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廣州“廣漆”
“髹漆中磨研最細者退光為上”。大型床櫃,小件盤匣,皆富麗美觀。金銀描繪螺鈿鑲嵌,以豐滿堆砌見長,色鮮耐用為特色。
(五)貴州“皮胎”
以皮革作胎的描金漆器,為特殊民作,典型有“皮胎漆葫蘆”,設計製作巧妙,內裝漆盤、碗、碟、杯等,形體不大放置穩妥,可供10人聚餐用。
(六)濰州“銀絲漆”
山東特產。田子正、田子由著名。多烏木為胎,錯銀絲塗漆,堅固典雅。有“嵌石鼓文墨盒”,格調蒼古挺拔。
另外,有嘉興“戧金銀”,寧波“描金”,山西“雲雕”、“描金”、“鑲嵌”,天水“填彩”,成都“退光雕填”,瀏陽“彩漆”人物屏障,江西龍山“灰漆”果盒、帽筒等。各有特色。
三、建築彩畫
色漆用於建築裝飾,承唐宋傳統,明清兩代有出色的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時代風格和地方體係。
(一)明代建築彩畫
取法宋代《營造法式》,施工實踐中改進。主要有梁枋、藻井、鬥拱、額墊板、平板枋、椽子、角梁等部分組成。梁枋格式分枋心、藻頭、箍頭,是主要裝飾處。枋心幅麵大,占總體1/3或1/2,紋樣以變形換色的龍鳳、彩鳳、番蓮、寶相花、牡丹、石榴、佛手、仙桃為主,組成適合程式。也有國畫式畫麵,構成主花。兩端的藻頭、箍頭陪襯,用青、綠色作地,以退暈法交替,稱“碾玉裝”。由深漸淺至粉麵漸變,飾如意頭、網紋等。蘇州畫家多有從事,大畫家仇英早年精於漆藝,髹飾過大型彩畫棟梁。現存明代建築有北京智化寺萬佛閣、清真寺、文丞相祠等處簷坊,法海寺梁枋,十三陵額枋、梁簷等,未被後世刷新塗蓋處,還可見到痕跡。藻井多為方圓團花。四川平武報恩寺,正統年建,彩畫清晰。
(二)清代建築彩畫
承明代程式而規範化,出現南北兩大派係、三種類型。
1.北派
“和璽彩畫”,沿明代略有變化。以梁枋為主,枋心主花多龍鳳、夔鳳、番蓮、吉祥草等圖案。有“龍鳳枋心”、“夔鳳番蓮枋心”、“金線海曼龍枋心”三類。用色“碾玉裝”為主,青綠色上加入大量的金、黃、朱、白等色,較明快多變化。“旋子彩畫”,藻頭均用旋渦團花一個或半個,用“碾玉裝”居多,用金、黃、朱紅、白粉、墨色勾邊,邊線凸起。有“金琢黑石碾玉”、“雄黃碾玉”等7種。枋心主紋有升、降龍、夔、花鳥等圖案。
2.南派
“蘇式彩畫”,最大特征是枋心。枋心輪廓線作煙雲式退暈描繪,黑、白、灰從外到內,由深到淺畫出起伏轉折的弧線,有深遠的立體效果。枋心主畫山水、人物、花草、鳥獸的中國畫形式,工筆寫意均有,講究筆墨氣韻,有模仿名家手筆,有畫戲文故事。藻頭、箍頭周圍畫退暈式直線、折線,以魚子紋、魚鱗紋、萬字流水、方勝菱花等幾何紋襯托如錦地開光。適宜裝飾園林亭榭樓閣。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長廊”、“諧趣園”、香山“見心齋”等可為代表。各地公私庭園多用蘇式彩繪點綴。
(三)清代藻井
一般用色多深綠、靛藍、朱紅、橘黃、金粉等。有金龍、白鶴、雙夔、壽字、梵文等單層圖案。有“瀝粉金琢墨升降龍”、“團龍”、“雙夔龍”、“三清花”、“合雲環壽”、“煙琢墨團鶴”等名稱。有的四個藻井合並為一組,每組分界井口繪燕尾車輪連接。較傳統簡潔。髹柱有“紅漆圓柱”、“泥金瀝粉金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