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懂得什麼是愛國。民族危亡、人民苦難和個人經曆,使他內心不能不有這樣那樣的憂患意識。但出路在哪裏?前途又如何?國家在哪裏?什麼是愛國?這些是自己得不出答案而又不能擱著不去多想的問題。1944年秋他進入西南聯大以後,正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進步學生運動逐步轉向高潮,他在進步同學的影響下參加讀書會,閱讀進步書刊,交流思想感情;聆聽進步教授張奚若、聞一多、吳晗等人的演講;瀏覽民主牆上的各種壁報。由埋頭讀書到關心時事,參加學生自治會的基層活動。他隱約感到共產黨員在身邊,特別欽佩那些主持學生自治會和一些社團的老同學。他的思想感情逐步變化,開始意識到愛國就是中華民族要真正獨立、老百姓要從各種社會苦難中解放出來、國家要從貧弱走向富強,而實現這一切就要跟著共產黨走。把自己的前途和國家民族的命運聯係在一起,這應該是自己的人生道路。特別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親曆發生在昆明的“一二·一”慘案和1946年複員途上得知李公仆、聞一多先生被特務暗殺等重大事件後,他對國民黨反動獨裁統治的腐敗、黑暗、殘忍和卑鄙有著不可磨滅的感受,他對人生道路的選擇進一步明確。
水木清華
1946年夏,李傳信隨組織起來的同學由昆明北上複員,在學校和清華同學會的安排下,經貴陽、桂林到長沙。經武漢乘汽輪到上海。又從上海乘海輪到秦皇島,回到清華園,進入電機係二年級,已經是初秋了。
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的精神一脈相承,但嚴謹求實、團結自強的格調更強一些。由於人民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清華的愛國進步學生運動一直處於高潮,校內進步力量很強,被喻為“國統區中的解放區”,反動勢力則很少敢露頭。李傳信在1948年11月離校去華北解放區,同時入黨。從此,他的人生道路完全確定下來,矢誌不渝。他回憶說:“我是在革命高潮中入黨的,沒有經過什麼嚴峻考驗,有自由散漫的毛病,還心係學習,隻是三四年來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後,對革命事業有了較深的感情,對黨僅有初步認識。如有可取之處,隻是熱情積極,努力工作而已。”
1949年初,李傳信隨中共北平市委回城,參加接管工作,秋天又回清華大學。1950年夏在電機係畢業後,由北京市委調去做基層黨的工作。1953年初冬再回到清華,在新成立的無線電係工作。“文革”前8年,一直全麵主持係的工作,還承擔了一些專業教學任務。“文革”一開始他就被打倒了,除1972年秋到1973年夏在四川綿陽分校參加一段教學工作,教過數學和英語外,十多年的時間總在批判鬥爭、審查檢討、戰天鬥地的“怪圈”中出不來,當然健康受到相當損害。“四人幫”垮台後,他從四川回到清華園。1978年初,李傳信才正式恢複黨的組織生活,分配工作,走上了參與組織全校教學工作的崗位。從撥亂反正、整頓恢複開始,到1983年底幹了6年,他著力參與解決恢複高考後第一屆學生開始的培養目標、專業調整、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內容更新、實驗室改造和教師隊伍充實提高等問題,力爭清華大學畢業的大學本科生的業務水平能進入國際先進水平行列。由於生源好,教師業務根基好,責任感強,又由於清華一貫倡導的“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同時進行“教育和科學研究兩個中心”的建設,可以說這個目標基本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