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薑科植物薑黃的幹燥根莖。主產四川、福建等省。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去淨泥土和莖葉,洗淨,蒸或煮至透心,曬幹,撞去須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圓形薑黃:為主根莖,呈不規則卵圓形或紡錘形。表麵深黃色,有皺縮紋理和明顯環節 ,可見點狀下陷的根痕或少數圓形的側生根莖痕,稱為蟬肚薑黃。質堅重,不易折斷,斷麵深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具蠟樣光澤,內皮層環明顯,維管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長形薑黃:為側生根莖,呈圓柱形而稍扁。略彎曲,常有短的分枝,一端鈍圓,另一端為斷麵。表麵有縱皺紋和明顯的環節 ,餘同圓形薑黃。均以質堅實、斷麵金黃、香氣濃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麵①表皮細胞扁平,壁薄。②皮層寬廣,有葉跡維管束;外側近表皮處有6~8列木栓細胞,扁平;內皮層細胞凱氏點明顯。③中柱鞘為1~2列薄壁細胞;維管束外韌型,散在,近中柱鞘處較多,向內漸少。④薄壁細胞含油滴、澱粉粒及紅棕色色素。
【考點4】化學成分
①薑黃素類化合物,如薑黃素、去甲氧基薑黃素及去二甲氧基薑黃素。②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有龍腦、樟腦、薑烯、薑黃烯、芳薑黃烯等。
【考點5】理化鑒別
本品以薑黃對照藥材和薑黃素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浸出物
本品醇溶性浸出物(熱浸法,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2.0%。
【考點7】含量測定
①揮發油: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7.0%(ml/g)。②薑黃素: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薑黃素不得少於1.0%。
鬱金★★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薑科植物溫鬱金、薑黃、廣西莪術或蓬莪術的幹燥塊根。前兩者分別習稱溫鬱金和黃絲鬱金。後兩者分別習稱桂鬱金或綠絲鬱金。溫鬱金:主產浙江、福建、四川等省;黃絲鬱金:主產四川、福建、廣東、江西等省區;桂鬱金:主產廣西、雲南等省區;綠絲鬱金:主產四川、浙江、福建、廣西等省區。冬季莖葉枯萎後采挖,除去泥沙及須根,蒸或煮至透心,幹燥。浙江地區用鬱金的葉燒灰後,與塊根拌和,既能使根顏色變黑,又容易曬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溫鬱金:呈長圓形或卵圓形,稍扁,有的微彎曲,兩端漸尖。表麵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規則縱皺紋。質堅實,橫斷麵平滑,灰棕色,角質樣;內皮層環明顯。氣微香,味微苦。黃絲鬱金:呈紡錘形,有的一端細長。表麵棕灰色或灰黃色,具細皺紋。斷麵橙黃色,外周棕黃色至棕紅色。氣芳香,味辛辣。桂鬱金:呈長圓錐形或長圓形。表麵具疏淺縱紋或較粗糙網狀皺紋。氣微,味微辛苦。綠絲鬱金:呈長橢圓形,較粗壯。氣微、味淡。均以質堅實、外皮皺紋細、斷麵色黃者為佳。一般經驗鑒別認為黃絲鬱金質量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橫切麵溫鬱金:①表皮細胞有時殘存,外壁稍厚。②根被細胞長方形,壁薄,略呈波狀,排列整齊。③皮層寬約為根直徑的1/2,油細胞難察見,內皮層明顯。④中柱韌皮部束與木質部束間隔排列,木質部束導管2~4個,並有微木化的纖維,導管多角形,壁薄。⑤髓部寬廣,由類圓形薄壁細胞組成。⑥薄壁細胞中可見澱粉粒糊化。黃絲鬱金:根被最內層細胞壁增厚。有的木質部導管與纖維連接成環。油細胞眾多。薄壁細胞中隨處散有色素細胞。桂鬱金:根被細胞偶有增厚,根被內方有1~2列厚壁細胞,成環,層紋明顯。導管類圓形,直徑可達160μm。綠絲鬱金:根被細胞無增厚。中柱外側的皮層處常有色素細胞。韌皮部皺縮,木質部束較多,導管扁平。
【考點4】化學成分
①薑黃素類化合物,如薑黃素、去甲氧基薑黃素、雙去甲氧基薑黃素等。②揮發油,油的主要成分為α-蒎烯、β-蒎烯、薑黃烯、倍半萜烯醇、莰烯等。薑黃素、香豆素、阿魏酸、乙烷等對肝細胞損害有抑製作用。
【考點5】理化鑒別
①黃絲鬱金在紫外光燈下切麵中心有亮黃色熒光,邊緣呈藍色或淺藍色環。②取鬱金切片加乙醇及硫酸各1滴,含薑黃素細胞部分則呈明顯紫色或紫紅色反應。
天麻★★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蘭科植物天麻的幹燥塊莖。主產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東北及華北各地亦產。立冬後至次年清明前采挖,除去地上苗莖,立即洗淨,蒸透心,敞開、低溫(60℃以下)幹燥。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橢圓形或長條形,略扁,皺縮而稍彎曲。表麵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縱皺紋及由點狀突起(潛伏芽)排列而成的橫環紋多輪,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一端有紅棕色至深棕色枯芽苞,習稱鸚哥嘴或紅小瓣,或為殘留莖基;另一端有圓臍形疤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麵較平坦,角質樣,黃白色至淡棕色。氣特異,味甘。以質地堅實沉重、有鸚哥嘴、斷麵明亮、無空心者為冬麻,質佳;質地輕泡、有殘留莖基、斷麵色晦暗、空心者為春麻,質次。
【考點3】顯微鑒別
塊莖橫切麵①表皮有殘留,下皮由2~3列切向延長的栓化細胞組成。②皮層為十數列多角形細胞,有的含草酸鈣針晶束。橢圓形厚壁細胞,木化,紋孔明顯。③中柱大,散列小型周韌維管束。④薄壁細胞中含有多糖類團塊狀物,遇碘液顯棕色或淡棕紫色,有的薄壁細胞內亦含草酸鈣針晶束。
粉末黃白色至黃棕色。①厚壁細胞橢圓形或類多角形,木化,紋孔明顯。②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③用醋酸甘油裝片觀察:薄壁細胞近無色,有的細胞可見長卵形或類球形顆粒,遇碘液顯棕色或淡棕紫色。④螺紋、網紋及環紋導管可見。
【考點4】化學成分
①主含對羥基苯甲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即天麻苷(天麻素)。②尚含赤箭苷、對羥苄基甲醚以及對羥基苯甲醇(天麻苷元)等。
【考點5】理化鑒別
①取藥材粉末的提取液,加碘試液,顯紫紅色至酒紅色。②本品以天麻對照藥材和天麻素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天麻素不得少於0.20%。
【考點7】偽品
紫茉科植物紫茉莉的幹燥根:呈長圓錐形,有的有分枝,多已壓扁。表麵淡黃白色、灰黃白色或灰棕黃色,半透明,有縱溝紋及須根痕,有時扭曲。質硬,不易折斷,斷麵角質樣,可見由小點斷續排列成的多個同心環紋。
菊科植物大麗菊的幹燥塊根:呈長紡錘形,微彎,表麵灰白色或類白色,有明顯不規則的縱紋。頂端有莖基痕。頂端及末端呈纖維樣。質硬,不易折斷。斷麵類白色,角質樣。
美人蕉科植物芭蕉芋的幹燥塊莖:呈扁圓形或長橢圓形,未去皮者表麵有3~8個環節 ,去皮者環節 不甚明顯。質堅。斷麵半角質樣帶粉性。味甜。粉末可見草酸鈣簇晶和糊化的澱粉粒及分泌腔。
茄科植物馬鈴薯的幹燥塊莖:呈壓扁的橢圓形,表麵有不規則縱皺紋及淺溝,無點狀環紋或有仿製的幹燥環紋。味甜,嚼之有馬鈴薯味。
白及
【考點1】來源
蘭科植物白及的幹燥塊莖。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不規則扁球形,多有2~3個爪狀分枝。表麵灰白色或黃白色,有數圈同心環節 和棕色點狀須根痕,上麵有突起的莖痕,下麵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質堅硬,不易折斷,橫切麵類白色,角質樣,微顯筋脈小點。無臭,昧苦,嚼之有黏性。以個大、飽滿、色白、質堅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