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1年在中華知青網做版主管理員,認識了一個煙台的老知青,女詩人:方璐,由於她的原因,我們認識了好多煙台的知青朋友,她的詩歌很美,多次在論壇發起對詩歌,是我們論壇的才女,她的作品很多,可惜她隻是一個普通的企業退休工人,根本沒有力量出版她創作的詩歌和散文,她的歌唱的很好,是我們老知青論壇的金嗓子,可惜在2011年,她患了肝癌,僅僅57歲就離開了我們,對於她的離開,給我們留下多少思念和痛惜!
多年來,很喜歡讀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李白的灑脫,杜甫的寫實,蘇軾的明遠,陸遊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關漢卿的淒涼,曹雪芹的纏綿文字都讓我讀後難以忘懷。看現在我們的論壇上,每天都有許多的好作品發表,每一篇文章和詩歌都讓我感動,有時讀著讀著還流下了熱淚,很喜歡和網友、作家朋友見麵,但是又怕分別的那一刻到來。在我結識的文人朋友中,已經離開了許多,如:薑樹茂老師,張建老師,劉輝考老師,白雲翔老師,畢照林老師,王常文老師,繆進華老師,方璐老師,麻花辮子老師等等。他們的作品猶在,還在散發著芳香,但是這些文人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很佩服我們論壇上有一位大姐,她的網名是:快快樂樂每一天,她是青島市武術協會付主席,每天練武術,寫文章,交朋友是她的宗旨,她的文章充滿生活,充滿激情,蓬勃向上,確實是我學習的榜樣,還有年齡已經82歲的王宗雲老師,跟著我們論壇采風,參加我們的征文活動,和我們一起出書寫文章,他的行為和生活態度,是值得我們終生學習的楷模。
寫到這裏吧,在清明節到來之際,燃起一束香,看著那藍色的煙霧嫋嫋升起,心中在默默地禱告:讓親人和朋友們在天堂快樂,天堂裏沒有花天酒地和腐敗,天堂也沒有文人的操勞和悲哀。清明節就要到了,僅以此文做為對亡者的超度和祭奠吧!
切入社會現實揭示家庭倫理―讀許立強的中篇小說《色酒》有感“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博激流,曆盡苦難癡心不改,少年壯誌不言愁……”這首歌是電影《便衣警察》的主題曲,多少年過去了,歌詞仍然銘記在我的腦海。很佩服那些舍身忘我時刻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公安幹警。然而十幾年過去了,我卻很少再見到有關公安題材的好作品。欣聞許立強先生的中篇小說《色酒》出版,便急切地找來,雙手捧著,一氣讀完,非常震撼,閉目深思,大呼過癮。這部中篇小說描寫的事件、人物、現場感和敘述表達能力都是一流的!流暢的文字語言、口語化的生動講述,極具吸引力的故事情節,吸引並引導著我們的思路進入到小說裏的發案現場。濃重的、詩性的意境,富有想象力的氛圍,懸念叢生的合理安排,巧妙多變的結構設置,以及逼真獨到的心理描寫,都別具匠心,獨具魅力,讓小說獲得非常之成功!最關鍵的是,小說利用一個刑事案件切入社會現實、家庭倫理及心靈世界的力度、深度和廣度,讓市麵上眾多描寫性愛、心靈、家庭、倫理這一類的作品黯然失色,可以說這是近年來表現公安戰線的又一部難得的好作品。
多年來,全國各地公安機關接案破案無計其數,但把一個普通的殺人案件寫成懸疑小說,用通俗的語言文字把設案各方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把案件偵破過程編排的跌宕起伏,懸念叢生,而且文字還流暢生動細膩,是極少看到的。尤其是小說在塑造市公安局副局長金鬆這個人物時,作者沒有像眾多作品那樣把筆墨過多得用在表現公安局長親臨破案第一線,在偵破案件過程中廢寢忘食和對待工作一絲不苟,而是用更多的筆墨去寫犯罪分子的狡詐,案情的複雜和偵破案情的難度,例如小說在描寫犯罪分子傅新殺人分屍、焚屍的殘忍手段和利用各種方式為自己製造不在現場的假象嫁禍與人等都用了不少筆墨,不僅表現了犯罪分子的狡詐,也為公安局副局長金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了舞台。
特別是小說在描寫金鬆根據各路幹警提供的破案線索認真研宄,綜合分析,合理推理,對每一個微小細節都不放過,最終做出令人信服的推理和判斷,使我想起了國際著名大偵探福爾莫斯,心中便不由的對這位公安局副局長警萌生出一種由衷的敬意。這種敬意之所以由衷是因為不是作者給他貼的標簽,是讀者通過閱讀生動的偵破故事和細致入微的情節描寫自己感悟到的。
市公安副局長金鬆對定案的慎重態度,根據偵察員撲捉到的蛛絲馬跡和分析對死者妻子師瑩的鎖定,對犯罪分子傅新為情鋌而走險殺死情敵來龍去脈的邏輯分析都非常恰如其分的,正是這些恰如其分的描寫生動的提升現實社會公安幹警形象。
該小說的描寫有許多許多地方值得我們認真欣賞,如小說開頭:“一陣刺耳的警笛劃破了沉靜的夜晚,一輛黑色桑塔納小轎車率領著十幾輛摩托車呼嘯著穿過湖畔路、學府路徑直奔向燕子山下的某軍區部隊汽車連宿舍。”隨著許立強先生的文筆,我的目光追逐著那緊張展開的案情,這種巧妙的手法把案情發生的地點、人物推倒讀者麵前,讓我們的心不由自主地跟著作者的文筆,急切地追求事件的真相。
愛情的背叛,牽扯到倫理。在倫理中,不管是對於愛情亦或是其他的感情,都是不能被社會容忍的。但是,沒有背叛,就不會有犯罪。說白了,越是這樣的文章。誰都會在閱讀中忍不住被它所吸引,真的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述這樣的糾結複雜感情而造成這樣的悲劇事件的。小說中的死者妻子師瑩是本作品的主人公之一,也是一個漂亮、放蕩的女人。她因丈夫在部隊服役,跟丈夫長期分居、忍受不了寂寞跟比自己小十一歲的小夥子傅新發生了性關係,在跟傅新發生性關係之前,她還跟東風化工廠的一位車間主任和話劇團的一位導演有過婚外情。在這段人物背景的白描中,我們看到作者對社會現狀中存在的弊端有著深刻的了解,尤其對出軌女人的心理描寫更是入情入理,細微如至,看這些文字:
“師瑩從丈夫這兒得不到溫存和關愛,便不由自主地想到傅新。有一天她下班後,竟情不自禁地向傅新家走去……”
“當師瑩從短暫的‘浪漫’中返回到傳統的現實生活中時,她又意識到那花紅葉綠的春天隻不過是誘人的過眼雲煙,不會永駐;那花紅葉綠的植物也不過是一棵顆妖豔的罌粟,它隻能讓你在沉迷和麻醉中走向窮途陌路。意識到這一點後,師瑩又開始為自己一時的感情衝動和不理卜智而後悔了。”通過這些文字,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欲望,渴望性愛的女人的私欲與在違背倫理與他人通奸時候的心理鬥爭,也向人們發出警示,為了家庭,為了孩子,請不要跨越紅燈區,避免製造人間悲劇。
從作者這些精彩的描述中我們得知,徐健的死與師瑩的婚外戀有直接的關係,而師瑩的婚外戀也折射了當前社會現狀中還存在著嚴重的道德缺失問題。怎樣彌補和減少這種缺失,減少犯罪,和諧社會,我似乎聽到了作者用文字在作品中的呐喊和期盼!
俗話說,文如其人,文字寫的就是一個作者的閱曆和生活體驗,從不同的作者的文字裏,可以讀到不同的感覺,有的感覺精神飽滿、激情奔放,有的清香活潑,有的沉悶濃鬱,有的憤世嫉俗,有的熱愛生活……讀許立強先生的作品,每一篇文章都讓我感受到他文字中的激情在燃燒。
我讀過許立強先生許多作品。他1986年就在文學期刊和報紙文學副刊發表作品,先後在人民文學、山東文學等多家報刊發表作品近200萬字。著有報告文學集《片葉集》,散文集《視野》,中短篇小說集《剛柔之間》和長篇小說《天字一號工程》。《天字一號工程》200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文藝報、中國改革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等數百種報紙、雜誌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相繼發表和播發文章對此進行了報道和評論。《家庭生活報》等進行了連載。他剛剛完成的這部中篇小說《色酒》又被《濟南時報》連載,而且還被濟南人民廣播電台錄製成有聲小說在廣播電台連播。目前《色酒》在中國各大有聲讀物網站下載排行榜上位居前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許立強先生的短篇小說《難得聰明》近日又獲得了“文華杯”全國短篇小說大賽二等獎。
許立強先生的作品能夠得到讀者好評,與他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曆分不開,他在大型國營企業當過黨委宣傳幹事,在黨報當過記者、主任編輯、主任,現在又在政府當公務員,兼任濟南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著豐厚的生活文化底蘊,讀他的文字如品香茗,而且時常令你不得不拍案叫絕。他的小說內容源於生活,刻畫的人物性格獨特而複雜,心理描寫細致而貼切,情節發展步步為營,情感曲折婉轉,愛到極致,痛到極致,恨到極致,讓你欲罷不能,隻想一口氣讀完方舍得掩卷歎息。
讀罷《色酒》這部將近5萬字的中篇小說,我再次感到了立強先生的用心良苦,他的小說整體嚴密性極強,對社會深刻的切入度、感性認知的倫理觀、深度的思考力、準確精彩的心理描寫及閱讀的緊湊感和敘述的磁性吸引,都使得這部小說充滿魅力和張力,並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
走向世界的指畫大師王春林先生從事多年的文學藝術社會活動,認識了許多青島的書畫界朋友,在60一一70年代最早認識的美術大師如杜大剴,王篤正,楊克山、周永家、陳錫然和書法界的高小岩,賀中祥、雲法海等老師。與他們都有過多次交往,他們有的已經故去,有的至今還在交往,關係甚厚。他們的書畫藝術都已經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今天看到王春林的作品,深感到眼界開闊,精湛的指畫藝術把我帶進另一個新的世界。
2014年9月11日,是島城知名畫家王英訓、李昕先生拜師學習指畫的日子,應指畫大師王春林先生的邀請,我和李岩,陳星箴,潘廣州、潘河、洪琥、張玉華、楊孝書、王寶傑、於愛麗見證了指畫大師王春林先生的受徒儀式。
王春林先生,男,1947年出生,號海曲山人,蘭香齋主,文翠樓主。國際美術家聯合會理事,美國指畫藝術協會理事,中國南疆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係國家一級美術師。少年時書法師從於著名書法家高小岩先生、山水花鳥指畫師從於著名畫家張伏山、王仙坡先生,研宄指畫30餘年,木筆畫20餘年。王春林先生的繪畫藝術風格獨特,功力深厚,擅長山水畫、花鳥畫、指畫、木筆畫、書法。他在繪畫方麵頗有建樹,其作品參加過世界許多地方的展覽並被收藏,獲獎無數,作品深受業界人士好評。
走進王春林先生的書畫工作室,欣賞了展室裏的書畫墨寶,深深為他的藝術造詣震撼:線是中國畫形式美的生命,可以說,沒有線就沒有中國畫藝術。看他處理的美人藝術線條,流暢潤滑,如水出芙蓉。
讀他的色墨的運用。與線搭配的巧妙合理,流暢的潑墨、潑彩、潑水等技法可達到生動玄妙的活力。尤其是他的拿手絕招一一指畫,看了更是讓人歎為觀止。
當代繪畫藝術創作形式多樣,藝術家們經過巧妙的構思,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同時,不斷融合新的技法,使得作品富有時代感。其中,別開生麵的指畫就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王春林大師用手指作畫,靈動的手指仿佛在生宣紙上靈活跳舞,指尖舞動,多彩多姿的潑彩潑墨舞蹈便五彩繽紛地展現在我們麵前,童話一般,夢幻一樣,讓觀賞者癡迷其中,難以自拔。指畫,它是我國特有的一門傳體繪畫藝術。以手代筆,蘸墨作畫堪稱一絕。
指畫作品是用手指作畫,這看似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其實卻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藝術價值頗高,充分地展現了指畫大師的精湛技藝。眼見為實,我從王春林大師的作品中深刻領會和體會到了悠久的中國指畫藝術的魅力。目前來看,在繪畫領域裏專攻指畫的人並不多,指畫不僅要求繪畫功力過硬,還需要反複的練習,才能讓作品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在收藏界,名家的指畫作品尤其受到追捧。對於傳統藝術品的收藏,我們既要講究“技術含量”,又要講究“缺者為貴”,在此基礎上指畫作品的含金量可謂是凸顯,尤其好作品較為稀少,非常具有投資和收藏價值。
據說,指畫又稱指墨畫,起源於唐,我國史書上有“手摩素娟”的記載,說的就是指墨畫。潘天壽曰:指畫,創始於清初之高且元其佩,高氏以前,曆代畫史畫跡各著錄中,均未見有指頭畫家及指頭畫跡之記載,足以為證。由此可見,指頭畫與筆畫技法不同,筆情墨趣之相異。運筆常也,運指變也,常中求變以悟常,變中求變以悟變。王春林先生的大幅指畫新作“太行春早”。開指畫寫太行之先河,篇幅宏大、氣勢磅礴、意趣高華。深刻地詮釋了指畫藝術的獨特風采。更為不易的是以生宣紙畫指畫,王春林先生得著名指畫大家張伏山先生真傳,指墨技法純熟,在繼承發揚傳統技法的同時,通過吸收張大千先生的潑彩潑墨,並將其融入指畫當中。曆經探索、推陳出新,取得很高的藝術成就。
王春林大師在習畫的過程中,充分領悟到指墨畫的魔力就在“十指連心”,所以他用心揣摩指畫的特性和規律,天長日久,終於使他的指畫藝術日臻完善,以逐步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藝術風格。他做人低調,不為名利所動,雖然人稱他為指畫大師,但他總是說自己還差得很遠,要向真正的大師級畫家張大千、齊白石、畢加索學習,在繪畫實踐中真正解決好“濃淡幹濕焦”的問題,使自己的繪畫水平日見提高,重點在指畫、木頭畫方麵做出突破,做到苦潤相生,老辣生動,創新大膽,渾然天成,將中國傳統的指畫、木頭畫很好地傳承下來,更完美地繼承下去!
近一、二十年來,指畫大師王春林的花鳥畫被收藏家張洪旭所收藏。
除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了王春林作品個展外,還在南寧金花茶節書法展示會展示了王春林書法藝術。“指畫王春林”辭條被山東美術家大辭典,國際現代書畫名家教授大辭典,世界當代美術家大辭典等十幾部辭典收錄,作品被台灣、香港、日本、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多家畫廊收藏,作品在多家報紙、雜誌上發表,其中包括所畫鷹、猴、蝦、大雞、竹、蘭、山水等作品。美國《美中21世紀文化友好促進會》會長趙汝鐸先生參觀王春林大作後非常敬佩,台灣力大畫廊、深圳紅荔畫廊相繼邀請辦展。王春林先生在國際、國內的書畫藝術上獲得過眾多獎項:王春林先生翻開自己的畫冊介紹了裏麵栩栩如生的幾幅作品,繼續說:“藝術狀態的創造從學術的高度講,就是人為地創意出有生命之氣、本原之氣的載體,這種元氣有陰陽之分,即陽剛、陰柔二氣,陽剛之氣形成的狀態有偉氣、剛氣、骨氣、大氣、正氣、陽氣、雄氣、霸氣、勇氣、威氣、猛氣、神氣等;陰柔之氣形成之態有嬌柔、豔麗、柔情、小巧、玲瓏之態等,如果繪畫藝術充滿真氣狀態,那便會透射出“畫人則逸之”、“畫山則動之”、“畫林則生之”。大美學家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說,藝術家往往傾向以“形式”為藝術的基本,因為他們的使命是將生命表現於形式之中。藝術形式中的生命體現在立勢,勢在藝術狀態中是一種態勢,它是以生命的動靜、虛實取勢,這種勢產生節奏變化,產生氤氳之表象,所以立勢是激活畫麵的重要手段。然而,立勢必須以文化含量為底蘊,方能隱現出書卷氣、文質氣,達到詩情畫意的視效。”我們知道,曆史上中國最著名的指畫大師有高其佩、潘天壽、虞一風、虞小風、張伏山、王之海、王春林、楊一墨等。當代有南虞(小風〉北王(春林)之說,可見兩人的手指畫在中國已經首屈一指,引領當今中國指畫的風騷,在南北豎起了兩麵中國傳統指畫藝術的旗幟。當今的指畫大師王春林在習畫過程中,充分領悟指墨畫的魔力就在於“十指連心”,所以,他用心揣摩手指繪畫的特性和規律,天長日久,終於使他的指畫藝術日臻完善,逐步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從而形成他自己獨特的繪畫藝術風格。我很欣賞博寶藝術評論員孫瑞峰撰文:“指畫就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用手指作畫,靈動的手指仿佛在紙上舞蹈一般,它是我國特有的一門傳統繪畫藝術。以手代筆蘸墨作畫堪稱一絕。”
參加今天的受徒儀式,我被指畫大師王春林的作品和愛心感動,王春林先生的作品已經走向了世界,獲得了今天的成功,而成功就在於能夠充分地調動和發揮這些藝術法則,達到抽象、意象高度之境界和傳承。祝福王春林先生和他弟子的指畫藝術在今後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來源於生活的美與藝術我們看任何事物,包括看一幅畫或者讀一首詩,獲得人們認同的方式,首先要看到的是從事物和詩(畫)的表麵,一個有靈魂,有語言或圖形色彩堆砌起來的合理結構;深入一點,我們會通過這些事物的靈魂和語言或者色彩去建構符合時代的故事和形象體係;接下來,我們會從這個故事當中尋找心靈外化出的故事的自我,從中看到作者自由境界,體會到他的靈魂結晶外化成的作品,達到美的共識。
黑格爾說過:“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就是說美是具有內容和形象的,那何謂理念呢?用一句極其簡單的話概括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能夠說出來的道都不是真正的道。這樣講吧,“理念”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我們所說的文學也好,詩詞也好既然是對美的創造,那就不能局限在反映生活塑造的藝術形象上了。
在七十年代,我還在服務業工作,在工作之餘,認識了我國著名的畫家楊克山老師,那時他在青島市展覽工作室從事美術工作,當他來到我的工作單位回訪我的時候,我正在寫黑板報表揚我們企業的好人好事,他很想幫助我,主動對我講:“我在您們院內這麵牆上畫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像好嗎?”在哪個時代,在我們接待全國各地客人的服務性企業也就是需要那樣的素材,但是那時也不允許畫脫離政治以外的任何藝術作品,楊克山老師那幅壯麗的畫卷一直在院子裏呆到1978年,我們單位的房子大修,院子粉刷裝修後才沒有了。後來,聽說楊克山老師去了北京軍事博物館,成為我國著名的畫家後我再也沒有見到他!
我想:為什麼蘇軾的一首《十年生死兩茫茫》可以傳頌千古?為什麼凡。高的《向日葵》可以價值連城?為什麼羅丹的雕塑可以萬人矚目?因為藝術是現實的反映,他們反映現實,我們也在反映現實,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其實這種差異不在於別的,而在於人生境界的高低,在於個人對社會對人生對自我的把握程度。
藝術一直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萬裏長城。北京的故宮,等都是人類文明的藝術創造,這裏還有中國古代神話、先秦散文、古希臘神話和史詩,中國的四大發明,敦煌的窯洞壁畫都是明證。古往今來,哲人學者對藝術都有研宄,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
當我們在遊覽一個偉大的古建築,就象讀一首詩,是否能讀懂古建築的內涵,其中的故事,然後再發出由衷的感慨。每個人的藝術修養的不同,本身所具有的內涵不同,所以創作出作品的內涵也不相同,人們總是尋找與自己心靈最契合或最接近的部分產生回應,所以從對別人作品的回應能反映出自己內心的風格,這當然是無庸質疑的。
所以說藝術家也好,詩人也好,一個作者的創作過程就是精神修煉的過程,無論他用什麼表達方式,他所表現的都是自己,高尚也好,卑劣也好,任憑眾人評判。換句話說,就是真正的藝術家或者詩人肯定具有高尚而富有詩意的靈魂,他的經曆坎坷而又豐富多彩,而一個見識短淺,性格閉塞,靈魂卑劣的人是不可能寫出真正的藝術作品的。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來源與民眾,所謂的“陽春白雪”很難表現出“下裏巴人”的生活,人在世界上的最終目的是生存,也就是說人類最大的敵人是死亡。怎樣表現人類生存的方式,放眼觀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追求和生活:有人追求財富,有人追求權利;有人追求理想,有人追逐愛情,有人皈依佛教,寄希望於來世;有人醉生夢死、放浪形骸;也有人得過且過。看起來豐富多采,實際上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給自己創造一個夢幻般的世界,所以,人們創造了詩詞,人們創造了文化,人們創造了藝術,人們創造了美,美學的至高境界也就是藝術的至高境界。
很喜歡讀紅樓夢和我國的唐詩宋詞,也很喜歡讀毛主席詩詞,喜歡那種意境,那種氣魄,賈不賈,白玉為堂金做馬,阿房宮,三百裏,裝不下金陵的一個吏,短短的幾句,道出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雄關漫道金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是多麼豪邁的詩句。也是鞭策和鼓勵我們這一代人的警句和導語,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藝術沒有止境,人民對美的追求也沒有止境!
老知青買房記
四月,在桃花盛開的時候,張剛終於下決心買房子了,下決心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三十一歲,已經到結婚的年齡了,應該給他準備房子結婚了。二是市北區的遼寧路周圍的大院拆遷,按照國家標準房價訂到每平米8500元,如果要房子可以免費分到40平方房子,其餘的要掏腰包的銀子買。遼寧路周圍屬於市中心繁華地帶,每平方米價格將在萬元以上,而開發商建設的最小的房子是65—一80平米,買套房子也要補貼20—一30萬元,孩子一天天成人了,結婚,生子,都需要房子,看來,隻有要放棄要房子,而要拆遷費加現金補貼,然後到偏遠一帶的地方去尋找便宜點的房子。因此,從四月份開始,慘烈的排隊選號,繁忙的搬家租房,熱情地全市奔跑看房子是張剛的主要任務,占據了他的全部休息時間。
1968年,張剛報名上山下鄉到萊西水集插隊,在廣闊天地勞動三年後父親通過關係托人讓他又從萊西水集參加了解放軍,當了兵。在八十年代他又從部隊轉業到四方一家日用化工廠擔任領導,小企業,沒有多大利潤,由於國外化妝品的衝擊,國內產品銷售不出去,企業破產被兼並,張剛這個50多歲的漢子竟然在九十年代就下崗待業了,幸虧街道辦事處招協管員,居委會大媽推薦他,這樣他每天帶著袖章到馬路站崗維持交通秩序,還賺得幾百元銀子維持生活,至於住房,還得靠老父親,老母親留下了一間20平米的房子,一家三口勉強居住,遼寧路屬於小鮑島,這裏的大院多,在大雜院住熱鬧,擠巴點也湊合。後來,兒子漸漸長大了,每天學習,需要一個自己的空間,張剛也考慮買一套房子了,但是,在九十年代到2002年的房價,價位都在2000多元一個平方米,張剛看著自己和老伴辛辛苦苦積攢下的幾萬元錢怎麼也不舍得交首付款,何況還要貸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