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幹燥塊根。主產浙江慈溪、餘姚、蕭山、杭州稱杭麥冬;主產四川綿陽市三台縣者稱川麥冬。多為栽培品。浙江於栽培後第三年小滿至夏至采挖。四川於栽培第二年清明至穀雨采挖,剪取塊根,洗淨,反複曝曬、堆放,至七、八成幹,除去須根,幹燥。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紡錘形,兩端略尖。表麵黃白色或淡黃色,具細縱皺紋。質柔韌,斷麵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以肥大、色黃白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橫切麵①表皮細胞1列,根被為3~5列木化細胞。②皮層寬廣,散有含草酸鈣針晶束的黏液細胞;內皮層細胞壁均勻增厚,木化,有通道細胞,其外側為1列石細胞,其壁增厚。③中柱較小,中柱鞘為1~2列薄壁細胞;輻射型維管束,韌皮部束16~22個,木質部由導管、管胞、木纖維以及內側的木化細胞連接成環層。④髓小,薄壁細胞類圓形。
粉末白色或黃白色。氣微香,味甘、微苦。①皮層薄壁細胞類圓形,黏液細胞中含草酸鈣針晶束。②石細胞呈長方形,常成群存在,細胞壁木化,壁孔細密,有的三壁增厚,孔溝明顯。③根被細胞多角形,壁木化,有壁孔。④木纖維細長,壁木化。⑤導管及管胞多單紋孔及網紋,少數為具緣紋孔,直徑可至35μm,常與木纖維相連。
【考點4】化學成分
①皂苷類,其中以麥冬皂苷A的含量最高,麥冬皂苷B含量次之,麥冬皂苷C、D含量均很低。②糖類,如單糖類和寡糖類等。③黃酮類,如:麥冬黃酮、甲基麥冬黃酮。④植物甾醇。⑤草烯、萜類化合物以及萜苷等。
【考點5】理化鑒別
①取薄片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淺藍色熒光。②本品以麥冬對照藥材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
【考點6】檢查
①水分:不得過18.0%。②總灰分:不得過5.0%。③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0.8%。
【考點7】浸出物
本品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不得少於60.0%。
知母★
【考點1】來源
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幹燥根莖。不除外皮者習稱毛知母,除去外皮者習稱知母肉。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毛知母:呈長條狀、微彎曲,略扁,少有分枝,一端有淺黃色的莖葉殘痕,習稱金包頭。表麵黃棕色至棕色,上麵有一凹溝,具緊密環狀節 ,節 上密生黃棕色的殘存葉基;下麵隆起略皺縮,並有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質硬,易折斷,斷麵黃白色。氣微,味微甘、略苦,嚼之帶黏性。以條粗、質硬、斷麵色黃白者為佳。知母肉:已去淨外皮,表麵黃白色,有扭曲的溝紋,有的可見葉痕及根痕。
【考點3】化學成分
①甾體皂苷,如多種知母皂苷,其皂苷元有菝葜皂苷元、馬爾可皂苷元等。②黃酮類:芒果苷、異芒果苷等。③四種知母多糖。④煙酸、膽堿等。
【考點4】理化鑒別
本品以菝葜皂苷元對照品為對照,照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5】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菝葜皂苷元不得少於1.0%。
山藥★★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幹燥根莖。主產河南省。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亦產。均為栽培品。冬季莖葉枯萎後采挖,切去根頭,洗淨,除去外皮及須根,幹燥,即為毛山藥;或選擇肥大順直的毛山藥,置清水中,浸至無幹心,悶透,切齊兩端,用木板搓成圓柱狀,曬幹,打光,習稱光山藥。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毛山藥: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表麵黃白色或淡黃色,偶有淺棕色外皮殘留,有縱溝、縱皺紋及須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麵白色,粉性。無臭,味淡,微酸,嚼之發黏。光山藥:呈圓柱形,兩端平齊。表麵光滑,白色或黃白色,粉性足。以條粗、質堅實、粉性足、色潔白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粉末類白色。①澱粉粒眾多,單粒扁卵形、三角狀卵形或類球形,臍點點狀、人字狀、十字狀或短縫狀,位於較小端,可見層紋;複粒稀少。②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黏液細胞中。③導管為具緣紋孔及網紋導管,也有螺紋及環紋導管。④纖維少數,細長,壁甚厚,木化。
【考點4】化學成分
①黏液質中含甘露聚糖和植酸、3,4-二羥基苯乙胺等。②甾醇類。③含氮類成分,如糖蛋白、多酚氧化酶、氨基酸等。④另含尿囊素、鹽酸多巴胺、澱粉等。
【考點5】理化鑒別
①取本品提取液,加5%氫氧化鈉液和稀硫酸銅液,呈藍紫色(檢查蛋白質)。②取本品提取液,加費林試液,水浴加熱,產生紅色沉澱(檢查還原糖類)。③取本品提取液,滴於濾紙上,滴加1%茚三酮丙酮液,加熱後立即顯紫色(檢查氨基酸)。④取藥材粉末或切片少許,加濃硝酸1ml,呈鮮黃色(檢查蛋白質)。
【考點6】偽品
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幹燥塊根:常呈斜片狀。外皮多已除去,偶見棕褐色的外皮。切斷麵類白色,粉性,靠外側有一明顯的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的形成層環紋,中央有一細小黃色木心及放射狀的黃色小點,有的有裂隙。味淡。
薯蕷科植物山薯的幹燥根莖:略呈圓柱形或不規則圓柱形,稍彎曲,有的略扁。栓皮多已刮去。表麵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溝及須根痕。體重,質堅,不易折斷,斷麵淡黃色,粉性,散有淺棕色點狀物。氣微,味微酸。
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幹燥塊根:切麵白色或淡黃白色,粉性,可見淡黃棕色的筋脈點或線紋,近皮部可見淡黃色的環紋。略有香氣,味甘甜。
薯蕷科植物參薯的幹燥根莖:本品橫切麵中柱鞘部位有石細胞組成的環帶。
射幹
【考點1】來源
鳶尾科植物射幹的幹燥根莖。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不規則的結節 狀,有分枝。表麵黃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皺縮,有排列較密的橫向環紋。上麵有數個圓盤狀凹陷的莖痕,偶有莖基殘存;下麵有殘留的細根及根痕。質硬,折斷麵黃色,顆粒性。氣微,味苦、微辛。以粗壯、質硬、斷麵黃白者為佳。
莪術★
【考點1】來源
薑科植物蓬莪術、廣西莪術或溫鬱金的幹燥根莖。後者習稱溫莪術。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蓬莪術:呈卵圓形、長卵形、圓錐形或長紡錘形,頂端多鈍尖,基部鈍圓。表麵灰黃色至灰棕色,上部環節 突起,有的兩側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類圓形的側生根莖痕,有的可見刀削痕。體重,質堅實,難折斷,斷麵灰褐色至藍褐色,蠟樣,常附有灰棕色粉性,皮層與中柱易分離,內皮層環紋棕褐色。氣微香,味微苦而辛。廣西莪術:環節 稍凸起,斷麵黃棕色至棕色,常附有淡黃色粉末,內皮層環紋黃白色。溫莪術:斷麵黃棕色至棕褐色,常附有淡黃色至黃棕色粉末。氣香或微香。均以個大均勻、質堅實、氣香者為佳。
【考點3】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為多種倍半萜衍生物和桉油精。溫莪術主成分有莪術醇、莪術酮、莪術二酮、α-和β-蒎烯、樟烯、莪術烯、β-欖烯等。莪術醇、β-欖烯、莪術二酮為主要抗癌成分。莪術油製劑臨床用於治療早期宮頸癌。
【考點4】浸出物
本品醇溶性浸出物(熱浸法,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7.0%。
【考點5】含量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5%(m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