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4】化學成分

主含酚類化合物,如丹皮酚、牡丹酚苷等。丹皮酚具有鎮痛、解痙作用,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考點5】理化鑒別

①粉末的升華物在顯微鏡下呈長柱形、針狀、羽狀結晶,於結晶上滴加三氯化鐵醇溶液,則結晶溶解而呈暗紫色(檢查丹皮酚)。②取粉末的提取物,加硝酸數滴,先顯棕黃色,後變鮮綠色(丹皮酚的反應,芍藥根皮粉末顯黃色)。③本品以丹皮酚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浸出物

本品醇溶性浸出物(熱浸法,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5.0%。

【考點7】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含丹皮酚不得少於1.2%。

厚樸★★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木蘭科植物厚樸或凹葉厚樸的幹燥幹皮、根皮和枝皮。主產四川、湖北、浙江、福建等省。4~6月剝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陰幹;幹皮置沸水中微煮後,堆置陰濕處,“發汗”至內表麵變紫褐色或棕褐色時,再蒸軟,取出,卷成筒狀,幹燥。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幹皮:呈卷筒狀或雙卷筒狀,習稱筒樸;近根部幹皮一端展開如喇叭口,習稱靴筒樸。外表麵灰棕色,粗糙,有時呈鱗片狀,有橢圓形皮孔;刮去粗皮者顯黃棕色。內表麵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劃之顯油痕。質堅硬,斷麵外部灰棕色,顆粒性;內部紫褐色,纖維性,富油性,可見多數發亮的細小結晶。氣香,味辛辣、微苦。根皮(根樸):藥材呈單筒狀或不規則塊片,有的彎曲似雞腸,習稱雞腸樸。質硬,易折斷,斷麵纖維性。嚼之殘渣較多。枝皮(枝樸):藥材皮薄,呈單筒狀。斷麵纖維性。以皮厚、肉細、油性足、內表麵色紫棕而有發亮結晶物、香氣濃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幹皮橫切麵①木栓層。②皮層外側有石細胞環帶,內側散有多數油細胞和石細胞群。③韌皮部射線寬1~3列細胞,向外漸寬,韌皮纖維眾多,壁極厚,單個散在或2~5個相連;油細胞散在。④薄壁細胞中含黃棕色物質或糊化的澱粉粒,另含少數草酸鈣方晶。

粉末①石細胞,呈長圓形、類方形或不規則分枝狀。②纖維: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邊呈鋸齒狀。③油細胞。④木栓細胞。⑤草酸鈣方晶及棱晶少見。

【考點4】化學成分

①揮發油,油中主要含α、β-桉油醇;②厚樸酚及其異構體和厚樸酚;③生物堿類,如木蘭箭毒堿等;④鞣質。α、β-桉油醇有鎮靜作用;厚樸酚有抗菌作用。

【考點5】理化鑒別

①取粗粉的氯仿提取液,在紫外光燈下頂麵觀顯紫色,側麵觀有兩層,上層黃綠色,下層棕色熒光。②本品酸性乙醇提取液,加碘化鉍鉀試劑,生成橙紅色沉澱;加矽鎢酸試劑,生成白色沉澱(檢查生物堿)。③本品以厚樸酚與和厚樸酚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厚樸酚與和厚樸酚的總量不得少於2.0%。

肉桂★★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樟科植物肉桂的幹燥樹皮。主產廣西、廣東等省。每年分兩期采收,第一期4~5月,第二期9~10月,以第二期產量大,香氣濃,質量佳。采收時按一定的長、闊度剝下樹皮,放於陰涼處,按各種規格修整,或置於木質的桂夾內壓製成型,陰幹或先放置陰涼處2~3天後,於弱光下曬幹。根據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桂通(官桂):為5~6年生幼樹的幹皮和粗枝皮,或老樹枝皮,不經壓製,自然卷曲成筒狀。企邊桂:為剝取10年生以上的幹皮,將兩端削成斜麵,突出桂心,夾在木質的凹凸板中間,壓成兩側向內卷曲的淺槽狀。板桂:剝取老年樹最下部近地麵的幹皮,夾在木質的桂夾內,曬至九成幹,經縱橫堆疊,加壓,約1個月完全幹燥,成為扁平板狀。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槽狀或卷筒狀。外表麵灰棕色,有橫向突起的皮孔、灰白色的地衣斑;內表麵紅棕色,用指甲刻劃可見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麵不平坦,外側棕色而較粗糙,內側紅棕色而油潤,中間有1條黃棕色的線紋。氣香濃烈,味甜、辣。以不破碎、體重、外皮細、肉厚、斷麵色紫、油性大、香氣濃厚、味甜辣,嚼之渣少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橫切麵①木栓細胞數列,最內層細胞外壁特厚,木化。②皮層散有石細胞、油細胞及黏液細胞。③韌皮部約占皮厚的1/2,外部石細胞群斷續排列成環,其外側有纖維束,石細胞通常外壁較薄;射線寬1~2列細胞,內含細小草酸鈣針晶或柱晶;纖維常單個或2~3個成束;油細胞、黏液細胞較多。④薄壁細胞中充滿澱粉粒。

粉末①纖維長梭形,壁極厚,紋孔不明顯。②石細胞壁厚,有的一麵菲薄。③油細胞。④草酸鈣針晶或柱晶較細小,在射線細胞中。⑤木栓細胞含紅棕色物。⑥澱粉粒極多。

【考點4】化學成分

①揮發油,主成分為桂皮醛約85%及乙酸桂皮酯;②香豆素類;③少量的苯甲醛、桂皮酸等。桂皮醛是肉桂的鎮靜、鎮痛、解熱作用的有效成分。

【考點5】理化鑒別

①取粉末的氯仿液2滴於載玻片上,待幹,再滴加10%的鹽酸苯肼液1滴,加蓋玻片鏡檢,可見桂皮醛苯腙的杆狀結晶。②取揮發油少許,滴加異羥肟酸鐵試劑,顯橙色(檢查內酯類)。③本品以桂皮醛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含量測定

①揮發油:不得少於1.2%(ml/g)。②桂皮醛: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含桂皮醛不得少於1.5%。

杜仲★★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幹燥樹皮。主產四川、湖北、貴州及河南等省。春夏兩季剝取近十年的樹皮,趁新鮮刮去粗皮,將樹皮內表麵相對層層疊放,堆積“發汗”至內皮呈紫褐色時,取出曬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扁平的板片狀或兩邊稍向內卷。外表麵淡灰棕色或灰褐色,未刮淨粗皮者可見斜方形皮孔、地衣斑。內表麵暗紫色或紫褐色。質脆,易折斷,斷麵有細密、銀白色、富彈性的膠絲相連。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感。以皮厚、塊大、去淨粗皮、內表麵暗紫色、斷麵絲多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橫切麵①落皮層殘存,內側有數個木栓組織層帶,每層為排列整齊、內壁特別增厚且木化的木栓細胞。②韌皮部有5~7層石細胞環帶,射線近栓內層時向一方偏斜。③白色膠絲團存在於乳汁細胞內。

粉末①石細胞壁厚,有的胞腔內含橡膠團。②木栓細胞壁不均勻增厚,側麵觀壁三麵增厚,一麵壁薄。③橡膠絲成條狀或扭曲成團,表麵顯顆粒性。

【考點4】化學成分

①木脂素類,如鬆脂醇二-β-D葡萄糖苷,與苷元連接的糖均為吡喃葡萄糖。②環烯醚萜苷類,如京尼平苷、桃葉珊瑚苷等。③三萜類。④杜仲皮折斷後有銀白色的杜仲膠,為一種硬質橡膠。鬆脂醇二-β-D葡萄糖苷為降壓的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