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大國的興衰(74)(2 / 2)

盡管保羅?肯尼迪一再強調他隻是在探討經濟資源與戰略之間的關係而並無意提出任何一般性通用的理論,但是他依然認為“在承認任何時候都可能有個別例外的情況下,可以作出一些有價值的結論。”而這種有價值的結論之一是,“我們發現在綜合經濟力量和生產能力對比的變化與國際係統中各大國的地位之間有一種因果關係。”而曆史上的諸多例子即表明“經濟力量的轉移預示著新大國的崛起。”

“同樣,曆史事實還表明,從長遠看,在每個大國經濟的興衰與其作為一個軍事大國(或世界性帝國)的興衰之間,有一種顯而易見的聯係。其原因有二:第一,支持龐大的軍隊離不開經濟資源;第二,在國際體係中,財富與力量總是聯係在一起的。”

但是,保羅?肯尼迪同樣不認為經濟力量與軍事力量的增減是同步進行的,他將此解釋為“在一個國家的經濟力量升降曲線與軍事影響升降曲線之間,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時間滯差’”。因為一個正處於經濟迅速發展階段的國家總是不願意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軍事力量建設中去。

保羅?肯尼迪所得出的另一個普遍適用的結論,“即為爭奪歐洲或世界霸權而進行的大規模聯盟戰爭的最終結局,與雙方動員的生產資源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係。”“一場令人煩惱的長期戰爭是檢驗雙方力量的試金石。”同時,“隨著戰爭的時行,交戰各方資源的多少將起越來越大的作用。”盡管如此,保羅?肯尼迪也並不認為“經濟決定一切,各國的成功與失敗都出於經濟原因。”還有其他諸多因素同樣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力量變化,但是他在此隻想指明經濟力量對於一國力量變化的重大影響,“毋庸置疑的是,在一場大國間(通常是聯盟間)的長期戰爭中,勝利往往屬於有堅實的經濟基礎的一方,或屬於最後仍有財源的一方。”此外,“正因為五個世紀以來大國的國力與經濟力量相輔相成,弄清目前經濟與技術發展趨勢對當前力量對比可能產生的影響才有意義。”

評析

經濟基礎雄厚,隻不過代表了當事國有條件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贏得戰略優勢,而並不能說明擁有經濟優勢的國家就一定會贏得最終勝利。在某些時候,人們總是習慣於模糊優勢條件與戰略成功之間的恰切關係,而一廂情願地將某種優勢的存在等同於戰略的成功實行。保羅?肯尼迪對於經濟基礎在戰略實行過程中所發揮出的重大作用作出了詳盡且充分的闡述,這一點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他在論述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滑向了極端。經濟基礎的確非常重要,但是還遠沒有到達能夠決定一切戰略問題的絕對地步。

對經濟基礎在戰略實行過程中所發揮作用的論述,並不是評析的主旨。評析的主旨,是為了使人們明白,任何一種要素的作用一旦被無限誇大,都不避免會導致偏頗的理論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