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日新月異數家鄉國際旅遊島展新顏(1)(2 / 2)

海南的農村同樣是日新月異。農民依靠土地和農業技術發展熱帶農業,種熱帶瓜菜,種香蕉、檳榔、菠蘿、橡膠等,收入不斷增加;農村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養殖專業戶、經營專業戶和“致富能人”;農民的收入不斷增加,農村裏的新樓房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農民擁有了汽車;越來越多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民擺脫了貧窮,住上了新房,用上了清潔自來水;農村生態良好,自然環境保護得十分完好。2000年,海南農村開始了以“優化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為主題的文明生態村創建試驗,建成了成千上萬個環境優美的“文明生態村”,成為海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在全國享有盛譽。農村實行免稅政策,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廣大農村實行“醫療保險”和“合作醫療”,農民的醫療和養老得到更多的實惠和保障。

建省後的海南確立了“一省兩地”發展戰略(“一省”就是新興工業省;“兩地”就是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世界旅遊度假基地),製藥、汽車、食品、石油化工、造紙、電力等新興工業蓬勃崛起,建成了洋浦經濟開發區,東方、昌江等“島西工業走廊”;向國內外市場的熱帶高效農業、“訂單農業”迅速發展,建成了一批大型瓜菜、香蕉、菠蘿、檳榔等生產基地,建成了一批海水養殖和淡水養殖基地和林業生產基地,逐步形成了“公司+農民”或“公司+聯合體+農民”的現代生產經營模式;旅遊度假觀光業蓬勃發展,建成了一批具有熱帶特色的國際旅遊酒店和旅遊設施,開發了眾多風景秀麗、內涵豐富的高規格高品位的旅遊區、風景區,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達1000萬人次以上,成為全國最具魅力的旅遊觀光度假勝地之一。今天的海南,可以說是百業興旺,欣欣向榮,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

建省後的海南基礎建設發展很快。機場、港口、電訊等基礎建設發展迅速,南有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北有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每天接送成千上萬的國內外旅客,其中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是祖國最繁忙的十大機場之一。海南與鐵道部、廣東省共同投巨資建成了我國第一條跨海鐵路——粵海鐵路。這條鐵路北起粵西重鎮湛江,貫穿雷州半島,橫跨瓊州海峽,直達三亞,成為海南省連接祖國大陸的交通大動脈,大大促進了海南經濟的發展。初步建成海南了最大的水電站工程——大廣壩水電工程;建成了中國內地唯一享受保稅區政策的國家級開發區——洋浦經濟開發區和全國第四個保稅港區——洋浦保稅港區。實行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的保稅物流監管區運作模式。海南的電信通訊建設相當發達,移動通訊網絡覆蓋全島,全島正在邁進“信息島”“智能島”,進入電子信息時代。總投資近190億元興建的昌江核電工程項目已經開工。該工程主要建設兩台65萬千瓦的核電機組,1號機組2014年底並網發電。該項目投產後,將大大緩解海南省一次能源短缺問題,保障海南電力供應的穩定、安全和可持續性,保障海南省的經濟、社會、環境和諧發展,提升海南國際旅遊島形象,助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