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在學習中成材,讓孩子用知識改變命運(1)(1 / 3)

李嘉誠說過:“我沒有上學的機會,一輩子都努力自修。”隻有無窮無盡地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的見聞。為此,李嘉誠經常教導自己的孩子,隻有在學習中成材,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69.從小熏陶孩子的商業頭腦

在商品經濟的熏陶下,現在的孩子對錢的觀念可以說並不淡薄。有些孩子3歲左右就開始有了錢的概念,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商業知識。如果說成年人應該學會怎樣理財,那對於孩子來說,從小擁有一個商業富翁的頭腦,將顯得更為重要。

父母如若想讓自己的孩子以後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那麼從小就應該鍛煉孩子對於金錢的使用權,也就是說讓孩子具備一定的資金策劃力。孩子越小,其滲透力很強,因為模仿是他們的天性。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學會身體力行,從不同側麵去熏陶孩子,讓他們初具商業頭腦,了解金錢在商業社會中的一些基本用途。

李嘉誠曾經認為,30歲以後,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逐漸提高,人到中年,賺錢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這時候如何管錢比較重要。為此,李嘉誠對兒子的教育開始得很早。在李澤钜、李澤楷的成長過程中,李嘉誠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即使李嘉誠的事業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李嘉誠仍然嚴格要求他們知書識禮、謙虛做人,而絕對不允許他們像其他的“公子階層”那樣目空一切。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為了從小熏陶他們的商業頭腦,當李澤钜和李澤楷八九歲時,每當董事局開會,李嘉誠都帶著他們參加,他們兄弟倆就會坐在專門為他們而設置的小椅子上,進行獨特的商業教育。不僅如此,李嘉誠既具細心又具耐心,總是在會後鼓勵兩兄弟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後認真地進行解答。

有人不禁納悶,不滿10歲的孩子懂得什麼?其實,李嘉誠並不計較他們聽懂了什麼,重要的是商業氛圍的熏陶。正如要培養一名音樂家,在繈褓時就要讓他聽曲子;造就一個航海家,在他學步時就要讓他到舢艇裏顛簸。李嘉誠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回顧童年的經曆,李嘉誠的兩個兒子都稱讚他們的父親是最好的商業老師。小兒子李澤楷曾說:“我從家父那裏學到的東西很多,最主要的是怎樣做一個正直的商人以及如何正確處理與合夥人的關係。”

每當人們稱讚兄弟倆時,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钜總是說:“感謝父親從小對我們的培養教育,他是最好的商業教師,尤其在教育子女這點上。我從父親身上學到的最主要的是怎樣做一個成功的商人,怎樣積攢自己的能力。”

李嘉誠教育兒子的態度十分嚴格,而這一點與美國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後代的方式幾乎完全一樣。在洛克菲勒家族中,父親大比爾教育孩子完全采用了一種嚴格的貸款製度。大比爾多次貸款給兒子,收取利息還不算,而且往往在兒子最需要錢的時候,向他索還本金。大比爾就是用這種方法來教育兒女,他不無得意地說:“每有機會我總欺騙我的兒子們,我要使他們遇事精明。我和兒子做買賣,能詐騙和打敗他們就詐騙和打敗他們。”

洛克菲勒對父親的做法,從吃驚到逐步理解,最後則充滿感激。在90歲高齡之時,他感慨地向孫子們講到一個故事:當他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父親曾讓他從高椅子上縱身躍入父親的雙臂,他跳了過去,父親卻把手移開了,結果他栽到地上……父親神色嚴峻地對他說:“要記住,決不要完全信任任何人,包括你的親生父親!”

大比爾的教育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洛克菲勒既學會了精明,又學會了冷酷。在那個混亂的年代,這種類似動物本能的生存法則確實比良心和道義更管用。

有一次,兒子需要1000美元來銷售貨物,而大比爾把1000美元給了兒子,不忘以行家的口吻談幾句,他說:“穀物、糧草和肉類食品的經紀商是有一定前途的。衣阿華、內布拉斯加、堪薩斯……還有更西的加利福尼亞州,總有一天他們會把東西送過來的。要知道,東部的食品需求量隻會增加不會減少……”洛克菲勒畢恭畢敬地聽著父親講話,等父親說完了,他才不緊不慢地說一句:“我們準備把貨物銷往歐洲。”大比爾疑惑不解:“歐洲?你是說將穀物和肉類食品銷往英國或是法國?”

洛克菲勒肯定地點了點頭。他的胃口遠遠超出了父親的想象。而在父親吃驚的同時,他也高興地看到,自己的兒子已經完全成為一個老練的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