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七、吳承恩和《西遊記》(2 / 2)

美猴王另一個可歌可泣的高貴品質,是不怕困難、不懼妖魔,頑強拚搏的精神。他在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難,降伏無數妖魔神怪。最有意思的,是他“三打白骨精”。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便想方設法欺騙唐僧師徒。她先變一位漂亮姑娘,繼變一位送飯的老太婆,三變一位老大爺。唐僧、八戒都認為這些都是“好人”,“善人”,極力反對美猴王除滅他們。然而,白骨精的伎倆卻騙不了美猴王。他有一對經過太上老君八卦爐練造的“火眼金睛”,一眼便識破了白骨精的詭計。他嫉惡如仇,毫不留情。最終,白骨精死於金箍棒下,現了原形。另外,在取經路上,美猴王還戰勝牛魔王,騙取了鐵扇公主的芭蕉扇,勝利過了火焰山。美猴王同妖魔神怪的鬥爭,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反抗邪惡勢力,要求戰勝自然力量的願望。

總之,在《西遊記》一書中,美猴王孫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頌的人物。他不但是“大鬧天宮”的叛逆者,而且是降妖滅魔的英雄。他是勞動人民勇敢、智慧的化身。

豬八戒也是人民群眾所喜愛的人物。作者對他既有讚揚,也有批判。他有力氣,會勞動。在高老莊做女婿時,“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全憑一雙手。在取經路上,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重活髒適總是他幹。如挑擔子,背死人,埋人頭等等。盡管幹起來不十分情願,有時嘟嘟囔囔,但在師傅、“猴哥”的命令之下,他還是幹了。在同妖魔的鬥爭中,他雖然敗多勝少,卻從不妥協求情。即便紅孩兒把他吊在牛皮袋裏等死,也還是罵不絕口,表現了他同妖魔鬥爭的決心。他憨直粗魯,所做所為,常常令人發笑。他的缺點也不少。他好吃懶做,見到好吃的,就流口水。叫他巡山,他鑽在草叢中睡覺。見到女人,他就用酸溜溜的眼睛看個不停。在和妖魔鬥爭中,他怯陣脫逃。遇到困難,他想散怵,回高老莊做女婿。他是取經師徒中的動搖分子。他還攢私房錢,叫銀匠打了一塊四錢六分重的銀子,塞在耳朵眼裏。在他身上表現了小私有者的某種特征。作者對他雖有許多批判、嘲笑,但還是肯定他的,最終讓他到了“西天”,成了“正果”。

“僧是愚氓猶可訓”,就是說,唐僧雖然愚蠢,卻是一個可以教育好的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同誌的評價,是很正確的。在取經事業中,唐僧是個領袖人物。為了取回佛經,一路之上,他擔驚受怕,吃盡苦頭,曆經八十一難,這也是不簡單的。在他身上,體現了不貪女色,不圖富貴,唯求心中真理的髙尚品德。然而他愚蠢軟弱,不辨真假,不分是非。在妖魔麵前毫無鬥誌,一味屈服。可對美猴王降妖伏魔的鬥爭,常常加以責難,甚至懲罰。在他愚蠢軟弱的本性中,反映了他作為佛教徒的一片虔誠。

《西遊記》是一部積極浪漫主義的神話小說。它以奇妙的構思,豐富、大膽的想象,描繪了天曹地府的大千世界,以迂回曲折的方式反映封建社會的各種現實問題。它成書之後,流傳很廣,影響很大,至今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