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雖然是祖國浩瀚南海中美麗的寶島,但她長期孤處南海,開發較晚,經濟文化比較落後。新中國建立後,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奮鬥,海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於地處國防前線,加上受當時特殊政治環境和經濟體製的束縛,海南這顆南海最璀璨的明珠長期未能閃爍出應有的光彩。改革開放,海南創辦全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建設國際旅遊島,海南的曆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從此,海南,就像一列加速的火車直奔前方,更像一條睡醒的巨龍飛騰九天。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海南島雖然是祖國浩瀚南海中美麗的寶島,但她長期孤處南海,開發較晚,經濟文化比較落後。新中國建立後,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奮鬥,海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於地處國防前線,加上受當時特殊政治環境和經濟體製的束縛,海南這顆南海最璀璨的明珠長期未能閃爍出應有的光彩。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我國改革開放的號角。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相繼設立經濟特區;1984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廣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全國改革開放風起雲湧,形勢喜人。海南人民期盼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改變海南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落後的被動局麵。
1984年元月,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視察廣州,肯定辦特區的路子走對了;同年2月24日,他在北京邀請幾位中央領導同誌座談時,強調要開發海南島,並堅定地說,如果能把海南島的經濟發展起來,那就是很大的勝利。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在接見南斯拉夫客人時明確提出:要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經濟特區。
1988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式批準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自此,海南成為全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的曆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從此,海南,就像一列加速的火車直奔前方,更像一條睡醒的巨龍飛騰九天。
改革開放:家鄉每天都譜寫著“春天的故事”
建省辦經濟特區後的海南,每一天都是嶄新的,每一天都有可喜的變化,每一天都在譜寫著“春天的故事”。
建省初期,海南島熱鬧非凡,關於海南的報道如大海潮湧且最能吸引人眼球。全國數十個省的各類人才被海南“最大的經濟特區,實行最優惠的政策,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發展模式”所吸引,紛紛踏海而來,湧向海南島,一時出現了“十萬人才過海峽”的奇觀。這些人才的進入,加快了海南與全國各地的溝通和融合,對海南的開發、建設和宣傳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其中不少成為海南建設的骨幹和精英。今天的海口、三亞等城市,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移民城市,越來越多的各省市區的人才在這裏就業創業,成為新的一代“海南人”,成為海南島開發建設的重要力量。
建省後的海南,變化迅速,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城市擴大了,高樓大廈多了,漂亮了,馬路變寬大了,汽車川流不息,現代化商場、漂亮小區增多了,居民的居住環境改善了;不少城市正在建設新區和濱海新城,城區麵積迅速擴大;城市的綠化美化越來越好,城市變得更具活力更加漂亮。海南省省會海口市,建省前城市人口不足30萬人,到2009年人口已將近200萬人。高等教育蓬勃發展,過去海口市隻有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學院、海南醫學院等幾所高校,現在已經擁有包括國家級重點大學海南大學在內的20多所高校;基礎教育得到快速發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被列入重中之重,各類新興中專、中等職業和技術學校與民辦技術學校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醫療事業同樣穩步發展,建成了海南人民醫院、海口市人民醫院、海南省醫學院附屬醫院、海南農墾總局醫院等一批“三甲”級醫院,各市縣均建成了設施先進、醫療技術力量雄厚的骨幹醫院和鄉鎮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