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衰退中的一代(6)(1 / 3)

希臘的企業也將會成片地倒閉。如果你是一個企業家,你過去的所有業務往來都是歐元計價的。現在換成了德拉克馬,你又該怎麼辦呢?過去借的歐元,現在拿什麼還呢?拿德拉克馬還?德拉克馬急劇貶值,歐元債務就會急劇膨脹,希臘的企業家將會發現,自己已經資不抵債,永遠還不起錢了。更要命的是,希臘加入歐元區的同時也加入了歐盟,退出歐元區的同時就要退出歐盟。但歐盟是個巨大的自由貿易區,是希臘最大的出口市場。據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2011年希臘出口的51%都流向了歐盟國家。如果退出歐元區,也就意味著退出了歐洲市場。更不用說,已經有歐洲國家放出話,說如果希臘退出,貨幣貶值,就要對希臘征收懲罰性的關稅。

但到了最後的關頭,希臘可能真的要退出歐元區才有活路。曆史上確實有類似的成功案例。2002年1月,麵對不斷飆升的融資成本和國際傾向基金組織苛刻的救助條件,無力償還外債的阿根廷政府宣布放棄盯住美元的聯係彙率製,比索大幅貶值70%以上。盡管2002年大幅衰退了10.9%,但阿根廷經濟很快便觸底反彈。從2003年到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阿根廷不僅連續5年實現了8%以上的高速增長,還成功地通過債務重組,在2006年之前償還了所有的拖欠債務。

當然,希臘不是阿根廷。阿根廷是一個大宗商品出口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豆製品出口國,玉米、蜂蜜、鐵礦石等大宗商品也在國際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21世紀初,恰逢大宗商品尤其是農產品需求進入擴張周期,價格暴漲,阿根廷的大豆等大宗商品出口才能獲得年均10%以上的增長,進而帶動經濟迅速複蘇。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希臘很難再像阿根廷一樣,趕上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未來五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僅為2%~3%,遠低於2003—2007年4%的平均增長率。

但是,如果希臘真的退出歐元區,那很可能不是它自己要退出,而是歐元區其他國家求著它退出。就拿阿根廷來說,在阿根廷正式爆發金融危機之前,華爾街的巨頭們已經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讓阿根廷債務重組。這聽起來真是不可思議:一群債權人居然提出建議,讓債務人不要再還錢了。這是因為,華爾街對阿根廷徹底絕望了,他們知道阿根廷已經無藥可救,還不如早做了結。阿根廷的問題一日不解決,他們就難以在其他的市場上安心做交易。同樣,希臘的問題一日不解決,西班牙、意大利這些南歐大國的形勢就一日不安寧,最後甚至會把整個歐洲拖入一個無底深淵。

不就是一個貧窮、弱小的半農業國嗎?不就是一個國內生產總值占整個歐元區的比重僅為2%的希臘嗎?為什麼會讓歐洲市場動蕩不安,讓全球經濟陰雲密布?

因為,希臘是一顆還沒有熟透的瘡。

歐元散發出一股希臘的味道

2010年5月7日,克裏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坐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總部尤斯圖斯·利普修斯大樓的會議室裏,從容優雅,光彩四射。這是一次拯救歐元的曆史性會議,克裏斯蒂娜·拉加德是會議的主角。克裏斯蒂娜·拉加德是法國的財政部長,她在會議室裏一群表情呆板、西裝革履的男性官員中間,猶如一隻羽毛鮮豔的鸚鵡,身邊簇擁著一群烏鴉。克裏斯蒂娜·拉加德1956年出生在法國北部的一個港口勒阿弗爾(Le Harve),莫奈的《印象·日出》畫的就是這裏的風景。克裏斯蒂娜·拉加德在巴黎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在法律界工作,事業蒸蒸日上。2005年克裏斯蒂娜·拉加德進入政界,先是擔任法國商務部長,到薩科奇上台之後又擔任財政部長。在法國的政界,她是一個令人愉悅的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