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喝健康水養出健康(1 / 2)

核心提示:11月15日,廣州珠江賓館的文化活動中心不時傳出陣陣掌聲,李複興教授《水的安全與健康》的報告會在這裏隆重舉行,來自廣州地區的500多位專家和嘉賓到場聽講。

李複興教授,現任世界水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任,是聯合國唯一認可的中國水文化專家。作為水文化研究的權威,李複興教授經過詳細了解和認真研究,認為駿豐頻譜水是“物理科學和生命科學結合的產物;高科技和尊重自然結合的產物;水科學與水文化結合的產物。”對駿豐頻譜公司和駿豐頻譜水治療保健儀非常認可,撰寫了一篇長文《駿豐頻譜水的問世是中國人的驕傲》,刊登於《科技日報》和香港《大公報》上。此次,他專程來到駿豐頻譜公司的誕生地廣東,為新老顧客和父老鄉親做專題報告,介紹當今世界最前沿的健康飲用水方麵的最新知識。現擷取其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現代人對水認識的倒退

首先,古人把水整體地作為“溶液”看待,而現代人卻把水孤立地拆分為“溶質”和“溶劑”。“溶質”論者強調水中的礦物質的作用,把水的功能單純地歸結為礦物質的作用,隻認為水中礦物質種類越多越好,含量越高越好,這是近年礦化水出現的背景。而“溶劑”論者卻過分強調水的溶劑的作用,這便是純淨水產生的背景。

其次,人為地創造地球上不存在的水。人與自然之間需要的是和諧與協調發展,這是一種人與自然的倫理關係。人對於水的研究、水的開發、水的認知必須符合客觀規律。而現代人強迫自己去喝地球上不存在的水,例如:“純淨水”、“富氧水”(是指人為製造水中氧含量超過自然界中的水幾十倍以上)、“電解水”等。這是科學反被科學誤,使飲水違背了人類進化過程對自然界水的適應及和諧。我們講健康水,研究健康水,一定要尊重自然規律,而不是一味地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反之將會受到自然界帶給人類的報複。

再次,認為飲水僅僅是為了解渴,而忽略了水的營養功能。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普遍提高,每當談到飲食的重要性,往往都在講如何吃好,卻忽略了飲好。“飲食”包含了兩重意思,一為飲,二為食,食以飲為先。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把水列為各篇之首。可見他對水的“保健”、“療效”作用的重視。古人雲: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而現代人逐漸忽略和淡忘了水本身對健康人及病人應具有的保健、療效作用。

當前飲水市場對消費者的誤導

飲水行業從主觀上講都願意做有利於健康的好事。但由於我們對水的認識較淺,再加上經濟效益的驅使,從而自覺不自覺地進入了飲水的誤區。正如上海醫科大學俞順章教授針對目前水市場的混亂指出的:“不科學地運用科學反而會被‘科學’所累。”我們不但要重視企業的經濟效益,更應重視人類的健康的社會效益。

飲用水市場誤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誤把飲料水當成飲用水;

2.誤把純淨水作為健康水;

3.誤把心理產品當成生理產品;

4.誤把醫療用水作為正常飲用水;

5.誤把水的物理和化學活性當成生物活性;

6.誤把國外陳舊技術當成現代高新技術;

7.誤把飲用水的輔助產品當成飲用水的主導產品(自來水)。

而產生以上誤導的原因,我們歸結為:

1.重視廣告誘導,輕視教育引導;

2.重視產品開發,輕視科學理念;

3.遠離自然屬性,追求水的加減技術;

4.重視水的硬件的開發,輕視水的軟件技術研究。

對飲用水研究的忽略和遺憾

在飲用水研究領域中空白點很多,還有很多“盲區”。不能不說是一種科學遺憾。正是對飲用水研究的忽略,許多問題尚不清楚,才引起當前飲水認知和觀念上的混亂。

隻注意生物體外水的研究,而忽略生物體內水的研究。以人體為研究的主體,可以把水分為體外水(自然界水)與體內水。目前對水的研究都集中在體外水的領域之中,例如水資源、水利、水文、水工程技術、水環境保護等,而對體內水分布、運動、結構、功能,特別是從細胞水平、分子生物學水平來認識水、研究水更是存在許多盲區和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