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英雄氣魄垂千古2(2 / 3)

就在張積慧發現美國334中隊的同時,戴維斯也發現了誌願軍空軍的飛機。所以,趁誌願軍飛機爬高上升時,他們快速地向西飛去,企圖借著雲層做隱蔽,繞到誌願軍機群後麵進行襲擊。

當誌願軍機群飛至秦川、納清亭之間的上空時,張積慧突然發現右前方處飛來一批敵機。當即,張積慧和僚機快速地爬高。待敵機接近時,張積慧看清是8架敵機正從他們的尾部襲來。就在即將被敵機“咬尾”的危急時刻,張積慧沉著冷靜,通過話筒告訴僚機戰友:保持雙機,將主動權奪回來。

敵機離張積慧他們越來越近了。戴維斯以為張積慧他們難以擺脫,竟然離開大編隊,帶著僚機,直接奔張積慧他們而來。就在快要接近開炮距離時,張積慧和僚機一塊猛然向右上升,令戴維斯撲了一個空。隨後,張積慧又猛然來了個向左急速前進的反扣動作,緊緊地“咬”住了戴維斯的飛機。頃刻間,張積慧變被動為主動,在情勢上占了上風。

不過,戴維斯畢竟是一員老將,見自己的飛機被“咬”,趕緊上下猛烈翻騰,企圖擺脫張積慧的窮追不舍。想跑?沒那麼容易!張積慧和僚機相互配合,仍然“咬”住戴維斯的飛機不放。為了震懾敵人,張積慧發出了一連串的威脅性炮彈。戴維斯見張積慧發射了炮彈,一下子慌了神。待他回過神來時,已經進了張積慧瞄準的光圈裏。說時遲那時快,張積慧在距離600米的地方向戴維斯駕駛的飛機猛發炮彈。頓時,敵機拖著長長的黑煙,往地麵墜去,隨後撞在距離博川不遠處的一個山坡上,機毀人亡。

此時,戴維斯的僚機失魂落魄,在空中掙紮著企圖逃跑。張積慧哪能放他走,接著又是一串猛烈的射擊。敵僚機在空中被炮彈擊得粉碎。張積慧在僚機的配合下,時而上升,時而驟降,將戴維斯及其僚機打得機毀人亡,創造了空中戰鬥的一項奇跡。

當天早上7點48分,誌願軍戰地巡邏隊在離博川不遠處的山坡上發現敵機殘骸時,從一具燒焦的屍體上找到了一塊“生死牌”,上麵刻著“第四聯隊三三四中隊中隊長喬治·阿·戴維斯少校”。這時,張積慧才知道,剛剛與自己較量的是美國鼎鼎有名的飛行員戴維斯。

戴維斯的犧牲,令美國軍方士氣一度低迷,可中國空軍卻士氣大振、聲威大振。作為直接的攻擊者,張積慧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的稱號。

誌願軍的“狙神”——張桃芳

在朝鮮戰場上,他被譽為誌願軍的“狙神”;回到國內後,他成為第24軍唯一一個入選的殲擊戰鬥機飛行員。他,就是張桃芳。

張桃芳,出生在江蘇興化。他的童年正好處於抗日戰爭期間,小小年紀的他疾惡如仇,敢於同惡勢力作鬥爭。1951年,張桃芳正好20歲,他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參軍入伍成了一名誌願軍戰士。1952年9月,他便隨部隊踏上了征戰朝鮮的道路。

一開始,張桃芳隻是一名普通的戰士,後來當過一段時間的通訊員,之後又回到戰士的崗位。那時,張桃芳所在的部隊據守的陣地是上甘嶺戰役中著名的597.9高地。這裏是英雄黃繼光犧牲的地方。大概是這個原因,張桃芳在心裏為自己樹立了一個目標:哪怕當不了英雄,也一定要立功。

為了打擊敵人,誌願軍總部決定開展冷槍冷炮運動,要求每個班成立一個射擊組。不過,能進射擊組的人員必須是每次打靶成績在良好以上的。張桃芳也想參加射擊組,可是他平時的打靶成績並不好。為此,他暗地裏苦練打靶技術,終於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同意。

起初,張桃芳的技術並不精湛,命中率也低,所以他苦惱了好一陣子。經過班長和戰友的鼓勵與指導,張桃芳利用休息時間一邊苦練瞄準,一邊細細地揣摩打靶的要領。就這樣,張桃芳的技術一天天在長進,殺敵人數也一天天的增加。這讓張桃芳感到越來越有自信,全身心地都投入到射擊戰中。

“冷槍冷炮”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張桃芳和其他狙擊手們潛伏在山穀中、石頭縫裏、雜草叢中,神不知鬼不覺地獵殺著露出頭的敵人。狙擊手們每人每天打死打傷敵人的數量均在500人左右。就這樣,敵人被誌願軍的“冷槍冷炮”運動打得不敢輕易出地堡,連大小便都不敢輕易地出來解決了。

在這段實戰經曆中,張桃芳的射擊技術猛增,殺敵數目上漲最快,曾創下消耗240發子彈命中71個敵人的記錄。張桃芳的射擊天分顯現出來了,射擊潛力也被發掘了。他利用休息間隙,與戰友們交流經驗,提升自身技能的同時也幫助戰友們提高技術。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桃芳的射擊技術越發地爐火純青。他從殺敵71個升到殺敵113個,後來又突破了200個的記錄。他在誌願軍的狙擊手中嶄露頭角,事跡上了戰地報紙,並在戰友中間廣為流傳。

很快,張桃芳的事情被他所在的第24軍軍長皮定均知道了。皮定均有些不大相信,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新兵蛋子能有這麼大的本事。所以,他打算派人去檢查一下張桃芳的射擊本領。出發前,皮定均從床下拿出一雙皮暖靴,那是誌願軍總部發給高級幹部禦寒的。他對參謀說:“把這雙靴子帶上,去八連看看張桃芳,如果他能一連消滅3個敵人,這靴子就送給他;要是他沒這本事,就把靴子拿回來,並處分他的連長、營長、團長。”

參謀領命後,來到八連找到張桃芳,沒說是軍長命令來檢查的,隻說想看他如何斃敵。第二天拂曉,張桃芳把參謀安排到一個隱蔽的位置,既能看見自己射擊,又不會暴露目標被敵人打。一切安排妥當後,張桃芳提著一杆蘇式“水連珠”自動步槍,上了一個狙擊台。然後,就是靜靜地等待。

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對麵300米處出現了一個人影,張桃芳一槍把那個人擊斃了。一刻鍾後,對麵大概180米處出現了敵人的一個哨兵。張桃芳氣定若閑地射出一顆子彈,不偏不倚地擊中那哨兵的胸部。這時,天已經大亮了,張桃芳決定冒一下險。他巧妙地使對方的一個狙擊手先開火暴露位置,然後幹淨利落地將敵人的狙擊手解決了。

躲在暗處觀看的參謀看得心服口服,他將皮暖靴送給了張桃芳,並將自己所見所聞告訴給了軍長皮定均。皮定均心中充滿了好奇,他派人找來了張桃芳。

張桃芳背著那雙暖和的靴子來了,一路上叮叮當當,響個不停。

“你怎麼把靴子背來了?”皮定均問道。

“軍長,我用不著。”張桃芳回答道,其實是他舍不得穿。

“你裏麵放的什麼東西?”

“彈殼,打死一個敵人,我就保留一個彈殼。”

“多少個了?”

“211個。”

“你打得不錯,不過還沒打出名堂來。”

軍長的話,令張桃芳有些不明就裏。隻聽皮定均接著問道:“你們團的番號是什麼?”

“214團。”

“好,你去再打3個,一個不多一個不少,總共214個敵人。”

張桃芳二話沒說,轉身就去打敵人了。不一會兒,他背著正好裝有214個彈殼的靴子回來了。皮定均喜笑顏開,趕緊招呼他把靴子換上,還留他在軍部吃了飯。

張桃芳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自然是跟他的勤奮和努力是分不開的。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狙擊手,需要勤奮加才華;而要成為一名狙擊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張桃芳稱得上是天生的狙擊手,天分加勤奮,使他成為了一名狙擊英雄。

從1953年1月29日正式成為狙擊手,到5月25日為止,張桃芳在3個月零26天的時間裏,除去集訓、開會、上級召見等活動外,實際射擊天數為32天,共消耗442發子彈,命中214名敵人。故而,誌願軍總部給張桃芳記了一個特等功,並授予二級狙擊英雄稱號。這是對張桃芳的肯定,也是對他的褒獎。

昔日的戰鬥英雄——柴雲振

他令金日成苦苦找尋數十年,他令鄧小平親自做指示尋找下落。他是朝鮮人民心中的英雄和“烈士”,待他真正現身時卻隻是中國西南山區的一名普通農民。他是誰?他是在朝鮮樸達峰上創造軍事奇跡的誌願軍英雄——柴雲振。

柴雲振,1925年出生在四川省嶽池縣,1948年入伍並於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美援朝時期,他在誌願軍第15軍45師134團8連任7班班長。

1951年5月30日,柴雲振所在部隊接到上級命令,在朝鮮藝浦裏地區構築工事,阻擊敵人10天,以掩護大部隊北撤。很快,朝鮮樸達峰戰鬥便打響了。敵人集中所有飛機、大炮、坦克一次次地狂轟誌願軍陣地,給誌願軍造成了很大傷亡。6月4日中午,敵人攻占了誌願軍前沿的兩個山頭,並迫近誌願軍134團3營指揮所。情況非常緊急,營長命令8連7班班長柴雲振,帶領全班反擊敵人。

柴雲振領命後,把全班僅有的五個戰士分成兩個戰鬥小組,趁敵人正忙著構築工事,從右側無名高地的兩邊像敵人發起突襲。敵人毫無防備,還沒來得及調轉槍口便被消滅幾個,其餘敵人嚇得紛紛往後跑。後麵山頭上的敵人見自己人跑來,又不好射擊。柴雲振見狀,趕緊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命令全班邊打邊追,又衝上第二個山頭。

就在這時,柴雲振發現對麵山頭的地勢較高,如果不能盡快拿下山頭,敵人火力不僅會威脅到他們,而且隨時可能向他們進行反撲。柴雲振當機立斷,趁敵人還在混亂之際,迅速帶領三名戰士,向對麵的山頭衝去。

待柴雲振他們衝上山頭,才發現那是敵人的營指揮所。此時的敵人亂作一團,大家驚慌失措想繼續潰逃,而舉著手槍的敵頭目卻在拚命阻止。見此情況,柴雲振舉起槍,對準敵指揮官,將敵指揮官擊斃,又對著殘敵打出一梭子子彈。群龍無首的敵人一時摸不清情況,便紛紛往山下逃去。這時,柴雲振大聲命令戰士們:“使勁打,不要可惜子彈!”隨後,他自己匍匐到離敵人隻有幾十米的地方,用衝鋒槍一個勁地猛掃,槍都被他打壞了,他又撿起敵人的槍繼續射擊。

雙方混戰中,三名誌願軍戰士受了傷。柴雲振幾乎是在孤身作戰。不巧的是,有四個美國兵壯著膽子端著槍向柴雲振猛撲過來。柴雲振端槍就掃,擊斃其中三人,剩下的一個美國兵則衝到了柴雲振麵前。柴雲振手中的子彈已打完,便同敵人展開了肉搏戰。身單力薄的柴雲振與高大威猛的美國兵扭作一團,身上多處負傷。後來,柴雲振一下昏迷過去,後麵的事情就不知道了。在這緊要關頭,誌願軍的後續部隊趕到了

柴雲振在戰鬥中昏死後不久,打掃戰場的友鄰部隊發現柴雲振還活著,便把他送到了戰地醫院。幾天後,當柴雲振蘇醒過來時,才發現自己已躺在內蒙古包頭的一所部隊醫院裏。柴雲振在醫院裏治療了一年多才恢複了健康,之後他帶著複員費和三等乙級殘廢證明,不聲不響地回到了家鄉嶽池縣。

回到家鄉的柴雲振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很少提及自己的朝鮮戰場上的事情,過上了隱姓埋名的生活。就這樣,他和部隊失去了聯係。可他不知道,在當年那場殊死搏鬥中,自己帶領全班戰士連奪三個山頭,殲敵200多人,僅他自己就殲敵100多人。鑒於他的卓越軍功,誌願軍總部授予柴雲振一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並記特等功一次。可是,在慶功會上,柴雲振卻沒有出現。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也沒有人發現他的遺體。可是,柴雲振的事跡在北朝鮮傳開了,就連北朝鮮的小學課本中,也記載著有關柴雲振事跡的課文。在平壤衛國戰爭博物館裏,還曾高高地懸掛過這位英雄的“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