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憲法保護公民正當禮尚往來——歸納思維法(2 / 3)

傳統的歸納推理根據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一類事物的全部對象,一般可以分為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

完全歸納推理是分別考察了某類事物中的每一個對象,發現都分別具有某種屬性,從而推出該類事物都具有或都不具有這一屬性的歸納推理。

完全歸納推理的邏輯形式是:

S1——P;

S2——P;

S3——p;

……

Sm——P;

(S1——Sm是S類的全部對象)

所以,S——P。

例如:

奴隸社會法律是統治階級意誌的表現;

封建社會法律是統治階級意誌的表現;

資本主義社會法律是統治階級意誌的表現;

社會主義社會法律是統治階級意誌的表現;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都是階級社會;

所以,在階級社會裏,法律都是統治階級意誌的表現。

這就是一個完全歸納推理。前提是一些關於個別事實的判斷,並列舉了人類曆史上階級社會的全部對象。由於這些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而沒有遇到相反的情況,因而得出了一個一般性的判斷。

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根據某類事物中的部分對象是否有某種屬性,從而推出該類事物中的全部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這一屬性的歸納推理。在本章前麵提到的“凡呈仰臥狀的水麵浮屍是女屍”、“凡溺水而死者,其乳突小房粘膜都會出血”兩例,運用的都是不完全歸納推理。

不完全歸納推理根據是否揭示了對象和屬性之間的因果聯係或其他必然聯係,又可以分為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和科學歸納推理。

二者的聯係是:

第一,前提都隻是考察了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都是不完全歸納推理;

第二,科學歸納推理是在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的基礎上,找出對象與屬性的必然聯係。科學歸納推理是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在認識上的升華,它離不開簡單枚舉歸納推理。

二者的區別是:

第一,結論的可靠程度不同。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僅以未發現反例便作出結論,是建立在經驗知識基礎之上的;而科學歸納推理是經過實驗,並分析出事物與屬性的必然聯係後作出結論的,因而結論的可靠程度大大高於簡單枚舉歸納推理。

第二,前提考察對象的數量與結論可靠程度的關係不同。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前提的數量越多,結論越可靠;而科學歸納推理前提的數量與結論的可靠程度關係不大,它的結論的可靠程度主要取決於是否真正找到對象與屬性之間的必然聯係,因而它的前提有時可以少到一個。比如“解剖麻雀,典型分析”,通過對某個典型事例的分析得到結論。

歸納思維在司法工作中是經常運用的。例如1983年4月,江蘇省鎮江市委、市政府大院內同時發生三起失竊,三個部門的窗條被扳開,二十多張辦公桌、櫃被撬,被竊物品價值二千餘元。現場僅提取到一些撬壓痕跡和一枚軍用解放鞋的腳印。該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將當年二月以來發生而未破的十一起扳窗條盜竊案拿來分析,發現其中六起與這次發生的竊案有以下共同特點:①作案時間都在深夜;②襲擊目標都是內部單位;③進入現場均為翻牆、扳窗條;④撬鎖部位都在左下方;⑤均為戴手套作案;⑥現場遺留足跡均為大波浪紋底的軍用解放鞋;⑦盜竊的物資主要為現金、票證及便於攜帶的少量物品。

在對案情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該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將在逃的盜竊犯白鎮平在鎮江市所作的四件盜竊案相比,發現同樣具備上述七個共同點,從而認為這批案件可能都是白鎮平所作。當將流竄在外的白鎮平捕獲歸案後,證實了以上的歸納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