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車臣戰爭會怎麼打呢?
即使歐洲不會被“伊斯蘭化”,也會被“非洲化”。移民的湧入從經濟上給西方國家增加了新鮮的血液,但是在政治上埋下了內部衝突的地雷。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資本可以周遊世界,但勞動力卻隻能困守家中。西方發達國家的工人會從全球分工中受到損失,因為很多工作,尤其是非熟練勞動力的工作會消失。但是這些工人同時又是消費者,他們能夠購買到越來越廉價、越來越多樣的商品。這種收入分配的變化對政治的影響將是複雜的。當國內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最容易成為出氣筒的就是外國的勞工和外來的移民。結果,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和經濟民粹主義很容易抬頭。種族之間的隔閡是很難用政策消融的,即使在美國這樣號稱是“大熔爐”的國家,即使共同生活了兩百多年的時間,白人和黑人之間的猜忌乃至敵意都難以化解。美國金融危機引起全球化的退潮,人口老齡化又帶來發達國家在移民政策上舉棋不定,國際政治中的文明衝突滲透到國內政治的分歧分化,這會從根子上動搖發達國家賴以立國的社會契約。
人口增長過快的國家往往經濟相對落後、政局不穩定。在廣大發展中國家,青少年人數激增,城市化的進程將他們召喚到了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他們懷抱著美好的夢想到了城市,但是卻發現自己的容身之地是肮髒破敗的貧民窟。人類曆史上風雲動蕩的時候,往往都出現了青少年人口的激增。據說,基督教的新教改革就是曆史上青年運動的典範之一,而20世紀20年代青少年人數的迅速增長,為法西斯和其他極端主義運動提供了生力軍。1950年尼日利亞的人口隻有300萬,如今已經增加到1500萬,到2050年就會超過5000萬。巴基斯坦的人口也將從今天的1.58億增長到2050年的3.05億。如果這些國家沒有辦法為新增勞動力創造出足夠的就業崗位,很容易引起社會動蕩。
中國也未能置身局外。為了保證人口的自然增長,每個育齡婦女平均應生育1.7~2.1個孩子,但是,中國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已經連續十年低於這一水平。中國將會以更快的速度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是“未富先老”。2005年60歲以上的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11%,到2030年,這一比例就會上升到24%。調整過時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是刻不容緩了。中國的人口變化還會遇到的一個獨特問題是男女比例失調。目前全國男女出生比例為117∶100,有的省份甚至高達135∶100。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3000萬~4000萬。男孩和女孩的社會地位到那時會有一個徹底的改變。為了那時,就不是“女為悅己者容”,而是“男為嫁己者容”了。男孩們需要使出渾身解數,爭奪稀缺的女孩資源。可以設想,在社會地位較高的家庭中,男孩子仍然可以找到配偶,比如他們可以從比自己社會地位較低的家庭中娶走女孩,但是在婚姻市場上受到最大歧視的一定是社會地位最低的家庭中的男孩。這些男孩的經濟收入最低,甚至可能沒有工作,社會地位最低,很可能處處遭人白眼。這是多麼可怕的情況:有那麼多窮困的男孩,沒有工作、沒有錢、沒有老婆、沒有家庭、沒有希望、沒有慰藉。社會拋棄了他們,他們就會拋棄這個社會。
狂野地預測一下未來的世界:五十年之後,歐洲將是一個伊斯蘭世界,美國將有一個講西班牙語的總統,日本將淪落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中國將會成為男用化妝品的最大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