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愛爾蘭的霍比特人(1)(1 / 3)

愛爾蘭的霍比特人

荷馬史詩《奧德賽》講到,古希臘英雄奧德修斯曆盡風波回到家鄉之後,不敢直接回到自己的家中,而是先去找自己最忠實的奴仆:豬倌歐邁俄斯。生性多疑的奧德修斯連歐邁俄斯也不信任,他假裝成流浪漢,慫勇歐邁俄斯講自己的身世。故事在這裏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高潮——歐邁俄斯原本的身份竟是王子。歐邁俄斯的父親在敘利島為王,家中有個女奴負責照看孩子。這個女奴和腓尼基水手勾搭,拐走了年幼的歐邁俄斯,後來他被賣給奧德修斯的父親萊耳忒斯。

聖者帕特裏克(Patrick)少年時代雖沒有來得及完成良好的教育,但他也讀過《奧德賽》。多年之後,他已是兩鬢斑白,重讀這一段落時,不禁潸然淚下。公元4世紀末,聖者帕特裏克出生在英格蘭的一個縉紳家庭,他在16歲的時候不幸被愛爾蘭土匪擄走,成了一名奴隸。年輕的帕特裏丘斯(Patricius)一個人在愛爾蘭的曠野中放牧牛羊,長年累月見不到人煙,唯一的夥伴就是寒冷和饑餓。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六年。

有一天,帕特裏丘斯在夢中聽到有個聲音對他說:“你吃的苦終於得到回報,你的船已經到岸,你可以回家了。”帕特裏丘斯連哪裏是海邊都不知道,他隻知道聽從這冥冥中的召喚不停地走,終於,他走到了海邊,那裏真的停靠了一艘船。這是一艘要運東西到歐洲去賣的愛爾蘭貨船。帕特裏丘斯便搭著這艘船到了歐洲,輾轉回到故鄉,他的父母抱著失散多年的孩子泣不成聲,再也不想讓他離開自己。帕特裏丘斯在家裏住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像一個剛從戰場回來的士兵,和身邊的繁華世界格格不入。於是,他決心去做一名傳教士,再回到愛爾蘭。

為了成為一名傳教士,帕特裏丘斯先到高盧的一個修道院學習神學。由於他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學習神學對他是一種更加折磨的挑戰。事後他說,修道院的生活比他在愛爾蘭放牧牛羊還要苦。十多年寒窗苦讀之後,帕特裏丘斯終於成了一名牧師。在那個年代,帕特裏丘斯是一名卑微得不能再卑微的神職人員。著名神學家奧古斯丁和帕特裏丘斯處於同一個時代。跟奧古斯丁的淵博學識相比,帕特裏丘斯連及格水平都達不到。終其一生,帕特裏丘斯也沒有學會熟練地運用拉丁文。但是,他是繼保羅之後四百多年裏基督教的第一個傳教士。他的膽量比作為基督教改革家的保羅還要大。當時,凡是在羅馬帝國疆域內的都是文明社會,而在羅馬疆域之外的地方充斥著未開化的、肮髒而粗魯的野蠻人。就連保羅,也沒有越過羅馬帝國的疆界。而帕特裏丘斯就是跨過羅馬帝國、深入未知疆域的第一位傳教士。帕特裏丘斯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把基督的福音帶到了荒蠻的愛爾蘭,這讓他成了愛爾蘭人心目中的守護神。

聖人帕特裏克的榜樣力量激勵了後來的愛爾蘭傳教士。他們放棄了舒適的世俗生活,到森林、山頂、孤島上離群索居,學習《聖經》和先知的事跡,用自己的心靈領會上帝的教誨。和基督教曆史上那些在聖戰中戰死的“紅色烈士”不同,他們被稱為“綠色烈士”。這些“綠色烈士”激勵了更多的追隨者,於是,在愛爾蘭各地,逐漸形成了一個個教徒社區。信仰上帝的兄弟姊妹們聚居在一起,誦經,勞作,相親相愛。愛爾蘭自古以來都沒有城市,這些教徒社區也慢慢地成了愛爾蘭的人口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

愛爾蘭原本是一個混亂而荒涼的國度。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各地的郡王土匪混戰,到處是血腥的殺戮,野蠻的奴隸貿易盛行。到了公元5世紀,愛爾蘭逐漸由亂至治。奴隸貿易成為遭到一致譴責的罪行,劫掠和戰爭也逐漸減少。過去,愛爾蘭人的內心充滿了矛盾:他們因推崇勇敢而陷於仇殺,又在目睹了戰爭的悲劇之後變得恐懼。他們會把戰俘獻祭給異教的神鬼,熱衷於把敵人的頭砍下來,掛在腰間做裝飾品,甚至在酒席上當酒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也有可能成為別人的戰俘。向神鬼獻祭,恰恰說明了他們潛意識中的恐懼:“神啊,我把這個可憐的家夥獻給你了,求你的歡心,請你從此饒過我吧。”聖者帕特裏克告訴他們:“你們從此不用恐慌,基督耶穌已經代塵世的人們獻身,擔當了所有世人的罪,上帝已經和他的子民和解了。那個仁慈、博愛的上帝,將給人間帶來秩序和繁榮。”單純、質樸的愛爾蘭人發自內心地喜歡上帝。與他們對上帝的純真信仰迥異的是,很多羅馬人信仰基督教,是為了在世俗的世界中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