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藻、菌、地衣類中藥(1 / 3)

閱讀提示

本章 也是較重要的一章 ,但在大綱中的分量較小。曆年出題分值占全書的5%以下。

第一節 藻、菌、地衣類

中藥的鑒定

藻類、菌類和地衣類合稱為低等植物或無胚植物。它們的共同特征是:在形態上無根、莖、葉的分化,是單細胞或多細胞的葉狀體或菌絲體,在構造上一般無組織分化,無中柱和胚胎。

一、藻類

【考點1】藻類的共同特征

藥用部位為藻類植物的藻體。細胞內具有葉綠素、葉黃素及藻藍素、藻紅素等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是能獨立生活的自養原植體植物。

【考點2】褐藻門、紅藻門、綠藻門的主要特征及代表藥材

與藥用關係密切的藻類主要在褐藻門、紅藻門,少數在綠藻門。

1.綠藻多數生活在淡水中,極少數在海水中。植物體藍綠色。藥用的有石蓴及孔石蓴等。

2.紅藻絕大多數生長在海水中。植物體多呈紅色至紫色。藥用的有鷓鴣菜、海人草等。

3.褐藻是藻類中比較高級的一大類群,絕大多數生活在海水中。植物體常呈褐色。貯存的養分主要是褐藻澱粉和甘露醇,還有油類和還原糖,細胞中常含碘。藥用的有海帶、海蒿子、羊棲菜、昆布等。

二、菌類

【考點1】藻類的共同特征

藥用部位主要為菌類的菌核、子實體或子座與幼蟲屍體的複合體。一般不含光合作用的色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和獨立生活,是異養原植體植物。與藥用關係密切的是細菌門和真菌門。

1.細菌是微小的單細胞有機體,有細胞壁,無細胞核,一般不具纖維素壁。放線菌是抗生素的主要產生菌。如氯黴素、金黴素、四環素等。

2.真菌是有細胞核、細胞壁的典型異養植物。細胞壁的成分大多為幾丁質,少數為纖維素。真菌的營養體除少數是單細胞外,一般都是由多數分枝或不分枝、分隔或不分隔的菌絲交織在一起,組成菌絲體。儲藏的營養物質是肝糖、油脂和菌蛋白,不含澱粉粒。

【考點2】真菌(子囊菌、擔子菌)的主要特征及代表藥材

1.子囊菌在特殊的子囊中形成子囊孢子來繁殖,如冬蟲夏草、蟬花、竹黃等。

2.擔子菌在特殊的擔子上形成子囊孢子來繁殖。藥用部位主要是子實體,如馬勃、靈芝等;菌核,如豬苓、茯苓、雷丸等。

真菌類常含多糖、氨基酸和抗生素等成分。其中多糖類如靈芝多糖、茯苓多糖、豬苓多糖、銀耳多糖、雲芝多糖等有增強免疫及抗腫瘤作用。

【考點3】菌類中藥常見的名詞術語

1.菌絲組成真菌的每一根細絲或一個分枝。

2.菌絲體為組成一個真菌菌體的菌絲的總稱。

3.疏絲組織組成菌絲體的菌絲為長形細胞,且菌絲或多或少相互平行排列。

4.擬薄壁組織組成菌絲體的菌絲為橢圓形或近圓形,或近多角形。

5.菌核由疏絲組織和擬薄壁組織組成的堅硬團塊,為抵抗外界不良環境的休眠體,條件良好時能萌發產生子實體,如茯苓。

6.子實體真菌(多是高等真菌)經過有性過程,形成能產生孢子的結構,如靈芝。

7.子座是容納子實體的菌絲褥座,常在其上或其內產生子實體。

三、地衣類

【考點】地衣類的主要特征及代表藥材

藥用部位為地衣類植物的地衣體。是由一種藻類和一種真菌高度結合的共生複合體,具有獨特的形態、結構、生理和遺傳等生物學特性。真菌絕大多數為子囊菌,少數為擔子菌。藻類是藍藻及綠藻。地衣類按形態可分為三類:殼狀、葉狀或枝狀。枝狀地衣內部構造呈輻射狀,具有致密的外皮層、薄的藻胞層及中軸型的髓,如鬆蘿科的地衣。

地衣類中最特殊的成分是地衣酸類,有的隻存在於地衣體中。約50%的地衣類含有抗菌活性物質,如鬆蘿中的鬆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