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4】化學成分
①揮發油(薄荷油)。油中主含l-薄荷腦,其次為l-薄荷酮、異薄荷酮、胡薄荷酮及薄荷酯類等。溫度稍低時即析出大量無色薄荷腦晶體。②黃酮類。③氨基酸。
【考點5】理化鑒別
①取葉的粉末經微量升華得油狀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結晶少量,初顯黃色至橙黃色,再加水1滴,即變紫紅色。②本品以薄荷腦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檢查
藥材中葉不得少於30%。
【考點7】含量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0.8%(ml/g);飲片含揮發油不得少於0.4%(ml/g)。
肉蓯蓉
【考點1】來源
列當科植物肉蓯蓉或管花肉蓯蓉的幹燥帶鱗葉的肉質莖。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肉蓯蓉:扁圓柱形,稍彎曲。表麵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片,體重,質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斷,斷麵棕褐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或放射狀環紋。氣微,味甜,微苦。管花肉蓯蓉:呈類紡錘形或扁柱形,稍彎曲。斷麵顆粒狀,灰棕色至灰褐色,散生點狀維管束。以條粗壯,密被鱗片,色棕褐,質柔潤者為佳。
穿心蓮★★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爵床科植物穿心蓮的幹燥地上部分。主要栽培於廣東、廣西、福建。秋初莖葉茂盛時采割,曬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莖呈方柱形,多分枝,節 稍膨大。單葉對生,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全緣或波狀;上表麵綠色,下表麵灰綠色,兩麵光滑。氣微,味極苦。以色綠、葉多、味極苦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葉橫切麵①上下表皮細胞中均有含鍾乳體的細胞;並有腺鱗、非腺毛。②柵欄組織為1~2列細胞,通過中脈上方。③主脈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上方薄壁組織中含有鍾乳體。④主脈上下表皮內側有厚角組織。
葉粉末①鍾乳體。②氣孔直軸式。③腺鱗頭部扁球形,4、6或8細胞,柄極短。④非腺毛1~4細胞。
【考點4】化學成分
①二萜內酯類:主要有穿心蓮內酯,葉中含量最高;其次為新穿心蓮內酯和去氧穿心蓮內酯等。穿心蓮內酯等苦味素是抗菌和抗鉤端螺旋體的有效成分。②二萜內酯苷:如穿心蓮內酯苷、去氧穿心蓮內酯苷等。③黃酮類。
【考點5】理化鑒別
本品以穿心蓮對照藥材和脫水穿心蓮內酯、穿心蓮內酯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檢查
藥材中葉不得少於30%。
【考點7】浸出物
本品醇溶性浸出物(熱浸法,用乙醇作溶劑)含量不得少於8.0%。
【考點8】含量測定
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脫水穿心蓮內酯和穿心蓮內酯的總量不得少於0.80%。
車前草
【考點1】來源
車前科植物車前或平車前的幹燥全草。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車前:根叢生,須狀。葉基生,具長柄;葉片卵狀橢圓形或寬卵形,表麵灰綠色,具明顯弧形脈5~7條。穗狀花序數條。蒴果橢圓形,萼宿存。種子近橢圓形,黑褐色。氣微香,味微苦。平車前:根直而長。葉片較狹,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種子長圓形,棕黑色。均以葉片完整、色灰綠者為佳。
茵陳★
【考點1】來源
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幹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時采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花蕾長成時采收的稱茵陳蒿。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綿茵陳:收縮卷曲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易折斷;葉具柄,一至三回羽狀分裂,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氣清香,味微苦。以質嫩,綿軟、色灰白、香氣濃者為質佳。茵陳蒿:呈圓柱形,多分枝。表麵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葉密集,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細條形,兩麵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頭狀花序卵形。氣芳香,味微苦。
【考點3】化學成分
濱蒿:①蒿屬香豆素,即6,7-二甲氧基香豆素,花和瘦果中含量最高,但幼苗不含。②黃酮類:色原酮。③綠原酸及對羥基苯乙酮等。④揮發油(花期最高)。茵陳:①蒿屬香豆素(花蕾中含量最高),②綠原酸、咖啡酸。③茵陳色酮。④揮發油(果穗最高)。
青蒿★★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菊科植物黃花蒿的幹燥地上部分。分布於全國各地。夏、秋季花盛開時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莖,陰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莖呈圓柱形,表麵黃綠色或棕黃色,具縱棱線;質略硬,折斷麵黃白色,中部有髓。葉互生,暗綠色,卷縮易碎,三回羽狀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圓形或長橢圓形,兩麵被短毛。氣香特異,味微苦。以色綠葉多、香氣濃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葉表麵製片①上下表皮細胞不規則,垂周壁波狀彎曲。②不定式氣孔。③表麵密布丁字毛及腺毛,丁字毛臂細胞很長,腺毛呈橢圓形,無柄,頂麵觀由2個半圓形分泌細胞相對組成。
【考點4】化學成分
①倍半萜內酯類成分,如青蒿素及青蒿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等,青蒿酸,青蒿內酯,青蒿醇等。②揮發油。③黃酮類。④香豆素類。
【考點5】理化鑒別
本品以青蒿素為對照品,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浸出物
本品醇溶性浸出物(冷浸法,用無水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9%。
蒲公英★
【考點1】來源
菊科植物蒲公英、堿地蒲公英或同屬多種植物的幹燥全草。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常皺縮卷曲的團塊。根呈圓錐狀,多彎曲,根頭部有棕褐色或黃白色的茸毛。葉基生,倒披針形,綠褐色,邊緣淺裂或羽狀分裂,基部漸狹,下延呈柄狀。花莖1至數條,每條頂生頭狀花序。有的可見多數具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以葉多、色綠、根完整者為佳。
【考點3】化學成分
①蒲公英甾醇。②膽堿。③咖啡酸。④菊糖。⑤果膠。
【考點4】理化鑒別
本品以咖啡酸為對照品,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5】含量測定
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咖啡酸不得少於0.020%。
石斛★
【考點1】來源
蘭科植物環草石斛、馬鞭石斛、黃草石斛、鐵皮石斛或金釵石斛的新鮮或幹燥莖。鐵皮石斛剪去部分須根後,邊炒邊扭成螺旋形或彈簧狀,烘幹,習稱鐵皮楓鬥(耳環石斛)。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鮮石斛: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表麵黃綠色,節 明顯,節 上有膜質葉鞘。肉質,多汁,易折斷。氣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環草石斛:呈細長圓柱形,常彎曲或盤繞成團。表麵金黃色,有光澤,具細縱紋。質柔韌而實,斷麵較平坦。無臭,味淡。馬鞭石斛:呈長圓錐形。表麵黃色至暗黃色,有深縱槽。質疏鬆,斷麵呈纖維性。味微苦。黃草石斛:較環草石斛粗長。表麵金黃色至淡黃褐色,具縱溝。斷麵略呈纖維性。嚼之有黏性。鐵皮楓鬥:呈螺旋形或彈簧狀,一般為2~4個旋紋。表麵黃綠色,有細縱皺紋,一端可見莖基部留下的短須根。質堅實,易折斷,斷麵平坦。嚼之有黏性。金釵石斛:呈扁圓柱形。表麵金黃色或黃中帶綠色,有深縱溝。質硬而脆,斷麵較平坦。味苦。
【考點3】化學成分
①生物堿類:如金釵石斛含石斛堿、石斛次堿等。②黏液質。③咖啡酸。④甾醇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