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根及根莖類中藥(六)(1 / 3)

百部★★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對葉百部的幹燥塊根。直立百部:主產安徽、江蘇、浙江等省;蔓生百部:主產浙江;安徽、江蘇等省亦產;對葉百部:主產湖北、廣東、福建等省。春、秋兩季采挖,除去地上莖、葉及須根,洗淨,置沸水中燙或蒸至無白心,取出,曬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直立百部:呈紡錘形,上端較細長,多皺縮而彎曲,長5~12cm,直徑0.5~1cm。表麵黃白色或淡棕黃色,有不規則深縱溝,間或有橫皺紋。質脆,易吸潮變軟,斷麵平坦,角質樣,淡黃棕色或黃白色,皮部較寬,中柱多扁縮。氣微,味先甜後苦。蔓生百部:兩端稍狹細,表麵多不規則皺褶及橫皺紋。對葉百部:呈長紡錘形或長條形,長8~24cm,直徑0.8~2cm。表麵淺黃棕色至灰棕色,具淺縱皺紋或不規則縱槽。質較堅實,斷麵黃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較大,髓部類白色。均以根粗壯、質堅實、色黃白者為佳。

【考點3】化學成分

三者均主含生物堿類。

【考點4】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的提取物,加1%鹽酸溶液5ml使溶解,濾過。濾液分作兩份,一份滴加碘化鉍鉀試液,發生橙紅色沉澱;另一份滴加矽鎢酸試液,發生乳白色沉澱。(檢查生物堿反應)

【考點5】浸出物

本品水溶性浸出物(熱浸法)不得少於50.0%。

川貝母★★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或梭砂貝母的幹燥鱗莖。前三者按藥材性狀的不同分別習稱鬆貝和青貝,後者藥材習稱爐貝。川貝母:主產四川、西藏、雲南等省區;暗紫貝母:主產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甘肅貝母:主產甘肅、青海、四川等省;梭砂貝母:主產雲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區。采挖季節 因地而異,一般在夏、秋采挖。挖出後,除去須根及泥土,洗淨,用礬水擦去外皮,曬幹或低溫幹燥。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鬆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麵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個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的須根。質硬而脆,斷麵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青貝: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端多開裂。爐貝: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麵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習稱虎皮斑。外層兩枚鱗葉,大小相近,頂端裂開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均以質堅實、粉性足、色白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粉末鬆貝、青貝:①澱粉粒甚多,多為單粒,呈廣卵形、長圓形或不規則形,臍點位於較小端,層紋細密,隱約可見。②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偶見不定式氣孔,副衛細胞5~7個。③螺紋導管。爐貝:①澱粉粒為廣卵形、貝殼形、腎形或橢圓形,層紋明顯。②螺紋及網紋導管。

【考點4】化學成分

主含甾體類生物堿。

【考點5】浸出物

本品醇溶性浸出物(熱浸法,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9.0%。

【考點6】偽品

百合科植物麗江山慈姑的幹燥鱗莖:呈不規則短圓錐形,不分瓣,頂端漸尖,基部常呈臍狀凹入或平截。表麵黃白色或灰黃棕色,光滑,一側有自基部至頂部的縱溝。質堅硬,斷麵角質樣或略顯粉性,類白色。味苦而微麻舌。

葫蘆科植物土貝母的幹燥塊莖:又稱藤貝。呈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等。表麵淡紅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麵角質樣,光亮而平滑。氣微,味微苦。

浙貝★★

【考點1】來源、產地、采收加工

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幹燥鱗莖。主產浙江寧波地區。初夏植株枯萎時采挖,洗淨。按大小分兩種規格,直徑在3.5cm以上者摘除心芽加工成大貝;直徑在3.5cm以下者不摘除心芽加工成珠貝。分別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煆過的貝殼粉,吸去擦出的漿汁,幹燥;或取鱗莖,大小分開,洗淨,除去心芽,趁鮮切成厚片,洗淨,幹燥,習稱浙貝片。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大貝:為鱗莖外層單瓣肥厚的鱗葉,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徑2~3.5cm;表麵類白色至淡黃色,內表麵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麵白色至黃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珠貝:為完整的鱗莖,呈扁球形,高1~1.5cm,直徑1~2.5cm;外層鱗葉2瓣,較大而肥厚,略呈腎形,互相抱合,其內有小鱗葉2~3枚及幹縮的殘莖;餘同大貝。以鱗葉肥厚、質堅實、粉性足、斷麵色白者為佳。

【考點3】顯微鑒別

粉末①澱粉粒甚多,單粒卵形、廣卵形或橢圓形,臍點均位於較小的一端,較大的澱粉粒,可見有偏心形的層紋;偶見複粒或半複粒。②表皮細胞類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不定式氣孔,副衛細胞4~5個。③草酸鈣結晶少見,細小,多呈顆粒狀。④導管細小,多為螺紋。

【考點4】化學成分

含甾醇類生物堿,主要為浙貝母堿、去氫浙貝母堿以及微量的貝母新堿、貝母芬堿、貝母替定堿。

【考點5】理化鑒別

①本品橫切片,加碘試液2~3滴,即呈藍紫色,但邊緣一圈仍為類白色。②取粗粉提取液,若加碘化鉍鉀試液,生成橙紅色沉澱;若加20%矽鎢酸試液,生成白色絮狀沉澱(檢查生物堿)。③取粉末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亮淡綠色熒光。④本品以貝母素甲與貝母素乙對照品為對照,進行薄層色譜法試驗。

【考點6】浸出物

本品醇溶性浸出物(熱浸法,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8.0%。

【考點7】含量測定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本品含貝母素甲和貝母素乙的總量,不得少於0.080%。

黃精

【考點1】來源

百合科植物滇黃精、黃精或多花黃精的幹燥根莖。按藥材形狀不同,習稱大黃精、雞頭黃精、薑形黃精。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大黃精:呈肥厚肉質的結節 塊狀。表麵淡黃色至黃棕色,具環節 ,有皺紋及須根痕,結節 上側莖痕呈圓盤狀,周圍凹入,中部突出。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麵角質,淡黃色至黃棕色。氣微,味甜,嚼之有黏性。雞頭黃精:呈結節 狀彎柱形,形似雞頭,略呈圓錐形,常有分枝。表麵黃白色或灰黃色,半透明,有縱皺紋,莖痕圓形。薑形黃精:呈長的結節 塊狀,長短不等,形似生薑,常數個塊狀結節 相連。表麵灰黃或黃褐色,粗糙,結節 上側有突出的圓盤狀莖痕。均以塊大、肥潤、色黃、斷麵透明者為佳。味苦者不能藥用。

玉竹

【考點1】來源

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幹燥根莖。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長圓柱形,略扁,少有分枝,粗細均勻。餘同雞頭黃精。以條長、肉肥、色黃白、光澤柔潤者為佳。

天冬

【考點1】來源

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幹燥塊根。

【考點2】性狀鑒別

藥材呈長紡錘形,兩端漸細,略彎曲,長5~18cm,直徑0.5~2cm。外皮多已除去,表麵黃白色至淡黃棕色,半透明,偶有殘存的灰棕色外皮。對光透視,有一條不透明的木心。質硬或柔潤,有黏性,斷麵角質樣,中柱黃白色。氣微,味甜、微苦。以肥滿、致密、黃白色、半透明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