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常用藻、菌、地衣類中藥
海藻
【考點1】來源
馬尾藻科植物羊棲菜或海蒿子的幹燥藻體。前者習稱小葉海藻,後者習稱大葉海藻。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大葉海藻:體皺縮卷曲,黑褐色,有的表麵被白色鹽霜。主幹呈圓柱狀,主枝自主幹兩側生出。初生葉披針形或倒卵形,全緣或具粗鋸齒。次生葉條形或披針形,葉腋間有著生條狀葉的小枝。氣囊黑褐色,球形或卵球形,有的頂端具細短尖。質脆,受潮變軟水浸後膨脹,肉質,黏滑。氣腥,味微鹹。小葉海藻:植株小。葉條形或細棒狀,先端常膨大、中空。氣囊腋生,球形、紡錘形或梨形,囊柄較長。質較硬。
冬蟲夏草★★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屍體的複合體。主產四川、青海、西藏。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發散時挖取,曬至6~7成幹,曬幹或低溫幹燥。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由蟲體與真菌子座相連而成。蟲體似蠶。外表深黃色至黃棕色,環紋明顯,約20~30條,近頭部環紋較細。足8對,近頭部3對,中部4對,近尾部1對,中部4對明顯。頭部黃紅色,尾如蠶尾。質脆,易折斷,斷麵略平坦,淡黃白色。子座深棕色至棕褐色,細長圓柱形,一般比蟲體長,上部稍膨大,尖端有一段光滑的不育頂端。質柔韌,折斷麵纖維狀,類白色。氣微腥,味微苦。以完整、蟲體豐滿肥大、外色黃亮、內部色白、子座短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橫切麵子座頭部:子座周圍1列子囊殼,子囊殼卵形至橢圓形,下半部埋生於凹陷的子座內。蟲體:不規則形,四周為蟲體的軀殼,其上有銳利毛和長絨毛,有的似分枝狀。軀殼內為大量菌絲,其間有裂隙。
【考點4】化學成分
①粗蛋白(水解得多種氨基酸)。②D-甘露醇(即蟲草酸)。③核苷類:如腺苷等。④麥角甾醇。⑤蟲草多糖。⑥生物堿。
【考點5】含量測定
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腺苷不得少於0.01%。
【考點6】混淆品
蛹草:藥材習稱“北蟲草”,其子座頭部橢圓形,頂端鈍圓,橙黃或橙紅色。蟲體呈橢圓形的蛹。
亞香棒蟲草:其蟲體蠶狀,外表類白色,去菌膜顯褐色,子座單生或有分枝,表麵黑色,無不育頂端。
涼山蟲草:其蟲體較冬蟲夏草粗大,表麵被棕褐色菌膜,被鏽色絨毛,子座細長,頭柄無區別。
【考點7】偽品
用唇形科植物地蠶及草石蠶的塊莖偽充:塊莖呈梭形,略彎曲,呈明顯結節 狀,無子座。
用麵粉、玉米粉、石膏等經加工壓模而成偽充蟲草:其形態大多相似,斷麵整齊,體重,子座為其他物體包裹而成。
靈芝★
【考點1】來源
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幹燥子實體。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赤芝:外形呈傘狀,菌蓋半圓形、腎形或近圓形。皮殼堅硬,黃褐色至紅褐色,有光澤,邊緣薄常稍內卷。菌蓋下菌肉白色至淺棕色,由無數菌管構成。菌柄側生,紅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細小,黃褐色。氣微香,味苦澀。紫芝:皮殼紫黑色,有漆樣光澤。菌肉鏽褐色。
【考點3】化學成分
赤芝:①麥角甾醇、②酶類:③蛋白質、氨基酸、多肽。④生物堿。⑤苦味的三萜化合物。⑥靈芝多糖。⑦孢子含有多種氨基酸、甘露醇、海藻糖等。紫芝:①麥角甾醇。②海藻糖。③有機酸。④樹脂、⑤多糖等。苦味的三萜化合物和靈芝多糖具有明顯的抗衰老作用。
【考點4】浸出物
本品水溶性浸出物(熱浸法)不得少於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