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4】理化鑒別
本品以紫花地丁對照藥材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金錢草★★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的幹燥全草。主產四川省。夏、秋兩季采集,曬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常纏結成團,無毛或被疏毛。莖扭曲,表麵棕色或暗棕紅色,斷麵實心。葉對生,展平後呈寬卵形或心髒形;上表麵灰綠色或棕褐色,主脈一條,葉片用水浸後,對光透視可見黑色或褐色條紋;花黃色,單生葉腋,具長梗。蒴果球形。氣微,味淡。
【考點3】顯微鑒別
莖橫切麵①表皮可見腺毛。②皮層細胞含紅棕色分泌物,分泌道散在;內皮層明顯。③中柱鞘纖維斷續排列成環。④維管束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連接成環。⑤髓常成空腔。
葉表麵觀①腺毛,單細胞頭、單細胞柄。多細胞非腺毛。②分泌道內含紅棕色分泌物。③氣孔不等式或不定式。
【考點4】化學成分
①酚性成分。②黃酮類:如槲皮素、山柰素等。③甾醇。④氨基酸。⑤鞣質。⑥揮發油。⑦膽堿。
【考點5】理化鑒別
本品以槲皮素與山柰素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浸出物
本品醇溶性浸出物(熱浸法,用75%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8.0%。
【考點7】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槲皮素和山柰素的總量不得少於0.10%。
【考點8】偽品
同屬植物聚花過路黃的全草:其特征為莖葉均被柔毛,葉卵形或長卵形,主側脈均明顯,花多朵集生於莖端。
同屬植物點腺過路黃的全草:其特征為莖葉均被短毛,葉心形或寬卵形,兩麵具不明顯的點狀突起,花冠上部疏生點狀腺點。
廣藿香★★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幹燥地上部分。主產廣東石牌及海南省。按產地不同分石牌廣藿香及海南廣藿香。枝葉茂盛時采割,日曬夜悶,反複至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莖多分枝。嫩莖呈鈍方柱形,表麵灰黃色,密被柔毛;老莖近圓柱形,被栓皮。葉對生,呈卵形或橢圓形,兩麵均被灰白色茸毛,邊緣具不整齊鈍鋸齒。氣香特異,味微苦。石牌廣藿香:枝條較瘦小,節 間長3~7cm,葉痕較大而凸出,莖中部以下被栓皮,斷麵漸呈類圓形,髓部較小。葉片較小而厚。海南廣藿香:枝條較粗壯,節 間長5~13cm,葉痕較小,莖近下部始有栓皮,斷麵呈鈍方形。葉片較大而薄。
【考點3】顯微鑒別
莖縱切麵①表皮有非腺毛。②皮層外側為數列厚角細胞,內側為薄壁細胞,有大形細胞間隙,內有間隙腺毛。③中柱鞘纖維成束斷續排列。④韌皮部狹窄。⑤木質部。⑥髓部寬廣。⑦薄壁細胞含草酸鈣小針晶及片狀結晶。
葉片粉末①表皮上可見腺毛、非腺毛、腺鱗及直軸式氣孔,腺鱗頭部8細胞,柄單細胞。②葉肉組織中有間隙腺毛。③薄壁細胞含草酸鈣小針晶。
【考點4】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主要為抗真菌成分廣藿香酮,並含百秋李醇,α-、β-和γ-百秋李烯等。不同產地的廣藿香含油量及油中組分比率明顯不同,海南廣藿香含油在2%以上,石牌廣藿香含油僅0.2%~0.3%;石牌廣藿香所產油中主含廣藿香酮,海南廣藿香所產油中廣藿香酮含量甚微。
【考點5】理化鑒別
①取揮發油1滴,加氯仿0.5ml,滴加5%溴的氯仿溶液數滴。石牌廣藿香先褪色,繼顯綠色;海南廣藿香先褪色,繼顯紫色。②本品以百秋李醇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浸出物
本品醇溶性浸出物(冷浸法,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2.5%。
【考點7】含量測定
用氣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百秋李醇不得少於0.10%。
荊芥★★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唇形科植物荊芥的幹燥地上部分。主產江蘇、河北、浙江、江西。夏、秋兩季花開到頂、穗綠時采割,曬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莖方柱形;表麵淡黃綠色或淡紫紅色;體輕,質脆,斷麵類白色。葉對生,葉片3~5羽狀分裂,裂片細長。穗狀輪傘花序頂生。花冠宿萼鍾形,頂端5齒裂。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以色淡黃綠、穗長而密、香氣濃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粉末①腺鱗頭部8細胞,柄單細胞。②小腺毛頭部1~2細胞,柄單細胞。③非腺毛1~6細胞。④內果皮石細胞。⑤纖維平直或微波狀。
【考點4】化學成分
①全草含揮發油,主要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左旋胡薄荷酮及少量右旋檸檬烯等。②荊芥穗含單萜類成分荊芥苷,還含黃酮類成分橙皮苷。③荊芥的花梗中尚含3種具有抗感染活性的苯並呋喃類化合物。
【考點5】理化鑒別
本品以荊芥對照藥材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含量測定
①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0.60%(ml/g)。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胡薄荷酮不得少於0.020%。
益母草★★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幹燥地上部分。全國各地均有。夏秋季當莖葉生長茂盛、花剛開放時,割取莖的上部,陰幹或曬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莖方柱形,四麵凹下成縱溝;表麵灰綠色或黃綠色;體輕,質韌,斷麵中部有白色髓。莖中部葉交互對生,葉片灰綠色;完整者下部葉掌狀3裂,上部葉羽狀深裂或3淺裂,最上部的葉不分裂,線形。輪傘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冠多脫落,宿存花萼筒狀,上端5尖齒,小苞片針刺狀。氣微,味微苦。以質嫩、葉多、色灰綠者為佳;質老枯黃、無葉者不可供藥用。
【考點3】顯微鑒別
莖(中段)橫切麵①表皮著生非腺毛和腺鱗。②表皮下有厚角組織,集中在四個棱角處;皮層含有葉綠體、澱粉粒、草酸鈣小棱晶及小針晶。③韌皮部其外側散生有少數纖維束。④形成層有時不明顯。⑤木質部位於四棱處較發達。⑥髓部較大,含有小針晶與小棱晶。
葉的表麵製片①上下表皮均具腺鱗和非腺毛。②氣孔,多數為直軸式,少數為不定式。③葉肉組織中亦含有小棱晶和小針晶。
【考點4】化學成分
①生物堿:如益母草堿、水蘇堿、芸香堿等。②有機酸等。
【考點5】理化鑒別
本品以鹽酸水蘇堿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浸出物
本品水溶性浸出物(熱浸法)不得少於15.0%。
【考點7】含量測定
用薄層色譜掃描法測定,本品含鹽酸水蘇堿不得少於0.50%。
薄荷★★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幹燥地上部分。主產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夏、秋兩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選晴天,分次采割,曬幹或陰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莖方柱形;表麵紫棕色或淡綠色。單葉對生,呈寬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卵形,邊緣有細鋸齒,上表麵深綠色,下表麵灰綠色。輪傘花序腋生,花冠淡紫色。揉搓後有特殊的清涼香氣,味辛、涼。以葉多、色深綠、氣味濃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莖橫切麵①表皮上有扁球形腺鱗、單細胞頭的腺毛和非腺毛。②皮層在四棱脊處有厚角細胞,內皮層明顯。③維管束於四角處較發達,形成層成環。④髓部寬廣。⑤薄壁細胞中含橙皮苷結晶。
葉的表麵製片①腺鱗、小腺毛、非腺毛、橙皮苷結晶與莖同。②下表皮氣孔多見,直軸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