,但是,他依然沒有養老退休的打算,他仍在不斷地學習、繼續工作。他說:“不讀書,不掌握新知識,不提高自己的知識資產照樣可以靠吃‘老本’瀟瀟灑灑地過日子,是舊時代不少靠某種‘機遇’發財致富的生意人的心態,如今已經不可取了。”

後來,李嘉誠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也是秉承這樣的方式,他經常地引導李澤钜、李澤楷:“你們要有一個目標,將這個目標作為前進的動力。”李嘉誠通過自己的切身實例來告訴兒子們,當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經成為最大生產力,想要在這個經濟大潮當中分一杯羹,就需要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

有這樣一句話:“強者不是寵出來的,也不是慣出來的,而是在逆境中成長,在曆練中成熟,在競爭中懷才不遇的。”真正的強者應該具備在任何艱巨環境下獨自生存的能力、倔強的拚搏精神、承受挫折考驗的能力和永不停歇的進取精神。父母如果要想把孩子培養成為將來生活的強者,首先要讓他們具備強者的心態,高尺度地嚴格要求自己,永遠不滿足於現狀地為未來而努力奮鬥。

現在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很高,沒有能力的人,無疑將會在社會的激烈角逐中敗下陣來。而這些競爭優勢都是在從小到大的學習中積累下來的,所以,如果一個孩子隻是安於現狀,沒有學習能力,那麼他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輸人一截,也就更談不上有任何美好未來了。

兒童教育學家說過:學習能力決定孩子的未來。這一點也不誇張。有資深的教育家,憑借自己多年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經驗,在研究智商、成績、學習能力之間到底有怎樣的聯係和影響的問題時發現:智商高的孩子不一定成績好,但是,學習能力強的孩子一定會發揮自己的潛能,獲得好成績。

歌德說:“隻有不斷進取的人,才有輝煌的人生。”父母要教會孩子積極上進,孩子才能在不思進取的時候用朋友來鞭策自己,堅持自己的夢想。“進取精神”是孩子的良師益友,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動力。另外,家長可以嚐試多鼓勵孩子與上進的人交朋友,這樣孩子的世界才會更加豐富,才不會混日子,才不會輕易墮落,才能超越平庸。例如,一個孩子上次考了80分,他並不滿足,而是不驕不躁地努力學習,爭取下次考90分,這就是一種上進的表現;相反,如果一個孩子考了60分,仍然不知道努力,反而覺得不錯,那麼很可能是沒有進取心。

當然,父母在教導孩子的時候,也應該學會讓孩子明白,安於現狀是對自己人生非常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也可以直接與孩子展開關於理想的討論:“你有沒有想過學習是為了什麼呢?”“你長大了希望成為怎樣的人呢?”等等。如此可以借機讓孩子明白,要想獲得預期目標的達成,一定要不斷地去充實自己,讓自己在攀登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73.讓興趣成為你的強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做父母的抱怨,有的說:“孩子大了,我想培養他的興趣,可是很難,讓他做的他往往不感興趣。”有的說:“我的孩子成天隻知道看動畫片,對學別的都不感興趣,這可怎麼辦?孩子是不是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