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希爾說:“金錢永遠隻是金錢,而不是快樂,更不是幸福。”以為有了金錢就有了全部的觀點是大錯特錯的。韓國前總統金大中說,“人的一生最好這樣度過:既不因巨富而患得患失,又不因赤貧而勞碌衣食。做人,應把好金錢這一關。保持一顆樂觀豁達的心,坦然麵對財富!”
1.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金錢之外,還有更可貴的東西。人類的生命僅有短暫的數十年,一晃即逝。我們應該使自己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因此追求幸福,才是賺錢的目的。
有一對貧窮的年輕夫婦,妻子整天為缺少財富而憂鬱不樂,成天幻想著何時能一夜暴富。有了錢才能買房子,買家具家電,才能吃好的穿好的……可是他們的錢太少了,少得隻夠維持最基本的日常開支。
她的丈夫卻是個很樂觀的人,不斷尋找機會開導妻子。
有一天,他們去醫院看望一個朋友。朋友說,他的病是累出來的,常常為了掙錢不吃飯不睡覺。回到家裏,丈夫就問妻子:如果有人給你錢,但同時讓你跟他一樣躺在醫院裏,你要不要?妻子想了想,說:“不要。”
過了幾天,他們去郊外散步。他們經過的路邊有一幢漂亮的別墅。從別墅裏走出來一對白發蒼蒼的老者。丈夫又問妻子:“假如現在就讓你住上這樣的別墅,同時變得跟他們一樣老,你願意不願意?”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才不願意呢。”
他們所在的城市破獲了一起重大團夥搶劫案,這個團夥的主犯因搶劫超過100萬元,被法院判處死刑。
在罪犯押赴刑場的那一天,丈夫對妻子說:“假如給你100萬元,讓你馬上去死,你幹不幹?”
妻子生氣了:“你胡說什麼呀?給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幹!”
丈夫笑了:“這就對了。你看,我們原來是這麼富有,我們擁有生命,擁有青春和健康,這些財富已經超過了100萬元,我們還有靠勞動創造財富的雙手,你還愁什麼呢?”
妻子把丈夫的話細細地咀嚼品味了一番,也變得快樂起來。
人所擁有的財富不僅僅是錢財,它的內涵很豐富。錢財之外還有很多比錢財更重要的東西。比如說青春、愛情、健康、生命……可惜,大多數人看不到這一點,許多煩惱由此而生。他們難與快樂結緣,卻常常和不幸結伴同行。
錢可以激勵人發奮,也可以毀滅人。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提高生存價值,重視生活質量,讓你生活得更快樂。
金錢不是萬能的,因為它也有買不到的東西。像時間或者說光陰,就是再多的錢也難買到。有些人不珍惜時間,浪費了光陰。這裏說兩句名言來奉勸:一句是針對時間的:“珍惜時間就是愛惜生命。”雖然我忘記了這是誰說的,但我覺得很有道理。另外一句是針對光陰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更是十分清楚地說明了金錢和光陰的關係。因為光陰作為時間過去了就過去了,永不複回。就如你現在長大了,你能用金錢買光陰並讓光陰把你送回小時候嗎?
什麼事情都具有兩麵性,而金錢也不例外。那麼金錢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呢?其實它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對於那些潔身自好,不慕金錢的人來說,金錢簡直就是魔鬼。它會磨滅人的意誌,令人深愛著它而不能自拔;而對於貪圖富貴的人來說,金錢簡直是最美的天使,不但能帶來榮華富貴,還能帶來榮耀和地位。世界上存在著這兩種人,所以金錢也存在兩種不同的詮釋。
有句話說得好:“金錢不是萬能的,而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的確,有金錢未必不好,而沒有金錢又未必會好,但沒有金錢也一樣能找到快樂。拿破侖曾擁有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一切——榮耀、權力、財富,他卻說:“我這一生沒有過一天快樂的日子。”而海倫·凱勒——又聾又啞又瞎,她卻表示:“我發現生命是這樣的美好。”這又是有金錢未必好,而沒有金錢卻也一樣快樂的最佳解釋。
所以,不同人的眼中對金錢的看法並不同,而怎樣才能正確運用、對待金錢呢?必須要有智慧的人才能正確對待。錢能做什麼?錢不能做什麼?錢能買來食物,卻買不來食欲;錢能買來藥品,卻買不來健康;錢能買來關係,卻買不來友誼……所以不要把錢看得太重,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對於金錢,我們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使我們的靈魂更純潔,道德更高尚,境界和智慧更上一個層次。
(1)要學會正確應用金錢
錢,就是這樣,關鍵是學會正確應用金錢,當你把它用在正道上時,你就會看到它不斷閃耀著的美麗的光輝。能正確應用金錢去實現自己的心願,造福於人類子孫萬代是一個人最大的幸福,在這裏讓我們看看諾貝爾是怎樣應用金錢的?
諾貝爾的名字全世界幾乎無人不知,他所設立的諾貝爾獎是世界上任何大獎都無法比擬的。可以說,諾貝爾獎對世界曆史進程的影響比諾貝爾本人的所有發明和產業都要巨大得多。
人稱“炸藥大王”的諾貝爾一生中所積累的財富是巨大的,即使在今天來看,也堪稱巨富。他的財產總共約有3300多萬瑞典克朗。諾貝爾一生未婚,但有其他親屬,他完全可以把這筆財產留給他們。然而,晚年的諾貝爾在考慮財產安排的時候,更多地想到的卻是如何用這筆財富去推動人類的文明和進步。
諾貝爾是個偉大的發明家,他發明的炸藥在工業和建築等行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炸藥也可以被用於戰爭,成為殺傷人的有力武器,炸藥的爆炸力越強大,因此而造成的傷亡也就越多。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麵性,是好是壞全在怎樣運用,這本是無可奈何之事。然而,諾貝爾對此卻懷著深深的不安,因此,他希望把自己的財富獻給整個人類的和平、幸福和進步事業!
諾貝爾為了實現他的這一偉大心願,在他生前的最後10年裏,曾先後三次立下過非常相似的遺囑,最終設立了如下五項大獎:一是在物理方麵作出最主要發現或發明的人;二是在化學方麵作出最重要發現的人;三是在生理或醫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的人;四是在文學方麵曾創作出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傑出的作品的人;五是曾為促進國家之間的友好、為廢除或裁減常務軍隊以及為舉行與促進和平會議作出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
同時,諾貝爾在遺囑中還明確規定:“在頒發這些獎金的時候,對於受獎候選人的國籍絲毫不予考慮,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隻要他值得,就應授予獎金。”這就使得諾貝爾獎跨越了國界的限製,成為有史以來世界上影響最大的獎項。
錢,就是這樣,當你把它用在正道上時,你就會看到它不斷閃耀著的美麗的光輝。
(2)金錢是財富的綜合代表
既然是綜合代表,就簡單邏輯推論,擁有金錢就是擁有財富;相應地,人們對金錢的追求,也就是對財富的追求;人們對待金錢的態度,也就是對待財富的態度。其實,這種簡單邏輯推論是有問題的,因為金錢僅僅是財富的“綜合代表”,而不是財富本身——你握有黃金或是美元,它們並不就是汽車、住房,也不是清潔的空氣、純淨的飲水,更不等於精神的愉悅、生活的充實和思想的自由,盡管使用黃金或是美元,你可以交換到這些真實財富的一部分。換言之,金錢與真實財富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但金錢這個“綜合代表”與真實財富之間還有一段距離。何況許多財富還是金錢無法代表、度量和交換可以得到的。
正是由於金錢與真實財富之間的這種關係,我們不應將金錢與財富等同起來,更不應簡單地將追求金錢和擁有金錢與體現人生價值、追求幸福等同起來。關於金錢,我們需要一種財富的智慧。
(3)財富是一個包羅萬象、內容非常廣泛的概念
就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普遍的理解來看,它既包括服務於人生存、生活的物質產品,又包括人的心理愉悅、精神滿足等非物質產品;既包括可以私有化到個人或家庭的“私有財富(如家庭房產)”,又包括難以私有化的“共有財富(如藍天白雲、清潔空氣)”;既包括直接從大自然獲取的東西,又包括人為製造出來的東西;在人為製造的東西中,既包括物化有形的產品,又包括製度、規則、習慣、傳統、風俗等非物化的文化產品,還有宗教、信仰、主義、意識形態、主觀價值判斷等純粹理念的存在。概括地講,財富就是現實生活中人們所追求的、個人認為有價值的一切東西的總和。對於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個人來說,追求各種各樣的財富,是人生的全部內容,也是人生的全部目的所在。隻是看你如何來確定你心目中的“財富目標”罷了——有人追求物質產品的豐裕;有人追求精神境界的滿足;有人追求宗教過程的寧靜;有人追求信仰實踐的磨礪。如此眾多的財富目標追求選擇,讓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生氣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