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誌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10月25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到達朝鮮戰場後,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打響。這是一場彰顯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的偉大戰爭。中國人民誌願軍憑借著無比的智慧與勇敢,懷抱著大無畏的精神,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吞並朝鮮的企圖。
這場戰爭讓全世界都看到,“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入朝第一戰——血戰雲山城
1950年10月19日黃昏,天陰沉沉的,一陣細密的冷雨伴隨著寒風而來。鴨綠江邊,聚集了幾十萬的中國人民誌願軍,他們同時從安東、長甸和輯安三個渡口,跨過鴨綠江,前往抗美援朝的前線。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出兵。擔任抗美援朝任務的誌願軍第39、40、42軍和3個炮兵師,在沒有人民群眾夾道歡送的情況下,仍舊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抗美援朝之戰即將拉開帷幕……
原本,在彭德懷離京之前,中央軍委曾交代,先計劃兩個軍做一梯隊過江,頂住敵人後,再出兩個軍。不過,當彭德懷來到安東,了解到北朝鮮的局勢後,他考慮到連接中朝兩國的邊境的鴨綠江大橋一旦被美國的空軍炸掉,很有可能造成後續部隊過江的困難。光靠兩個軍的力量,在前線是支撐不了多少時間的。因此,彭德懷決定:所有的誌願軍部隊集結於鴨綠江南岸,全部過江。
10月11日,彭德懷發電報向毛澤東請示。結果,毛澤東也想到了這點,兩人不謀而合,故批準了彭德懷的計劃。10月18日晚,毛澤東電令第13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4個軍及3個炮兵師堅決按預定計劃進入朝北作戰,自明19日晚從安東和輯安線開始渡鴨綠江。為嚴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隊每日黃昏開始至翌晨4時即停止,5時以前隱蔽完畢並須切實檢查。
誌願軍正式入朝之前,彭德懷一個人單槍匹馬地率先入朝,與金日成在大榆洞第一次會晤。會談中,彭德懷從金日成的口中了解到,目前朝鮮人民軍僅剩三個多師。一個師守在德川、寧邊以北,一個師在肅川,一個坦克師在博川。另外,還有一個工人團和一個坦克團在長津附近。而“聯合國軍”則武裝到了牙齒,不光陸戰部隊人數多於朝鮮人民軍,還有大量的飛機和大炮。
為此,彭德懷心急如焚,他恨不得立即派遣部隊去滅滅美國人的威風。不過,誌願軍部隊仍在緊張地進入朝鮮。由於朝鮮北部山高路窄,白天又有美軍飛機的空襲,所以誌願軍們隻能利用晚上的時間入朝,故而前進速度較慢。除了第40軍的先頭兩個師和第42軍一部進到北鎮以東、雲山以內外,其餘各部仍距敵尚有20至50公裏地。
10月24日傍晚,誌願軍第40軍以左右兩路縱隊快速地向溫井、雲山、寧邊前進。左路第118師到達北鎮西北的梨川洞時,得知彭德懷總司令就在附近的大榆洞。於是,第118師師長鄧嶽和政委張玉華立即前往大榆洞,向總司令彙報部隊的情況。
見到鄧嶽,彭德懷一直懸著的心才落了地。他拍著鄧嶽的肩膀說:“太好了!終於把你們盼來了!”
見到總司令,鄧嶽的心裏也十分激動,他說:“司令,我們師共1300人,先頭部隊已到達大榆洞。因之前無法與軍部取得聯係,不清楚前線的情況,所以沒有作出行動。現在,請司令作指示。”
“好!現在的情況很危急。人民軍正在撤退,敵人緊追不舍。你們師趕快到溫井一帶占領有利地勢,埋伏起來,把敵人引進口袋陣裏,狠狠地打擊一下敵人的囂張氣焰。”停頓了一會兒,彭德懷接著說:“你們師是打頭陣的,即將迎接的是出國第一仗,一定要打漂亮!”
鄧嶽敬了一個軍禮,說:“請司令放心,我們一定打好!”
10月25日,彭德懷與第13兵團的領導組成了誌願軍司令部,並主持了誌願軍出國後的第一次會戰會議。不久,毛澤東發來電報指出,第13兵團的領導機關和誌願軍司令部合並,組成誌願軍領導機關。彭德懷提議,由鄧華任副司令兼政委,洪學智、韓先楚任副司令,解方任參謀長。此外,為了方便和朝鮮人民軍溝通、協調,彭德懷任命朝鮮外相樸一禹為誌願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誌願軍司令部的首腦機關成立後,便開始了緊鑼密鼓地作戰會議。
通過一陣細致的研討,誌願軍司令部形成了最終的作戰方案:西線以第39軍集結雲山地區,第40軍集結於溫井以北、北鎮以東地區,待機殲滅南朝鮮軍第6師,調動南朝鮮軍第1師來援,再將其殲滅於雲山附近;第38軍並配屬第125師迅速集結於熙川及其以北地區。東線以第42軍的兩個師於長津以南的黃草嶺、赴戰嶺地區組織防禦,鉗製東線之敵,保障西線誌願軍主力側翼的安全。
彭德懷采取集中軍力,以利殲敵的戰略,展開了入朝的第一戰。
10月25日淩晨,鄧嶽、張玉受彭德懷的命令率誌願軍第40軍118師夜趕到北鎮東南兩水洞地區,並占領了溫井以北兩水洞之豐下洞東北側的高地,準備阻擊從溫井向北鎮前進的敵人。此時,南朝鮮軍並不知道誌願軍已經入朝,他們大搖大擺地按照事先的計劃推進。鑒於此,誌願軍第118師師長鄧華命令前衛354團停止前進,隱藏在溫井以北的豐下洞、富興洞一帶,伏擊進犯的南朝鮮軍。
許久,誌願軍第354團的陣地下方,突然響起了馬達聲,公路上開來了兩輛中型卡車。隨後,一輛接一輛的卡車接踵而至。這是南朝鮮第6師第2團第3營的一個加強炮兵連。看到敵人進了包圍圈,誌願軍戰士們內心躍躍欲試,恨不得馬上衝下陣地,對敵人狠揍一番。
待團長一聲令下,第354團的誌願軍戰士們一齊向敵人開火。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南朝鮮軍有些暈頭轉向,紛紛跳下車,朝旁邊的一個小山坡上跑去。誌願軍戰士依托有利地形居高臨下,利用“攔頭截尾斬腰”的作戰方法,將南朝鮮軍打得落花流水。不少南朝鮮軍嚇得到處逃竄,動作稍慢點的就成了俘虜。
在溫井以北的兩水洞伏擊成功之時,雲山戰鬥也拉開了帷幕。
雲山位於朝鮮平安北道,是一個僅有千戶人家的小城。此時這座小城在美軍與南朝鮮軍隊聯合轟炸下已經麵目全非,幸免於難的百姓也隻能蜷縮在臨時的防空洞內艱難度日。當時駐守在雲山的,除了南朝鮮的第一師所屬第15團和第12團的一部分,還有一支王牌軍——美國陸軍騎兵第1師。
說是騎兵師,但這支部隊早已不再揮舞著馬刀,騎著戰馬作戰,而是搖身變為一支現代機械化步兵師。因這支部隊有著“自建隊以來從未失敗”的光輝戰績,其部隊為了彰顯這個常勝榮耀,就一直保留著“騎兵師”的番號,而且深受美國政府以及當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青睞。
美國原本沒打算這麼快就將這支王牌師投入到戰場中,但因溫井等地區的南朝鮮部隊被誌願軍重創,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便派出這支王牌師接替南朝鮮軍隊駐守雲山,企圖利用雲山重要的地理位置,迅速向鴨綠江進發。沃克天真地以為這支王牌軍定能迅速將誌願軍打得四處潰逃,但事實證明:他大大低估了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戰鬥能力。
雲山對誌願軍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是朝鮮北部山區的入口和北部的交通樞紐。可以說,雲山一戰對誌願軍今後其他戰役的展開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不管駐守雲山的是不是所謂的常勝王牌軍,誌願軍都勢必要贏得此場戰役的勝利。這個艱巨的任務由誌願軍第39軍負責完成。誌願軍與美軍的第一場正麵對戰即將展開。
誌願軍第39軍的軍長是吳信泉,他當時並不知道美軍騎兵第一師第八團已經進入雲山,以為駐守雲山的敵人是南朝鮮第一師的兩個團。吳信泉非常清楚這次戰役的重要性,他深知這場入朝後的第一仗對誌願軍把握整個戰局有著怎樣的影響。所以,盡管關於敵方的情報並不準確,吳信泉仍果斷地指揮39軍進行戰鬥。
吳信泉把擬定好的進攻部署彙報給誌願軍司令部,司令部同意後,進攻雲山的時間被確定在11月1日晚7時30分。
11月1日中午,誌願軍第115師第343團偵察時發現一股敵軍正從龍山洞向雲山運動。一五一師的師長以為是南朝鮮的軍隊正在撤退,但其實是南朝鮮第1師第12團正在與美騎兵團換防,誌願軍的敵人已經從南朝鮮軍隊換成了美軍。吳信泉為了不讓敵人撤退,下令將原定的晚上7時總攻,改為下午5時。
在總攻正式發起之前,誌願軍已經開始對雲山以及周圍幾個高地進行炮擊,與一部分敵軍展開了小規模的激戰。也就是在這次激戰中,誌願軍才剛發現與之作戰的敵人早已換成了美國人。得知這個消息的誌願軍非但沒有退縮,反而越戰越勇。
值得一提的是,總攻進行至晚10時,誌願軍第116師346團5營4連利用夜色作掩護向雲山城挺進。驕傲自大、過分輕敵的美軍竟把誌願軍當成了南朝鮮軍隊,誌願軍沒費一兵一炮,輕輕鬆鬆地就走過了通往雲山城的公路大橋。當行軍至美軍第八騎兵團第3營的指揮所時,4連戰士們突然發起進攻,黑夜的平靜瞬間被槍炮聲打破,漆黑的夜幕頓時火光衝天。
美軍被“從天而降”的誌願軍打得措手不及,士兵慌作一團,緊急撤退。美軍本想利用先進的軍事武器掩護自己撤退,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英勇的人民誌願軍戰士“徒手”就可以解決掉他們的坦克。4連4班的副班長趙子林手拿爆破筒,在隊友的火力掩護下迅速衝向坦克,將爆破筒放置到坦克上,掩護敵軍撤退的坦克瞬間被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