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未來一百年(3)(1 / 3)

網軍司令主要有三個使命:第一,負責所有軍方電腦網絡的日常維護和保護,同時在網絡領域執行軍事和反恐任務。第二,整合全軍網絡戰資源,同時強化各機構間的協調。作戰命令將暢通無阻,從總統到國防部長,到戰略司令再到網軍司令,然後下達給全軍。在網絡司令部成立前,國家安全局、國防信息係統局、戰略司令部以及各軍種都有專門從事網絡攻防的力量,資源分散,難以形成合力。網絡司令部成立之後,各軍種的網絡作戰部隊都將隸屬網軍司令指揮。目前美軍的四大軍種都建立了各自的網絡戰指揮中樞和專門部隊,分別是陸軍網絡司令部、空軍第24航空隊、海軍第10艦隊、海軍陸戰隊網絡司令部。第三,加強和其他政府部門以及私人公司的合作。美軍網絡司令部將密切和聯邦調查局、美國國土安全部、司法部、國防信息係統局等機構合作。網軍和主要的信息技術公司、軍事工業公司之間的合作是在“持久安全框架”下進行的,這些大公司的首席技術官(CTO)會和國土安全部、國家情報局、國防部的高官經常聚會,一起商討加強網絡安全的事項。考慮到如果民間網絡失守,軍方也不安全,美國軍方正在研究,是否應對重要的政府和民間電腦網絡也實施軍事保護。

網絡戰中,技術的先進性仍然是製勝的關鍵。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是美國專門負責組織、管理國防預先研究計劃項目的機構。當年,互聯網的問世,就得到過DARPA的支持。如今,DARPA又開始啟動了國家網絡巡邏項目(National Cyber Range)。這一項目可以設計出一個互聯網的模型,方便美國軍方像用沙盤一樣,演習網絡戰。美國國防部會安排電腦程序員,對軍方網絡發動“善意進攻”(ethical hacking),以檢查可能出現的漏洞。在美國能源部的國家實驗室裏,科學家們正在建造電腦試驗田,做浸入試驗,即在電腦網絡係統中放入病毒,並觀察其如何擴散。DARPA甚至有更激進的設想,他們希望能重新設計整個互聯網係統,推翻重來,並在新的體係設計中首先考慮安全性的因素。

林恩三世在談到網絡戰的迫切性的時候,引用了當年愛因斯坦寫給羅斯福總統的一封信:“事態的發展已經要求人們提高警惕。必要時,政府方麵必須迅速采取行動。”這是愛因斯坦提醒羅斯福總統納粹德國正在研製核武器的著名信件。林恩三世指出,美國在麵對網絡威脅的時候,遇到的是同樣迫切的挑戰。

但是,美國能夠贏得這場網絡戰嗎?盡管美國在人力、財力和技術上仍然占據優勢,但這些優勢在網絡戰中都會受到重重製約。美國的電腦人才真的車載鬥量嗎?單純從人數來論,美國電腦人才的數量,可能很快就會被中國和印度趕上。美國的財力能保證其戰勝對手嗎?遺憾的是,在網絡戰爭中,並非誰有錢,誰就有優勢。進攻者的成本低廉,而防守者的代價昂貴,這就是網絡戰的現實。美國在技術上能夠始終占據優勢嗎?林恩三世也不得不哀歎,在美國軍方,一般來說,開發出來一套新的計算機係統並運行成功,大約需要81個月,也就是將近七年的時間,但市場上電腦技術的發展速度是每隔12~36個月就出來新的一代。iPhone每兩年就能推出嶄新的產品,這要是在美國軍方,兩年的時間可能預算都未必能批下來。

最為致命的是,這場戰爭仍然是正規軍對遊擊隊。正規軍有正規軍之難。盡管美軍網絡司令部已啟動,但關於網絡戰的許多問題並沒澄清,比如誰可以批準發動網絡攻擊、網絡武器如何發展、軍事上的網絡攻防怎樣同國土安全部負責的民事網絡攻防相配合等。此外,針對來自境外的網絡攻擊,美國是動用軍事手段還是民用手段進行報複,是發動常規軍事打擊還是網絡反擊,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係統研究,有關網絡戰的政策存在諸多灰色地帶。未來的網絡世界中,最時髦的口號仍然是“造反有理”。想要應對複雜性不斷增加的網絡安全,傳統的防守思維已經過時,有效的攻防策略一定是比林恩三世所描述的這些更加激進和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