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七、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1 / 2)

唐德宗貞元四年(公元788年)的一天,有一位年輕的後生敲開了老詩人顧況的家門。顧況一看這位不速之客原來是個孩子,就不大當回事。他漫不經心地打開年輕人遞上來的詩卷,一眼看到詩卷上的署名是“居易”,便開玩笑說:“長安的米很貴,在這裏居可很不易呀!”但當他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歡又生”等句子時,竟不禁拍案叫絕起來,並立即改變口氣說:“能寫出這樣的句子,居天下也不難啊!”大概你已經知道這個年輕人是誰了。是的,他就是自居易。郎麼,白居易是怎樣一個人呢?他在詩歌創作上,又有些什麼成就呢?我們還是從頭講起吧。

白居易字樂天,出生在下郢(今陝西省渭南縣)的一個小官僚家庭裏。他祖父、父親都做過縣令一類的小官,他祖母、母親也都知書能文。在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下,白居易五六歲時就開始學習#詩,到八九歲時,他已能按照複雜的聲韻寫格律詩了。12歲那年,由於北方藩鎮作亂很厲害,他父親把他送到越中(今浙江省久寄居在親友家裏。白居易是在社會動蕩不安、民不聊生的歲月裏長大的,這對於他後來成為關心百姓疾苦的現實主義詩人,有很大影響。

白居易小時候學習就很用功。後來,為了考進士,他學習就更刻苦了。他整天讀書、練字,寫詩作文,以至讀得口舌生瘡,握筆的手都磨出了老繭&功夫不龜有心人,歲那年,他以排名第4的優異成績考中了進士。兩年後,又通過了“拔萃科”(比進士更高一級的考試)考試。這樣二自居易憑自己的努力,走上了為官的道路。

白居易被“拔萃”出來後,先後在秘書省、、翰林院等部門任過職。後來又升任左拾遺。白居易為官正直,勇於進彈。有一年,有個叫王承宗的節度使,對抗中央命令。憲宗皇湊打算讓宦官吐突承璀領兵去討伐。朝中大臣們深知讓宦官帶兵打仗會誤事的,紛紛上書加以阻攔。自居易見情況緊急I就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麵,指責憲宗的錯誤做法。憲宗對他十分惱火,退朝後對宰相李絳說:“白居易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起來的,現在居然對我如此無禮,真讓我難以忍受。”李絳是個正派官吏,對憲宗勸慰了一番,憲宗才沒有處分他。1

由於自居易能夠申張正義,敢於鬥爭,得罪了宦官和世族育僚集團,所以他們總是尋機在皇帝麵前講白居易的壞話。憲宗也不喜歡自居易當眾與自己爭執,就讓他做了皇太子的侍從官。按朝廷規定,這個職務是不能過問朝政的。自居易的一腔政治熱情竟遭到如此冷遇,心中十分苦悶,他曾把自己比作無人欣賞的白牡丹。

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6月3日早晨,宰相武元衡在上朝路上被人刺殺,禦史中丞(負責監察工作的官職)裴度被人刺傷。事情發生後,自居易出於義憤,當天中午上書皇帝,請求盡快緝拿凶手。宦官們馬上攻擊他不該幹預朝政,更不該搶在諫官的前麵提意見,還造謠說白居易不孝,把他母親推到井裏淹死。其實,白居易的母親是因患神經病,不小心掉到井裏淹死的,昏庸的憲宗皇帝聽信宦官的話,也不問清紅皂白,就把白居易貶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一帶)司馬。後來,白居易又改任忠州刺史。

唐穆宗即位後,白居易被召回京城。當時,朝廷裏的大官僚們互相傾軋得厲害,自居易不願卷入這場政治漩渦,於是主動要求外任。

後來,白居易先後在杭州、蘇州當過刺史。在這些地方,他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在杭州任職期間,看到當地百姓飲“水不便,就親自察看地形,組織民工興修水利工程。不僅解決:了居民的飲水問題,而且使西湖有了灌溉之利。另外,他還對境內的孤寡老人特別關心,盡力幫他們排憂解難。因此當他任職期滿,離去時,百姓們紛紛為他送行。他在蘇州任職期間,簡化政事,減輕百姓的賦稅和勞役,使人民學到了休養生息。人們對他做的好事十分感激。當他離任時,為他送行的人站滿了運河兩岸。許多人痛哭流涕,追著白居易坐的船送了十幾裏。大詩人劉禹錫在描述那情景時:“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這生動地說明了蘇州人民對自居易的衷心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