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繁密枝葉降下來的是個道裝青年,正是今日上午與楚飛在桃源外發生口角爭執的年輕道士。他原本隻是想阻攔那村人片刻,救下獨眼龍,這時感到飛劍被阻,獨眼龍必不能幸免,輕歎一聲。正要將寶劍收回,恰在劍光叢裏瞥見一個少年人影,正是楚飛,不禁無名火起,勾起前怨,即使看在好友吳宗道的份上不予計較,但教訓一二,迫使其低頭服輸,出一口惡氣,想必好友即使知道了也無甚話說,不禁打起精神,默運真氣操縱飛劍。
這個年輕道士本名叫孔化,是吳家莊為數不多的外姓,與吳宗道幼年曾一起隨莊內一個長輩學劍練功,以師兄弟相稱,拜入升虛派還不過三年,飛劍初窺門徑,還是個劍胚,並無多大威力,本身修為與楚飛不相上下,急切間也破不了防護。
楚飛這時雖無妨礙,遊刃有餘,但也無力反攻。一見來人竟是前遇厭憎之人,且與獨眼龍這等殘殺老幼的喪心病狂之人為伍,更增添了幾分恨意,早已忘了吳宗道之言,直欲殺之而後快。然而身被飛劍糾纏,一不留神防範不周,便要受重傷,不敢輕舉妄動,氣得咬牙,暗中卻蓄力,隻待敵人稍微疏虞便拚著受點傷害,驟下殺手。
一旁的那個中年村人名叫張遊,曾是精通武功的江湖客。當年失意江湖,入山尋求仙師數年而不得,正待返回,卻被仇人查出行蹤,在歸途設下埋伏,險些身死,奄奄一息的跳河而逃,順流而下,被一個叫何慧姑的村女救下,在其家中養傷一年有餘,二人漸生情愫,遂結為夫婦,在這河灣小村一住二十三年。
張遊與慧姑生有一子一女,大兒名叫張聞仙,年已二十一歲,繼承乃父當年未遂之誌,五年前便已離家訪師而去,從此音訊全無。小女名為張茵,年方十四,生得美麗聰慧,又是幼女,最為疼愛,自幼習武,無不用心傳授。此事便是因她而起。
獨眼龍本是有名的水路大盜,真名叫於川,自立綽號“鬧海毒龍”,因他為人太過凶惡,少有人敢叫他獨眼龍。獨眼龍手下水賊嘍囉上千,聚則為賊,散則為民,武功極好,背後還有一個妖道做後盾,又隱蔽,且買通官府,不但打劫過路船隻,也順水而流,或是入海,沿途上岸搶劫燒殺,作惡多端,與鄭東流數年前有一麵之緣。鄭東流曾邀請獨眼龍入夥,當年不曾答應,近期為仇所迫,敵人勢大狠毒,三百精英幫眾隻餘十幾個逃得一命,中土已無存身之地,於是投奔丘域長樂莊而來。
這一夥惡賊路過此地,原本與河灣村相隔較遠,互不相幹。然獨眼龍有一胞弟,名叫於亮,是個采花賊,近期為仇所迫,未免暴露行蹤,受獨眼龍於川嚴令約束,半月來都未采花生事,早已不耐。於亮無意間在河的下遊瞧見一艘小漁船正收網回轉,心思一動。不禁暗忖:“這荒山野嶺少見人家,敵人不一定有這麼廣大的神通追來,且離長樂莊已近,聞聽莊主勢大,也會道術,大哥今早已派兄弟們中輕功最快的人前去通報接應,就追來了也不怕。既有漁船,當地必有漁村,聽大哥說長樂莊美女雖多,但大多都是有主之物,何不跟上去探探漁村有無美質,稍微解悶?若真有好的,順便帶去長樂莊,豈不好過拾人不要的破爛百倍?”
於亮欲念一動便不可遏止,故意落在後頭,沿河追去。獨眼龍因將近長樂莊,知道胞弟稟性,也就由他。於亮一路追去,遠遠見了一村莊,正好撞見張茵從田地裏澆菜而回。本就懷有一腔邪念而來,又是那樣秀美純潔的少女,左近無人,當即麵露淫光,豺狼一般朝張茵跳身疾撲而去,就要逞凶。
張茵武功雖好,但也不比於亮厲害,隻因他欲念蒙心,以為小小村姑,有何能耐?毫無防備。張茵安住荒村十四年,雖練武功,但平時少與人交手實戰,見敵人來勢凶惡,又是那樣麵目,添了無窮厭惡,驚慌之際失了分寸,運用家傳武功,凝氣於掌,全力朝於亮胸口拍去。
於亮也是該死,去勢太急,待發覺村女武功不弱時,已是後悔不及。勉強運氣抵禦,依舊被一掌打得胸口凹陷半寸有餘,口吐鮮血,急忙往來路飛逃而去。張茵見敵人口吐鮮血,已經膽怯心驚,又知來人中了家傳掌力,傷已太重,必死無疑,慌忙跑回家中,將此事告知乃父張遊。張遊較有閱曆,將幼女一通教訓,匆忙趕到地點察探,一路追蹤而去,暗中發現敵人勢力極大,唯恐報複,急忙返回家中與妻子商量,當即命慧姑將張茵送去山中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