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雕,著名藝人信甫,有“龍犀杯”(故宮藏品)。
(四)竹雕
江浙興盛,“金陵派”潘西鳳、方著名。“嘉定派”50餘人留有佳作。清初吳之以“薄底陽刻”工絕。刀法圓潤布局疏朗,刻人物花鳥生動清新。有“竹雕筆筒”、“黃楊木筆筒”(故宮藏品)。康熙時封錫祿、封錫璋善雕竹筒、竹片,及竹根人物圓雕。錫祿“人物筆筒”、“白菜筆筒”,刀法簡潔富有生氣。弟子施大章長於人物圓雕。雍正時尚勳浮雕刀法勁潔,有“八駿筆筒”。周顥竹雕“作山水、樹石、叢竹,用刀如筆,不假稿本自成立壑”。張希貴的“留青”,利用青竹表皮作裝飾色。有“半留青山水臂擱”、“留青八寶臂擱”,及朱彝尊題款的“群雁橋柳臂擱”,均為佳作。“翻黃”,用竹料去青蒸軟壓平磨光,貼於木器雕刻成紋,又叫“貼黃”、“文竹器”。呈牙色與烏木紫檀結合形成對比。透雕鏤空有剪紙雕漆效果,乾隆後期流行。江蘇嘉定、浙江黃岩、湖南邵陽、四川江安等地著名。典型有“竹黃透雕小櫃”,經二百年素雅如故。“竹編”,絲細如繡,有萬不斷、胡椒眼、鉸鏈紋、雪花紋多種。
(五)木雕
浙江東陽著名。還有福建福州、江西南昌、廣東潮州、汕頭,湖南湘潭等地。“東陽木雕”,杜士之、沙神芝、沈振銘等著稱。用黃楊、紫檀、烏木等製成各式盒、匣、文玩擺設。盒有方、圓、長方、八方、桃形、瓜形、如意頭多種,文玩擺設有石榴、佛手、香墜、獅、象、仙佛、人物等。細膩繁茂同雕漆風格。磨光、描金、嵌寶、加彩裝飾,典型有“黃楊木雕冬瓜盒”、“石榴盒”等。還有“木偶”雕像,浙江最著名。各地均富有地方特色。
“胡桃雕”,名藝人有邱山。“匏雕”,有梁九公,人稱“梁葫蘆”。雕刻工藝遍布民間。
(六)泥塑
有玩具、擺設、神像等。由兒童玩具提高到案頭觀賞,由廟堂偶像發展到現實人像,是新的突破,並形成地方風格特色。
天津“泥人張”,清代後期張氏一家著稱。張萬全造型端莊設色古雅,為陳設欣賞立格。第二代張明山能袖中塑人像,攝取真情流露的自然神態。時稱一絕,驚動宮中。所用泥料細膩,內摻棉絲,塑造體態合理,誇張自然,個性鮮明。
民間各地均有。突出的有無錫“惠山泥阿福”,以塑“大阿福”著稱。造型團圓,以大膽的誇張和強烈的色彩取勝,民俗特征極濃。河南“淮陽泥泥狗”,每年兩度人祖廟會上流行。造型如猴如獸,形象怪異,實為變形泥人為主。通體塗黑,紅綠點染,白黃勾畫,對比強烈古樸爽質,有原始風味。河北新城“白溝泥人”,泥玩具有名。造型概括便於模製,麵塗白色,紅綠點染黑色描畫,色彩鮮明風格淳樸。有動物和戲人等,底裝葦笛可吹響。典型有“大公雞”、“白蛇傳”,影響深遠,形成為北方玩具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