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煙花三月,我遊曆江南時專門去湖州南潯,想尋覓一些曆史上的巨賈留下的影子。清代時,南潯是中國首富的聚集地,民間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說法。但是,想象中能留下的隻磚片瓦,卻一點兒都看不到。時間隻過去百餘年,財富如水,聚積和消散都太快。
從南潯往東一百公裏,就是中國現在的金融中心上海。1843年開埠之前的上海老城麵積僅有2平方公裏。而1897年德國軍艦進入膠州灣時,青島也還隻是2萬人的漁村。即使今天被喻為IT財富中心的北京中關村,在十幾年前也隻是麥子地。商業總是快速變化、快速迭代,互聯網更加劇了商業興衰的周期。在這樣的背景下,需要新的方法論來應對這種快速的變化。
許久前,有份電商雜誌跟我約稿,我因此寫了幾篇淺陋的小文,短時間內就被轉發熱捧,再後來甚至還發現我的一些文字片段被有的企業裝幀成標語掛到了牆上。直覺讓我感到這其中有問題,長期的谘詢和運營工作使我特別清楚,在許多受追捧的東西當中,很可能基本的價值鏈條是不通的。於是,我決定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拿來做調研,尋找更“實”的東西。
“實”的東西一定是接地氣的,其穩固性都超出預料。近期,我瀏覽到有BAT(指百度、阿裏巴巴、騰訊三家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的高管在朋友圈裏曬“三年老母雞”。山村的妹妹或許想象不到她已經能夠將老母雞賣給中國最大的三家互聯網公司的副總裁了,當然,她也不關心這個。
隻接地氣不行,還得格局足夠大。2013年的“雙11”,阿裏巴巴嚴格地將交易額限定在了350億元。如果放任不收,2014年將會有更多的人借錢也要去做電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會在淘寶平台上分食越來越微薄的利潤。這不利於阿裏巴巴的生態化戰略,對國民經濟也難以產生好的作用。但是,總有人能夠在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時候獨辟蹊徑,這種人用的是自商業的方式,他們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能夠率先將營銷成本轉變為營銷紅利。
我很慶幸這本書能被吳曉波老師的藍獅子創意文化有限公司策劃出版。藍獅子自身就是自商業的典範,有優質的圖書產品,有自主的運營服務,有穩定的高知用戶。與樂活良品的貓咪黃樂樂很像,藍獅子的辦公室裏養了幾隻小狗,一條叫圈圈,還有一條是圈圈的兒子兜兜。圈圈又名圈總,據說在藍獅子是不能叫總的,誰叫總誰就是狗了。
對於許多傳統商業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在互聯網新商業的洗禮下,都將不可能變為了可能。但依舊有不變的東西,這就是勤奮和實幹。即使現在,吳曉波老師依舊勤奮地讀書、寫書、做書,他家中寫作的桌子非常小,似乎是逼著自己有一種創作饑餓感。他在創作時,一坐一個下午,然後發現皮鞋穿不上了,久坐腳已浮腫。他曾講,除了專業的東西,對其他事物最好保持半白癡狀態,現在他連車都不會開,也不去看精彩懸疑的美劇,既然是為了休息,他認為看看韓劇也挺好。其實,吳老師看韓劇還是在搞專業,他拆解韓劇,是為了學習文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