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骨關節與風濕病篇(三)(1 / 3)

活絡效靈丹在痛證中臨床運用

活絡效靈丹出自清代著名中醫學家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其方由當歸、丹參、生乳香、生沒藥、四味藥組成。它具有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效,主治氣血凝滯之心腹疼痛,腿痛臂痛等。

筆者在三十多年的臨床中頗喜使用活絡效靈丹,因其配伍嚴謹,療效確實,適應廣泛,對內、外、婦、傷科之痛證,凡因瘀血凝滯者,均可選本方加味治療,無不取效,真可謂“效靈丹”。現將臨床驗案及心得體會分述如下。

四、典型病例

穀某,男,42歲,商人。患腰椎間盤突出,在某醫院牽引治療1個月,在治療期間腰腿痛稍有好轉,在牽引中胸背部開始疼痛,進而逐漸加重,讓其休息數日再治,可能是牽引拉傷,誰知其症狀很快加重,疼痛難忍,胸悶、心慌、氣喘、不思飲食,又到一家醫院,經攝片、B超、等檢查均無異常,該醫院按其症狀定為肺癌,進行化療1個月毫無效果,隻是病人逐漸消瘦,體力不支,醫院下病危通知書,說無法救治,讓其出院。出院後,其親屬請餘針灸,想緩解一下疼痛(因度冷丁不好買)。觸其背部第二椎,棘突向右偏歪,按上法治療一次,當時疼痛減其大半,下午開始想吃飯,3日後又治一次,疼痛基本消失,調養1月後,體力倍增,隻是還腰腿疼,行動不便,又給腰椎按摩針灸,調養十餘日,全部恢複正常,1年後隨訪未複發。

五、體會

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征,可導致一係列症狀和體征,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尤其是搬運工人,常因提搬重物時姿勢不良,用力不協調扭錯發病,或長期低頭彎背工作者,使背部疲勞而發病。檢查時,患椎及相鄰數個胸椎的棘突,椎旁、棘間韌帶處有壓痛,仔細觸摸椎體可發現患椎棘突偏歪或後突,與健康椎體的距離變寬或變窄,局部肌肉痙攣。因其發病不單是背部症狀,有時胸腹部症狀大於背部,在臨床上常被誤診為其他病變,也有把其他病誤診為胸椎病的。在本科接診過程中,碰到5例和我所列第二組症狀相同的病人,背部初診無異常,結果肺癌3例,胸椎腫瘤1例,胸椎結核1例。(不屬我治療143例內)另外還有和我所列第3組症狀相同,誤診為肺癌1例,和第4組症狀相同,誤診為膽囊炎2例。所以提示應該具備全麵的臨床知識,不要單純相信轉診診斷,要詳細詢問病史,發現疑點及時作必要的輔助檢查,才能發現問題,做出正確的診斷,給予正確的治療。

重症肩關節周圍炎的治療與臨床研究

肩關節周圍炎是骨傷科門診常見病之一,多發於中老年人,主要表現為肩周疼痛,功能障礙,重者可影響頸、背、臂、肘部,甚至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征象。該病治法頗多,如藥物、針灸、理療、膏藥,按摩等,大多效果不甚理想。近年來,我們根據軟組織“癰則不鬆,不鬆則痛”的理論,采用封閉的一次鬆懈並配合功能煆煉。治療百餘例,取得了顯著療效,分析報告如下:

一、治療方法

1.確定注射部位:逐一按壓,頸項肌、斜方肌、岡上肌、岡下肌、大菱形肌、小菱形肌、肱二頭肌短頭附著處、肱二頭肌長頭結節間溝、大圓肌、小圓肌、三角肌邊緣及止點附著處,找出敏感的壓痛點,即為該病的主要發病部位,也是封閉的施術部位。

2.藥物的配製及注射:常規消毒,配製藥液,視病情輕重而定劑量如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征象的可右臂神經外注射經溝外注射,直至疼痛部位完全消失或僅有輕微疼為止。

3.手法鬆懈:先以緩慢的速度旋轉患側肩關節,患者注意力分散,肌肉鬆弛時,患側臂中段向上推於頭側。然後借助患者自衛反抗的肌張力,趁勢將患臂內收達對側肩峰,最後手握腕部,順勢將患臂後背拉手向上,達對側肩胛骨下角,鬆懈過程中,多可以聽到不同程度的撕裂聲和斷裂聲。如麻醉適當,一般均可忍受。如遇有情緒緊張肌肉較發達者,可皮下注射嗎啡0.015克再進行鬆懈。如肩功能恢複或部分恢複,仍感疼痛者,可每周按原部位封閉一次,一般3-5次均可治愈。

4.功能鍛煉:麵對牆壁,兩腳尖盡量靠牆,患肢沿牆壁作緩慢盡量向上爬動,再緩慢回到原位。鍛煉上舉功能。

5.兩上肢盡量擴胸作外展動作。

6.用健側手推患肩肘部,向健肩反複推動,鍛煉內收功能。

7.用健側手拉患側手在頭項做左右牽拉動作。

克。用兩手牽毛巾做擦背動作,鍛煉後背功能。

二、小結與探討

治療機製:本療法采用封閉後一次手法鬆懈,並配合功能鍛煉的方法,可以分離粘連,使有效的藥液滲入粘連組織中,使關節粘連區域的病變組織消炎改善血液循環,恢複組織正常代謝,達到消炎、止痛、預防粘連,營養組織及緩解肌肉痙攣等功用,即“去痛致鬆,以鬆治痛”。

1.藥物普魯卡因:對周圍神經有短時間的止痛作用,可減輕鬆懈時痛苦,阻止惡性刺激,改善血液循環,又能增強藥物的擴散作用。

2.氫化潑尼鬆:可減少炎性滲出,減輕結締組織的病理增長作用,防止組織粘連及瘢痕形成。

3.針刺時針感也可以對神經起到傳導、緩解疼痛的作用。

4.功能鍛煉:可以疏經活絡,使關節麵容易滑動,預防再次發生粘連。

5.注意事項:對肩關節功能障礙時間較長的患者,術前最好攝X光片,可以排除骨結核、骨腫瘤等骨性病變,防止鬆懈時出現意外。一定要加強無菌觀念,嚴密消毒,以免發生感染。鬆懈時不宜用力過猛,也不可超越肩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以防發生脫臼或骨折。

病程、年齡與療效的關係:從臨床實踐中看到病程短、年齡小療效顯著,治療次數減少。病程長,年齡大治療次數較多,療程較慢。

本法療效高(有效率達療程短(最短一次即愈最長九次顯效隻要注射準確,手法適度,患者易於接受,不需住院。但在手法鬆懈後,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對此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多功能塑形夾板(托)治療創傷骨折640例臨床觀察

1990年3月-1998年6月,我們使用自行研製的“多功能塑形夾板(托)治療創傷骨折640例,獲得消腫、止痛、愈合快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一般情況:640例病人中,其中男446例,女194例,年齡分布在16-67歲之間,平均年齡37.6歲,致傷原因:撞傷307例,摔傷286例,其他47例。骨折類型:股骨幹骨折120例,股骨下端骨折79例,脛骨平台骨折101例,脛腓骨幹骨折237例,脛骨骨折103例。

640例病人中,在年齡、骨折部位、骨折類型和軟組織損傷程度方麵,分別作常規手術與非手術治療,即治療組與對照320例。

二、治療效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從以下三個方麵比較:

從X片顯示可見,治療組骨痂出現時間2周者100例,占31.2%.3周出現者110例,占34.4%,4周出現者90例,占2克。19%,5周出現者20例,占6.25%;大於6周出現者無。

從治療組與對照組在平均臨床愈合時間麵看,治療時間短,而對照治療時間長,高出25-48周。

三、討論

多功能塑形夾板(托)是集中藥離子、電容電荷和磁場為一體的外用治療工具。它還設有張力布帶,可根據刻度調整“多功能塑形夾板(托)的固定鬆緊度,從而做到定量分析,定量固定,不至於造成患肢因定過緊而致使肢體缺血性壞死的嚴重後果。

“多功能塑形夾板(托)內襯的海綿墊,含有名貴中藥,通過皮膚吸收及離子導人,可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促進骨折愈合。特別是設計有電容電荷磁場,磁力線穿透皮下軟組織和骨骼,產生一係列磁生物效應,實現對骨創傷的治療。

認為電磁場在骨愈合中的作用,主要是對鈣鹽產生動力學影響,從而加速組織鈣化。

電磁場是直接對骨和軟骨細胞的作用。電磁場可以激活骨細胞內的係統,再依次活化其他各種酶係統,然後由酶係統激活骨與軟骨細胞產生特殊的生理作用,提高骨與軟骨區的值增高屬堿性,它的增髙有利於軟骨細胞鈣化。根據臨床觀察我們看到,治療組消腫止痛快,促進骨折愈合也快,並且能抑製炎症介質的致炎作用,增加通透性,促進水腫吸收。對中樞神經有鎮痛作用,能降低神經末梢反應性,所以消腫止痛作用顯著。“多功能塑形夾板(托)操作簡便、功能多,100的X線穿透和中藥外治是替代木夾板的換代產品,節約能源,安全,無不良反應,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