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有康熙“天青”,“蘋果青”。有雍正“豆青”又稱“東青”、“冬青”。有乾隆“霽青”、“蟹殼青”等。
綠釉,有康熙“郎窯綠”、“蘋果綠”、“孔雀綠”,翠綠透亮密布魚子紋開片。“瓜皮綠”、“蛇皮綠”。有雍正“秋葵綠”、“鬆石綠”、“碧玉釉”。有乾隆“豆綠”、“祖母綠”、“澆綠”、“油綠”、“西湖水”、“翡翠”等。
藍釉,有康熙“灑藍”,仿宣德發展,淺藍中含深藍水跡斑點,又稱“雪花藍”,是高溫鈷釉。“吹藍”又稱“罩釉”。“天藍”釉色淡雅悅目,康熙時多文玩小品,雍正時有大型瓶爐。“霽藍”呈色勻潤失透,釉如橘皮。有乾隆“寶石藍”、“青金”、“琺藍”,“歐藍”等品種。
黃釉,有康熙“粉黃”,二次燒成。成分不同有“嬌黃”、“老黃”、“蠟黃”、“鱔魚黃”。有雍正“茶葉末”,黃綠失透泛金星,古樸清秀,是鐵鎂化合結晶釉。“鐵鏽花釉”,赭黃中含結晶體。有乾隆“淡黃”、“米黃”、“月白”、“老僧衣”等。
紫釉,有康熙“吹紫”。乾隆“茄皮紫”,由贛州鑽土“叫珠”引入錳釉呈色。還有“葡萄紫”、“玫瑰紫”。
黑釉,有康熙“烏金”、“墨玉”。民窯也有佳品。
華釉,承傳統很有發展,多屬“窯變”呈色。有意識追求達到掌握,釉色華美絢麗。康熙“苔點釉”,淡紅中有星點綠斑,幽雅耀目。擴而大之“蘋果釉”,“綠如青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洪亮吉詩)。還有“三彩釉”。紅藍、紫色不規則熔融揮暈成多姿多彩的華釉,又稱“天然三彩”。雍正有“三陽開泰”,郎紅、烏金、果綠三色為主。紅黑間綠,三紅三黑鼎分環繞器形,浸潤交融,構成規律的幻化裝飾。另據考證,雍正時燒製的“三陽開泰”還有一種以藍釉為地,腹部有銅紅以點狀分布形成三塊色斑,“三陽開泰”工藝複雜,燒成極少,為清代景德鎮珍貴品種。還有“火焰釉”,紅、青、藍、綠等色,流動揮發成火焰形的自然效果。乾隆“流霞釉”,由多彩浸暈交融如霞染雲天,幻化悅目。有乾隆“弦文霞釉瓶”,還有“混釉”,似瑪瑙肌理。“玳瑁釉”、“石紋釉”、“花釉”、“泥金釉”等,各有“仿生”效果。
乾隆有“玲瓏器”,通體鏤空花罩釉為半透明紋飾,玲瓏剔透,如“玲瓏燈罩”、“玲瓏青花碗”等。還有“薄胎器”,刮胎留釉薄如卵膜,能透照指影,如“薄胎古彩大碗”等。晚清彩瓷取直接繪畫形式,正麵畫背麵題字,如山水茶具、仕女大瓶等。規模遠不及前。
(二)民窯
乾隆時全國主要陶瓷產區有40多處。遍布冀、魯、豫、晉、秦、蜀、湘、粵、贛、皖、蘇、閩十二省。多日用瓷。
1.北方
陝西“青花”色彩青翠,筆勢豪放,有青花魚盤。山西大同“青瓷”,有“龍紋青釉碗”,外壁模印龍紋施豆青釉,內為淨地白釉,古樸適用。山東博山黑釉“雨滴花釉碗”,晶瑩閃爍厚重。河北磁州“黑白刻畫花”有“白地黑花福字盤”,盤心書大福字。“黑釉”有“鐵鏽花黑罐”,黑絳相映,簡樸大方。各地“粗瓷藍花碗”流行。
2.南方
浙江龍泉,青瓷有“豆彩”、“褐斑”,豆彩青瓷碟,清秀俏麗適用。福建德化白瓷,建陽黑釉,行銷東南一域。廣東廣州“廣彩”,為適應外銷,於清中葉興起,運景德鎮白瓷加工,用色灑脫鮮豔,金線勾邊點畫,對比強烈。“織金彩”繪色華麗。湖南醴陵“釉下彩”於清末興起。壺杯把手以泥箍加固,瓷色白中泛青,釉下多彩繪畫,罩釉透明勻淨,釉麵光潔,是新成果。
(三)陶器
宜興“紫砂壺”,石灣“陶塑”,榮昌“刻花壇”,界首“三彩陶”,北京“琉璃陶”著稱。全國各地都有地方民用器物。
1.宜興“紫砂壺”
由適用及文人賞玩到宮廷貢品,身價倍增。品種有壺、杯、花尊、花盆、玩具等。泥有紫、朱、黃、白、烏、梨皮、鬆花等品色。清初在刻畫、堆貼基礎上,紫砂白泥對比裝飾,明朗悅目。康熙時陳鳴遠“一技之長能問世特出”,善翻新樣雕鏤兼長,製有數十種類型。如“竹節梅花壺”。雍正時增加了雕花填彩、泥金銀等工藝。有“描金梅花筆筒”。嘉慶年間,由楊彭年兄妹所造,陳曼生設計刻畫的“曼生壺”,詩、書、畫、刻富於文采。道光時邵大亨所製又以渾樸見長。“宜鈞”,新興素胎刻畫,色雕結合,釉浸藍暈著名。
2.石灣陶器
有“泥鈞”、“廣鈞”之稱。品種有筆洗、瓶尊、花盆等,形製古樸,釉有百圾碎紋,色以藍、玫瑰紫、黑、翠為最佳,雙層施釉晶瑩潤澤,藍釉流淌成蔥白色雨點痕稱“雨淋牆”。“陶塑”著名,人物形象多種多樣,衣飾上釉而肌膚素燒,對比調和。案頭擺設,小型雕塑生動備至,如“漁樵耕讀人物”。建築裝飾群雕浩繁,典型有“佛山祖廟裝飾雕塑”,有整出的舞台戲裝形象,有連續的曆史故事,富於情節性而洋洋大觀。道光年間有“石灣瓦甲天下”的諺語。
3.北京琉璃陶
承明代發展,出現孔雀綠、翡翠綠、寶石藍、晶紫、天青、嬌黃、深黃、魚白、素白等釉色10多種。用於建築的雕花琉璃磚瓦,紋飾華美光彩閃耀。如“北海九龍壁”,可為代表。
(四)料器
康熙“造辦處”設有玻璃廠。山東博山、廣東、雲南均有,品種有瓶、碗、盞、盂、尊、豆、水丞、渣鬥等,色彩有紅、黃、藍、綠、紫、白、黑、金。乾隆時創新有套料、紋料、金星料。玻璃套料有套紅、套藍、套彩等。絞料是幾種色料絞混而成多彩的自然紋理。素色絞料則隱閃暗紋肌理。金星料多在深藍、油綠、紫絳上灑布發光的金、銀星點。有乾隆“套紅番蓮紋香爐”(北京曆史博物館)。乾隆“絞料筆筒”、乾隆“金星料茶碗”(故宮藏品)。裝飾有素色刻紋和彩畫。如人造水晶內畫壺,滿蒙習用鼻煙,鼻煙壺小巧,質料潔淨透明,壺內繪畫由外透視,成為專項工藝美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