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皮類中藥是重要的一章 ,知識點涉及麵覆蓋大綱全部要求。應明確皮類中藥的藥用部位是屬於木本植物還是草本植物。在鑒定時,正確運用術語是十分重要的。曆年出題分值占全書的5%以上。
第一節 皮類中藥的鑒定
藥用部位為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雙子葉木本植物)的莖幹、枝和根的形成層以外部位,這類中藥稱皮類中藥。皮類中藥由外向內包括周皮、皮層、初生和次生韌皮部等部分。
一、性狀鑒定
【考點】形狀、表麵特征、折斷麵、氣、味
1.形狀由粗大老樹上剝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長條狀或板片狀;枝皮則呈細條狀或卷筒狀;根皮多數呈短片狀或筒狀。一般描述術語有:
(1)平坦狀:皮片呈板片狀,較平整。如杜仲、黃柏。
(2)彎曲狀:皮片多向內表麵彎曲,據彎曲的程度不同分為以下六種。槽狀或半管狀:皮片向內彎曲呈半圓形,如企邊桂。管狀或筒狀皮片:向內彎曲至兩側相接近成管狀,常見於加工時抽去木心者,如牡丹皮。單卷狀皮片:向一麵卷曲,以至兩側重疊,如肉桂。雙卷筒狀:皮片兩側各自向內卷成筒狀,如厚樸。複卷筒狀:幾個單卷或雙卷的皮重疊在一起呈筒狀,如錫蘭桂皮。反曲狀:皮片向外表麵略彎曲,皮的外層呈凹陷狀,如石榴樹皮。
2.表麵
(1)外表麵:顏色多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等,有的有地衣、苔蘚等物附生,呈現不同顏色。有的有落皮層和裂紋,有時有各種形狀的突起物;多數皮尚可見到皮孔,通常是橫向的(皮孔常是鑒別皮類中藥的特征之一,如合歡皮的皮孔呈紅棕色,橢圓形;杜仲的皮孔呈斜方形)。少數外表麵有刺,如紅毛五加皮;或有釘狀物,如海桐皮等。木栓層已除去或部分除去而較光滑,如桑白皮、黃柏等。
(2)內表麵:顏色各不相同,如肉桂呈紅棕色,杜仲呈紫褐色,黃柏呈黃色,苦楝皮呈黃白色。有些含油的皮類中藥,內表麵經刻劃會出現油痕,可根據油痕的情況結合氣味等,判斷該藥材的質量,如肉桂、厚樸等。一般較平滑或具粗細不同的縱向皺紋,有的顯網狀紋理,如椿白皮。
3.折斷麵橫向折斷麵是皮類中藥的重要鑒別特征。
(1)平坦狀:組織中富有薄壁細胞而無石細胞群或纖維束的皮,折斷麵較平坦,如牡丹皮。
(2)顆粒狀:組織中富有石細胞群的皮,折斷麵常呈顆粒狀突起,如肉桂。
(3)纖維狀:組織中富含纖維的皮,折斷麵多顯細的纖維狀物或刺狀物突出,如桑白皮、合歡皮。
(4)層狀:組織構造中的纖維束和薄壁組織成環帶狀間隔排列,折斷時形成明顯的層片狀,如苦楝皮、黃柏等。
有些皮的斷麵外層較平坦或顆粒狀,內層顯纖維狀,說明纖維主要存在於韌皮部,如厚樸。有的皮類中藥在折斷時有膠質絲狀物相連,如杜仲。亦有些皮在折斷時有粉塵出現,這些皮的組織較疏鬆,含有較多的澱粉,如白鮮皮。
4.氣味如肉桂與桂皮外形亦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則味辛辣而涼。
二、顯微鑒定
【考點1】皮類中藥的組織構造
可分為周皮、皮層、韌皮部。首先觀察橫切麵各部分組織的界限和寬厚度,再詳細觀察和描述:
1.周皮包括木栓層、木栓形成層與栓內層三部分。木栓層細胞多整齊地排列成行,但有的木栓細胞壁均勻地或不均勻地增厚並木化,如杜仲木栓細胞內壁特厚,肉桂的最內一列木栓細胞的外壁特別增厚。木栓形成層細胞常為扁平而薄壁的細胞。栓內層存在於木栓形成層的內側,徑向排列成行,細胞壁不栓化,亦不含紅棕色物質,少數含葉綠體而顯綠色,又稱綠皮層。有的栓內層為數列多角形厚角細胞,如秦皮。
2.皮層靠近周皮部分常分化成厚角組織。皮層中常可見到纖維、石細胞和各種分泌組織,如秦皮、黃柏皮層可見纖維、石細胞;肉桂、厚樸皮層可見油細胞;桑白皮可見乳汁管等。常見的細胞內含物有澱粉粒和草酸鈣結晶,如桑白皮、黃柏含方晶;牡丹皮、苦楝皮含簇晶;肉桂含針晶等。
3.韌皮部包括韌皮部束和射線兩部分。韌皮部束最外方常有厚壁組織如纖維束、石細胞群形成環帶或斷續的環帶。次生韌皮部常有厚壁組織、分泌組織、各種結晶體或澱粉粒。射線可分為髓射線和韌皮射線兩種:髓射線較長,常彎曲狀,外側漸寬成喇叭口狀;韌皮射線較短,不木化,細胞中常含有澱粉粒和草酸鈣結晶。應注意射線的寬度和形狀。
【考點2】皮類中藥的粉末特征
皮類中藥的粉末特征中不應觀察到木質部的組織和細胞,如導管、管胞、木纖維、木薄壁細胞等。常見的粉末特征有:
1.厚壁細胞主要是纖維、石細胞。有的為分枝狀石細胞,如厚樸、黃柏;有的為晶纖維,如黃柏;有的石細胞內含方晶,如桑白皮等。
2.分泌組織或碎片通常含分泌物。有的為油細胞,如厚樸、肉桂等;有的乳汁細胞中含橡膠質,如杜仲。
3.細胞內含物常見的有澱粉粒、草酸鈣結晶,如苦楝皮、合歡皮、黃柏含方晶;地骨皮、秦皮含砂晶;苦楝皮、牡丹皮含簇晶;肉桂含針晶等。
4.木栓細胞表麵觀常為多角形,側麵觀呈類長方形。注意其表麵的顏色和特征。
5.其他有時篩管分子、韌皮射線等也成為粉末顯微特征。
第二節 常用皮類中藥
桑白皮★
【考點1】來源
桑科植物桑的幹燥根皮。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扭曲的卷筒狀、槽狀或板片狀。外表麵白色或淡黃白色,較平坦,偶殘留橙黃色或棕黃色鱗片狀粗皮;內表麵黃白色或淡黃色。體輕,質韌,纖維性強,難折斷,易縱向撕裂,撕裂時有白色粉塵飛揚。氣微,味微甘。以色白、粉性足者為佳。
【考點3】化學成分
①黃酮類衍生物,如桑皮素、桑皮色烯素、環桑皮素及環桑皮色烯素等;②香豆精類;③桑酮A、B及桑根酮C、D等。
【考點4】理化鑒別
本品以桑白皮對照藥材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牡丹皮★★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幹燥根皮。主產安徽、四川、河南及山東。秋季采挖根部,剝取根皮,曬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裂縫,向內卷曲或張開。外表麵灰褐色,有橫長皮孔樣突起,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內表麵淡灰黃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麵較平坦,粉性,灰白色至淡粉紅色。氣芳香,味微苦而澀。以條粗長、皮厚、無木心、斷麵白色、粉性足、結晶多、香氣濃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橫切麵①木栓層。②皮層。③韌皮部占大部分。④射線寬1~3列細胞。⑤韌皮部、皮層薄壁細胞以及細胞間隙中含草酸鈣簇晶,薄壁細胞和射線細胞中含色素或澱粉粒。
粉末①澱粉粒。②草酸鈣簇晶,有時含晶細胞連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中含有數個簇晶,或簇晶充塞於細胞間隙中。③木栓細胞。④牡丹酚針狀、片狀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