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日新月異數家鄉國際旅遊島展新顏(2)(1 / 2)

如今,海南島內的交通已經十分發達。海南的環島高速公路已經建成,已成為海南島交通大動脈;正在著手構建的“田字型”高速公路網,除了打通通往中部地區快捷順暢的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外,還啟動了萬寧至洋浦高速公路預可編製工作,力爭用5年時間,新增、改建高速公路290公裏,初步形成“田字型”高速公路格局。2007年,海南西環鐵路全線通車營運,這條鐵路北起海口,南至三亞,總長363.8公裏,是粵海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屬國家1級幹線。這條鐵路的建成,結束了島內鐵路不能連結國內鐵路網的曆史,對優化島內運輸格局,完善島內綜合運輸體係,促進海南省與內地的合作交流,推動海南經濟社會全麵快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作用。2008年,總投資202億元、全長302公裏,最高時速為250公裏,年輸送能力為5000萬人次的東環高速鐵路於2010年12月30日正式建成通車。它的建成,標誌著海南進入了高鐵時代,實現了“一日生活圈”。如今,乘坐東環鐵路的列車從海口直達三亞隻需90分鍾。東環高速鐵路通車運營後,新建的海南西環快速鐵路已正式動工。它全長344公裏,北起海口市,自海口站引出後,向西經老城、臨高、洋浦、東方、崖城等,接入三亞市海南東環線三亞站。它的建成,將與東環高速鐵路一起形成環島高速鐵路網,並與將來的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對接,使海南島高速鐵路網與全國鐵路網連為一起,打造一流的國際旅遊島現代交通體係。

建省後海南島的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海南傳統文化如瓊劇得到繼承、發展和創新,創作出《馮白駒》、《蘇東坡在海南》、《下南洋》等一批優秀劇目;儋州調聲、臨高的漁歌“哩哩美”等傳統藝術品牌得到傳承和創新;在黎族舞蹈方麵創作成果也很豐碩,創作出《達達瑟》、《黃道婆》等優秀獲獎作品。海南的文化產業如海南飲食文化、“三月三”、“冼夫人文化節”、“換花節”、“歡樂節”、海南七仙溫泉嬉水節等得到弘揚並進行產業化開發,成功舉辦了諸如“世界小姐大賽”、“新絲路模特大賽”、“中國海南萬寧國際衝浪節”、“首屆國際養生大會”、“亞洲國際高爾夫巡回賽”、““國際帆船賽”、“海南萬寧國際海釣精英邀請賽”、“世界潛水聯合大會”、“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慶典暨第14屆中國金雞百花節”、“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青年聯合會”等一批大型特色文化品牌活動,現代大型商業化特色演出作品《印象海南》得到成功運作並且成為海南的形象品牌。建成了一批現代化的文化體育場館設施,一批現代化的網絡傳媒等。

2007年9月,經中國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中國將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新航天發射場。這是繼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內陸發射場後,中國建設的首個濱海發射基地,將用於滿足中國航天發展的新需要。文昌航天發射場作為我國最低緯度的發射場,主要用於發射新一代大型、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擁有年發射火箭10—12枚的能力,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航天器等航天發射任務,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特別令人振奮的是,這裏將興建一個“中國唯一、國際一流”、“充滿航天科技文化和海南島特色”的主題公園,成為海南島旅遊的一個亮點。隨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建成,這必將大大促進海南經濟、旅遊業、文化科技事業的發展,成為海南持續發展的巨大引擎。

改革開放,給海南帶來無限生機。在改革發展中,海南經濟特區努力發揮作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窗口”、“排頭兵”、“試驗田”的作用,在全國創造了多個“率先”:率先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率先進行省級機構改革試驗;率先提出“生態省”建設規劃;率先實行省直管市縣的管理體製;率先推行燃油附加稅改革,實現全島公路不收費,“一腳油門走到底”;率先實行企業注冊登記製度改革;率先實施醫療保險製度綜合改革;率先實施國有資產委托運營改革;率先實行糧食和生產資料價格市場化改革;率先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

經過數十年的開發建設,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南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城鄉麵貌發生顯著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今天的海南,天更藍,山更秀,水更清,具有更優越的人居優勢,每個人的臉上綻發出舒心的笑容。海南,這顆南海明珠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閃爍出如此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