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化已走,雖然猜到中間或有內情,楚飛依舊十分不悅。知道自己絕不是吳宗道的對手,楚飛默默收了百煉劍,心中雖然疑惑有氣,但也不想與之多說,就要離去。吳宗道見狀,隻是微微一笑,並未挽留,而是與張遊說了幾句什麼。張遊先是憂愁,繼而神情一鬆,麵露喜色,連忙拱手行禮道謝,又說了幾句客氣話,往河灣村方向去了。
待張遊走後,宗道這才快步趕上楚飛,笑道:“楚師弟是責怪愚兄與孔化師弟縱惡行凶麼?我若說此事我們俱不知曉,與這夥盜賊也素不相識,不知楚師弟信還是不信?”
他既然放下臉麵,楚飛也不會自尊自大,停下腳步,轉身答道:“吳師兄說笑了,元辰師伯素來正直疾惡,他的門人小弟怎會懷疑,但心中確實有許多疑惑不解之處,還請師兄明言。”
吳宗道知曉他仍然心有芥蒂,也不以為意,將此事來龍去脈略微說了個大概。
原來吳宗道此番下山是受了乃師元辰子的指點,一是為了背上這把角端神弓,第二則是為了長樂莊背後之人隱蔽在此祭煉將成的一口戮魂劍。因為取角端神弓的時候要借用孔化身上的一件異寶,二人又是多年良友,吳宗道便想取弓之後,再謀取到戮魂劍送與他防身,隻因此事尚無定數,並未與孔化明說。按照元辰子的指點,取弓的地點就在桃源小村不遠一個隱僻處,是無主之物,前代主人與吳宗道有些因緣,比較好取。因為取弓的時辰正好在與楚飛分別不久,不能早去也不能晚去,否則壞事,這才有了孔化與楚飛口角之事。
長樂莊之事二人早已探明,聞聽莊主鄭東流數十年來采補殘害年輕女子近千名,比那些厲害邪魔還要窮凶極惡,誓要殺之後快。然而鄭東流之師黃雲行者十分厲害,看重了鄭東流的軀殼,雖然一直不曾下手,人也不在,但必有防備。鄭東流近年來隱居地宮,鮮少露麵,不知藏在地宮何處,又添了許多難度。況且元辰子隻說要取神弓,寶劍雖可試著一取,但卻沒說要對付鄭東流。雖然有近五百裏遠,但吳宗道劍遁極快,神弓到手之後便帶著孔化趕往長樂莊而來。
二人當時正在莊外窺伺,恰好前不久小方山石印真人四年前新收的愛徒殷通哭請下山尋獨眼龍於川為父報仇,殺傷多人,雖斬了背後的妖道,卻走脫了鬧海毒龍於川等幾個下手的主犯,追過了頭,遇到了吳、孔二人。同是修道的人,一番交談,聞聽獨眼龍於川與鄭東流是舊相識,正投奔而來。一番定計,欲令於川安然與鄭東流彙合,將其引出,同破長樂莊,再取寶劍。
不料殷通當時破獨眼龍的水寨時,誤斬一個妖道請來做客的人。這個客人的師父也是個有神通的前輩,被愛徒元神逃回洞府一番哭訴,當即大怒,帶了愛徒元神,追來將殷通擒去,尋石印真人理論報仇去了。於是先留下吳宗道監視山莊,孔化前去找尋獨眼龍等人。獨眼龍所派叩莊的飛賊早已被孔化半路所殺,一路找來,遇到幾個殘餘水賊,問明情況,當時便殺了,急往山上飛來,恰遇楚飛與張遊二人要殺獨眼龍,一時心急,便放了飛劍。
吳宗道與楚飛交情有限,有些事情也未明說,隻稍微提及一二,末了又道:“於川已死,鄭東流很難再露麵,他雖不堪一擊,但逃命的工夫卻十分厲害,稍微不注意就被遁走了,人又機警,長年深居地宮,上麵鬧得越厲害,反而越不敢露麵,必先暗中看準虛實才決定是去是留,想必是此賊氣數未盡,殺他卻難了。”言語間有些遺憾。
楚飛聞言,才知被司徒豪挾持的那幾句話工夫,竟已飛出了四五百裏,當真神速。這時已知獨眼龍另有大用,壞了人家計劃,心中有些歉疚,沒料到鄭東流竟十分不簡單。忽的靈機一動,已有了主意,說道:“我聽人說鄭東流喜歡收集有武力的同黨,於川既然死了,何不冒充他的嘍囉前去叩莊,真有本事,不愁他不出來籠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