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學習借助別人的力量,培養和提升孩子的領導力(3)(1 / 2)

林燕妮回憶道:“頭一遭去華人行的長江總部商談,李嘉誠十分客氣,預先派了穿長江製服的男服務員在地下電梯門口等我們,招呼我們上去。電梯上不了頂樓,踏進了長江大廈辦公廳,更換了個穿著製服的服務員陪著我們拾級步上頂樓,李先生在那兒等我們。那天下雨,我的一身雨水濕淋淋的,李先生見了,便幫我脫下外衣,他親手接過,親手替我掛上,不勞服務員之手。”

“李嘉誠這個人不簡單。如果有攝影師想為他造型攝像,他是樂於聽任擺布的。他會把手放在大地球模型上,側身向前擺個姿勢……”李嘉誠的“與人為善”,更多的是來自他所受的傳統文化的熏陶,以及父母對他的諄諄教誨。而重要的是,李嘉誠將他與人為善的哲學真正落實下來,並堅持下來了。

2002年10月,北京首旅集團分別在京港兩地透露:首旅集團與美國環球電影公司已於9月簽訂了獨家合作意向書,共同開發北京主題公園,注冊資本為23億人民幣,涉及投資總額約70億人民幣,合作模式是,環球與首旅的合作,由首旅集團負責提供土地和資金。首旅同時向外界宣稱,“歡迎其他財團加入”。

事實上,和記黃埔早已做好了準備。10月17日,北京控股、首旅集團、和記黃埔(中國)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北京旅遊發展公司,這使和黃進入主題公園變得順理成章。更重要的是,和黃5年前就在北京郊區房山圈下了3000畝土地,雪藏5年,終得所用。但是,錯綜複雜的矛盾,將使其前景充滿不確定性。於是,即便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了,李嘉誠依舊還是放棄了。

其實,放在生活中,家長既要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也要讓孩子學會分工與協商。因為合作中有矛盾是很正常的,如果沒有協商解決的意識,孩子隻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必然會影響合作,甚至影響孩子們之間的關係。

生活中,玩伴間互相爭搶一個東西的現象是常見的。如果孩子一求救,父母就出麵解決,決定由誰先玩的話,孩子們即使表麵上同意,心裏也會多少有些不服氣。與其這樣,父母倒不如用親切的話語先安撫孩子們的情緒,然後再引導他們自己協商,這樣既可以增進孩子們的協商能力,又能培養孩子們互相謙讓的良好品質,還有助於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協商是孩子的一種社交能力,但是有些父母容易忽視培養孩子的協商能力。這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寶,提出的要求無一不能達到,往往孩子還未曾開口,父母就已經滿足了孩子的要求。而當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時,即使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長也不給孩子商量的餘地。這就導致了孩子沒有協商的意識或是不會與人協商,最後影響了孩子的人際關係。

這就是典型的不會協商的表現。因此,在家裏,家長應該多和孩子展開協商,一件事情可以詢問孩子的意見,當孩子不同意家長的想法時,可以給孩子商量的機會。同時,家長還應該告訴孩子,與人協商時需要懂得禮貌,把說話的聲音放輕一點。如果孩子用命令的口氣與人協商,通常不會取得他們想要的結果。

68.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

在孩子當中,很多時候,我們總能發現一些油嘴滑舌的家夥。當然,也會發現一些溫文爾雅,從來不發表自己想法的孩子。在集體活動中,那些油嘴滑舌的孩子會成為“智囊團”中的一員,他們總能說出千奇百怪的點子;而溫文爾雅的孩子則會絕對服從大家的意見和安排,大家說怎麼玩就怎麼玩,大家說怎麼做就怎麼做。

在集體活動中,有些孩子似乎習慣了被人領導,喜歡聽從別人的意見,顯得很沒有主見和膽量。這樣的孩子經常會被群體冷落,因為大家覺得即使對他不公,他也不會有什麼怨言。於是他們便有自己的意見也不敢提出,慢慢就養成了沉默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