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藍獅子是在杭州武林廣場邊上的一個舊樓裏,三個人擠在一張1.2米長的小桌上辦公。多年過去了,時光流淌如倏忽之間,留下來的兩位書生才俊,一位成了藍獅子圖書出版的總編輯,一位成了藍獅子的運營副總裁。靠譜的商業與人一樣,隻需要勤奮和實幹。
此外,大可不必迷戀創新,我們中國人不缺創新能力。移民澳洲的雪珥在《帝國政改》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清末,英國人建的吳淞鐵路通車後,華商迅速興建了上海小東門到火車站的馬拉“出租車”。馬車車廂完全仿照吳淞鐵路的火車車廂,而馬車夫們則穿著清一色的仿製的鐵路製服。英國人都不得不歎服中國特色的商業智慧。
而今天,中國商業人的智慧也在更替,這種智慧是更高的格局上的成熟。2013年度風雲浙商頒獎會中,年輕的浙商二代大大方方地接班了。這種時代感的展現,意味著我們的商業階層開始出現一種可持續的傳承精神。這是一種東方特色的可傳承性,不一定隻表現為家族接班,這種可傳承性一定是以反對短效、不賺快錢、品質優先以及個人品牌的人格化做背書的。這也是自商業的表征,也是這本書的更深遠意義。
感謝藍獅子團隊和浙江大學出版社的朋友們為本書出版做出的辛勤工作,也感謝一直關注本書出版的楊福川先生。同時,感謝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拿出寶貴時間接受我調研的朋友和企業。還要感激我多年的老友劉斌先生和企業家蔣泉濤先生,在我困難的時候,他們總能給予我君子般的幫助。
也感謝購買並認真閱讀本書的讀者。大家能在書的後勒口找到我的公號微信號二維碼和電子郵箱地址,可以將您的感觸、疑問、困惑整理成文字發給我,和我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就在本書付梓前幾天,書中提到的90後李岩,剛剛成為一名年輕的爸爸。而書中提到的那些辦公環境一度超好的公司,在幾年時間裏卻倒掉了大半。這個時代給了我們每一個人空前的機遇,也帶給我們劇烈的變革。這個時代不給每個人留有太多糾結的時間,也不給每家企業留有太多的試錯機會。但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是自商業的時代。
楊健
2014年7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