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來底氣不足的狐狸們,預測的時候可能比底氣十足的刺蝟們表現更佳呢?首先,你得承認,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是最大的智慧。人們總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過度自信。謙虛、低調一點總是沒錯的,修正自己過去的觀點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其次,你得知道,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複雜體係,而複雜體係從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刺蝟們的世界觀往往是牛頓力學體係。在牛頓力學體係中,一切都是可以準確預測的。比如說,你預測一顆彗星53年之後會再度回來,它就真的回來了。1705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就大膽預測,一顆較大的彗星會在1758年再度經過地球,到1758年,這顆彗星真的又來了,於是它被命名為哈雷彗星。哈雷彗星下一次再經過地球會在2061年7月28日,我是看不到了,你們到時候驗證一下吧。
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用牛頓力學解釋。為什麼會刮風下雨?為什麼會有地震海嘯?為什麼會有金融危機?為什麼會爆發革命?這些事情都是不可能用牛頓力學體係解釋的。我會不斷地跟你們解釋什麼是複雜體係。讓我先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說明一下,為什麼複雜體係是無法預測的。
最簡單的複雜體係,或許是沙堆。你在海邊興致勃勃地堆了個金字塔形狀的沙堆。沙堆越堆越高,你很有成就感。你有沒有想過,你能不能一直這麼堆下去,堆出一個能到月球上的沙堆呢?不可能的。過了一個臨界點,當你再往沙堆上堆一粒沙子,整個沙堆就會轟然倒塌。但是,你無法知道,到底是再放一粒沙子,沙堆會倒塌呢,還是再放一千粒沙子,沙堆會倒塌。
還真的有科學家認真研究過這個問題。有時候,你真的不知道這些古怪的科學家們吃飽之後都在幹什麼。一位叫格倫·赫爾德(Glenn Held)的科學家搜集了一些海邊的沙粒,把這些沙粒的水分去掉,然後放進一個像胡椒研磨器一樣的罐子裏,觀察沙粒怎麼掉下去。他發現,最開始,沙粒會好像有人指揮一樣,自動地形成一個非常穩定的錐形體,這就是物理學家們說的“自組織過程”。但一旦過了某個臨界點,整個沙堆就會變得不穩定,隨時可能因為一粒沙子,導致整個係統崩潰。隨著沙粒的掉落,沙堆係統的複雜程度每一秒鍾都會擴大100萬倍。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電腦能夠有這樣快的運算速度。自然界按照這樣快的速度變得越來越複雜,結果是我們根本無法預測未來。有意思的是,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們怎麼會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由掉落的沙粒形成的呢?”
這個世界從本質上講是一個複雜體係,而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論從本質上講,應該是概率論。你天天看天氣預報,已經習慣了預報員說,明天降雨的概率是50%。這就對了,我們作出的所有預測,其實都是一個概率。但恰恰在這個方麵,我們的大腦簡直是個白癡。我們人類在某些方麵個個都是天才,比如按照著名的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說法,我們生來就具有學習語言的能力。好比電腦在出廠的時候就已經把操作係統裝上了,否則你無法相信,為什麼一個還不會邏輯推理的幼兒,到兩三歲的時候就會無師自通地講起話來,還能經常把父母逼得啞口無言。但我們的大腦天然不適合做概率論的推理。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說,我們的大腦中有兩套係統,第一套是快思考係統,或者說,就是我們靠直覺的快速反應。第二個係統是慢思考係統,就是我們借助邏輯、計算,慢慢地分析、推理。在大部分情況下,第一套係統運轉都很順利,但如果出了問題,往往是在第二套係統運轉的時候,不知道哪裏卡殼了。
這個世界會變得越來越複雜,而我們的認知能力卻好像沒有什麼提高。現在流行的說法是,未來將會是一個“大數據時代”,我們能夠得到的信息量會越來越多。是的,這個我承認。但是,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會隨著信息量的增加而增加嗎?恐怕不會吧。那麼,結果就是,信息量中的真理含量會越來越少,我們所謂的信息,絕大部分是噪音。如何才能更好地認識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請你睜大懷疑的眼睛,或者說,狐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