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在江邊的南朝鮮軍根本沒料到誌願軍會從江水中突然降臨,麵對這支猶如天降的隊伍,南朝鮮軍隊頓時亂作一團。113師一路勢如破竹,迅速占領了德川南麵的遮日峰、葛洞等地,順利切斷了敵人的又一條退路,完成了上級交給他們的任務。
與此同時,112師與114師也分別完成了任務。11月26日下午,38軍的總攻開始了。總攻發起4個小時後,南朝鮮七師就被打敗。38軍繳獲了大量美國製造的先進武器,這對武器裝備簡陋的誌願軍來說猶如久旱逢甘霖,最令人欣喜的是他們還能獲得大量食物補給,全軍上下都為此振奮不已。狡猾的美國人為了不讓中國人民誌願軍獲得物資補給,派飛機將全部物資炸毀。當時誌願軍沒有製空權,38軍戰士隻能眼看著大量的裝備與食物在熊熊大火中消失殆盡,每個人心中都燃燒起更高的鬥誌。
敵人對於誌願軍從右翼的打擊雖然萬分震驚,但驕傲自大的本性讓他們並沒有正確估量誌願軍的實力,隻派出了騎兵第一師的一個團以及一個土耳其旅去填補右翼被誌願軍打開的缺口。
此時,38軍已經成功穿插到了軍隅裏,截斷了西線美軍的最便捷撤退路線。接下來,38軍就要進行他們最艱巨的一項任務。眼下誌願軍麵臨的客觀情況是敵強我弱,但弱有弱的打法,所以上層決定采取將敵人打散,各個擊破的方法。誌願軍已經成功在敵人右翼上打出了一個缺口,下麵就是重頭戲“擊破”了。這猛烈一擊非常重要,42軍在外層與敵人迂回的同時,38軍必須在內層也與敵人展開有效迂回,迅速占領重要軍事陣地,阻截敵人援軍以及截斷敵人的逃跑路線,以此來達到“圍殲”的目的。
38軍的主力在前往軍隅裏的必經之路上與前來填補缺口的土耳其旅相遇了。土耳其旅的士兵雖然驍勇善戰,但是他們不懂朝鮮語,分不清中國人、南朝鮮人和北朝鮮人。他們剛剛結束了一場戰鬥,並且取得了勝利,此時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38軍主力決定趁敵人麻痹大意,剛剛結束戰鬥疲憊之時進行突襲。這次突襲非常成功,整場戰鬥隻用了20分鍾誌願軍就取得了勝利,占領了嘎日嶺主峰的陣地。這之後,不死心的土耳其人又發動了猛烈的反撲戰鬥,但依舊被誌願軍戰士成功擊退。戰鬥到最後,土耳其旅滿員5000人的隊伍隻剩下不到一個連的兵力。
與此同時,38軍的113師也在完成艱巨的任務。113師的任務是攻占三所裏,堵住南逃的美軍3個師。113師的師長江潮接到命令後,立刻率軍展開行動,急速向三所裏行進。為了第一時間搶占住三所裏,113師的戰士沒有時間休息、吃飯,馬不停蹄地前進。即便這樣,113師還怕不能按時趕到三所裏,他們不顧身體的疲勞,全軍開始跑步向三所裏進發。期間他們還要與小股阻擊敵人交戰,戰鬥打完繼續前進。每個戰士都疲憊不堪,有的人甚至體力不支,暈死在路邊。但是,隻要還有一絲力氣,戰士們就不會停下腳步,他們的心中隻有一個信念——完成任務,搶占三所裏!
就在離三所裏還有15公裏的地方,美軍的飛機突然在天空中出現。113師首長急中生智,果斷下達命令,讓戰士們丟掉偽裝,不許防空,不許躲避,沿著公路繼續前進。113師這種“光明正大”的做法把美國空軍唬住了,他們以為這是撤退而歸的南朝鮮軍隊,非但沒有襲擊,反而讓三所裏駐紮的軍隊準備好食物迎接他們。
113師就在毫無阻攔的情況下到達了三所裏。整個過程,誌願軍用14個小時,徒步邊打邊走,行進了72.5公裏。這是步兵史上的奇跡,是隻有英雄的中華兒女才能創造的奇跡!
到了三所裏,並不代表任務已經結束,他們還要殲滅這裏的敵人,徹底占領三所裏。三所裏的敵軍有一個“漏洞”在龍源裏小鎮。這個小鎮有一條公路,如果敵人被阻,肯定會從這條公路逃跑。113師發現了這個漏洞,並派出一個團前去。
就這樣,三所裏、龍源裏、鬆骨峰阻擊戰打響了。
困守在三所裏的“聯合國軍”為了突圍,使出渾身解數與38軍的戰士展開殊死戰鬥。“聯合國軍”調用了幾百架飛機、幾百輛坦克,以及上千門大炮對誌願軍進行了大麵積猛烈轟炸。113師的所有陣地都變成了一片焦土。麵對敵人猛烈的炮火和不斷的衝鋒,火力明顯弱於敵軍的誌願軍戰士隻能用十幾門大炮、幾百挺機槍、幾千支步槍和刺刀與之抗衡,不顧疲勞地奮勇與之抗擊。
駐守在鬆骨峰陣地的是335團的3連。他們剛趕至這塊陣地,還未來得及休整和建築工事,大批的“聯合國軍”就向他們的陣地襲來。這場戰鬥異常慘烈,敵人利用先進武器對陣地展開了猛烈的火力攻擊。3連戰士不怕犧牲,奮勇殺敵,抵抗住敵人一次又一次衝鋒,沒有子彈,就用刺刀與敵人進行肉搏戰。等戰事進行到中午時,3連隻剩下了不到一半的人。如此嚴重的減員,並沒有讓3連的戰士們退縮。活著的戰士讓敵人一直處於分裂狀態,無法與援軍相遇,他們就像一顆鋼釘,死死地釘在陣地之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撼動他們。
敵人又聚集火力發動第五次衝鋒。3連戰士此時已經傷亡過半,沒有多少可以繼續戰鬥下去的戰士了,而陣地下麵是一波又一波蜂擁而至的敵人。3連的戰士緊握手中的武器,他們知道隻要堅持到黃昏,38軍的大部隊就可以成功發起猛烈進攻了。戰士邢玉堂被汽油彈擊中後不顧一切地向敵人衝去,抓住一個美國兵死死不放,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身負重傷的戰士張學榮,即使雙腿已經不能站立,仍舊向敵人爬去,用鐵一般的信念一直爬到了敵人身邊,拉響手榴彈……
在3連戰士頑強、英勇的阻擊下,敵人的第五次衝鋒失敗了。3連隻剩下7名戰士,這7名戰士成功地完成了任務,守住了鬆骨峰,為整個戰場創造了極為重要的條件。
黃昏時刻到來,38軍展開了猛烈的進攻。誌願軍戰士從各個方向圍殲敵人,被圍困的“聯合國軍”被分割成一個個小股,每一股都被38軍的誌願軍猛烈追擊。夜幕降臨時,戰鬥進入白熱化。擅長夜間作戰的誌願軍戰士將機械化的“聯合國軍”打得潰不成軍,再也無心戀戰。38軍副軍長江擁輝曾回憶道:“敵我雙方在公路沿線犬牙交錯的激烈戰鬥,那是我從戎幾十年,從未見到過的雄偉、壯闊的場麵。敵人遺棄的大炮、坦克、裝甲車和各種大小汽車,綿延逶迤,一眼望不到頭,到處是散落的文件、紙張、照片、炮彈、美軍軍旗、偽軍‘八卦旗’以及其他軍用物資……”
至此,此次戰役38軍獲得全麵勝利,對美二師以及美國“王牌軍”騎兵一師造成了沉重打擊,為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決定性的優勢。
當誌願軍司令部得知38軍勝利完成任務後,都激動得無以言表。副司令員鄧華激動得親自起草了一份嘉獎電報。之前狠狠批評過38軍的彭德懷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在這份嘉獎電報上又加上了一句:“中國人民誌願軍萬歲!38軍萬歲!”
從此,38軍就有了“萬歲軍”之稱。在之後的各場戰役中,這支“萬歲軍”繼續發揮他們英勇、頑強、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的鋼鐵精神,為正義、為祖國浴血奮戰!
殘酷的“冷戰”——長津湖戰役
西線誌願軍誓死守衛陣地的同時,東線的誌願軍也在進行著勇猛的戰鬥。其中,以長津湖戰役最為著名。
長津湖位於朝鮮北部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該地區寒冷異常,經常風雪交加,最低氣溫可達到零下30攝氏度。負責長津湖地區的誌願軍就是在這種艱苦惡劣的環境下奮勇抗戰的。“其艱苦程度超過長征!”多年後,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將軍回憶這些往事時,依然老淚縱橫。
誌願軍第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司令員宋時輪、副司令員陶勇,共15萬人。由於朝鮮戰事緊急,原本作為攻台軍的主力的3個軍,來不及整訓和作好在高寒地區作戰的物質心理準備,就接到了直接入朝命令,成為在東線作戰的誌願軍。
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20軍、26軍和27軍分別悄悄渡過鴨綠江。慶幸的是,隨即倉促投入了自然條件異常惡劣的東線戰場,如此龐大規模的部隊調動和集結,美國航空兵偵察部隊竟一點也沒有察覺。
9兵團久戰南方,奉命來到風雪連天的高寒地區,他們遇到的第一個敵人就是天氣。1950年的冬天,朝鮮迎來了50年中的最低氣溫。9兵團的棉被少得可憐,十多個人隻有一兩床棉被。夜間,戰士們將這一兩床棉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以抵禦零下30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9兵團中就有800名戰士被凍傷。
雖然遭遇極度的酷寒,9兵團入朝後還是按照預定部署,向長津湖地區開進。部隊嚴格執行隱蔽要求,夜行曉宿,嚴密偽裝,悄然進入戰區,聯合國軍雖然每天都派出飛機對該地區進行空中偵察,卻絲毫沒有發現9兵團的行動蹤跡。
為了隱藏十多萬人的行蹤,9兵團的兩個軍在沒有卡車的情況下,穿過覆蓋著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在嚴寒中行軍是極其耗費體力的,更大的苦難還在後麵。由於是隱蔽轉移,後勤補給根本不能保障。天上到處是美國飛機,27軍40多輛滿載物資的卡車被凝固汽油彈燒了個精光。戰士們不得不自己背著所需的彈藥和用品。沒有食物就拿毛毯、毛巾,甚至藥品,和當地的朝鮮老百姓換大米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