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也許認為,擁有大量的財富和無限的權力才會幸福,為此他們拚命奮鬥,永無止境,他們來不及享受所擁有的一切,他們也看不見已經擁有的一切。然而,事實是,我們能夠珍惜所擁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
有一位農民,他常年住的是黑乎乎的窯洞,每頓吃的都是玉米、土豆,家裏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個盛麵的櫃子。可是他整天無憂無慮,早上唱著歌兒去幹活,晚上又唱著歌兒回家。別人真不明白他整天為什麼會那麼快樂。他說:“我渴了有水喝,餓了有飯吃,夏天住在窯洞裏不用電扇,冬天熱乎乎的炕頭勝過暖氣,日子過得好極了。”
這位農民能珍惜他所擁有的一切,從不為自己欠缺的東西而苦惱,這就是他能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原因。
其實,絕大多數人所擁有的,遠遠地超過了這位農民,可惜卻常常被我們所忽略。我們總是抱怨自己收入太低,卻忽略了我們擁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家中人人健康,無病無災;我們總是抱怨自己的伴侶有諸多缺點,卻忽略了他們是能與我們相親相愛,真情到老的人;我們總是抱怨孩子沒有出息,都沒有看到他們在健康快樂地生活著……
曾有一個人因為沒有鞋子而哭泣,直到他看見了一個沒有腳的人,才知道自己很幸福。世間很多事情,常常是我們沒有珍視身邊所擁有的,而當失去之時,才又悔恨莫及。
畢加索說得好:“人生應有兩個目標:第一是得到所想要的東西,盡力去爭取;第二是享受它,享受擁有它的每一分鍾。而常人總是朝著第一個目標邁進,卻從來不去爭取第二個目標,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享受。”
能夠享受人生的人,不在於擁有財富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也不在於成功或失敗,而在於會數數。“不要計算已經失去的東西,多數數現在還剩下的東西。”這個十分簡單的數數法,就是享受人生的一種智慧。
一位心理醫生曾說,在他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心理病例中,最為嚴重也最為普遍的一種,就是人們一生總是不斷地追求更多的東西,而並不注重自己已經擁有的。這種人往往並不是想使自己擁有的東西有所改善,而隻是要求得到更多,以填補他們永不知滿足的心理。有這種心理症狀的人常說:“如果我的願望能全部得到滿足,我就會變得很快樂。”這句話會在每一次有新願望的時候一再重複。
一位朋友,上周才搬了新家,第二個星期遇到人就說他隔壁鄰居的房子裝修得如何如何比自己的豪華!下次再遇見他,還會聽到他對自己房子所處樓層的不滿意的抱怨,而且他還一直為沒有選擇樓房中間單元而怏怏不樂——很多人都常常有這種思維習慣,總是想這想那,隻要沒有達到願望,就會一直想著他們沒得到的東西——永遠都不知滿足。
而他們如果達到了這個目的,又會冒出一些新要求,新想法,於是,心理矛盾又會出現。因此,盡管這些人得到了他們所想要的,但仍舊快樂不起來,他們總認為自己還未得到的半杯咖啡比自己已經擁有的半杯更好。
如果你陷入了這種境況,你就需要改變想法中的側重點,多去想一想你已經擁有的,而不要太貪心地去追求你還沒有的。對你的丈夫或妻子,寧願多想想對方的與眾不同之處,而不是希望你的愛人具有一種完美的素質。當你對薪水的多少感到很不滿意的時候,不如想想你至少還擁有一份工作,比起很多失業的人來說,這已經是件幸運的事了。
當你假日裏沒有條件去一個你向往已久的旅遊勝地時,不如想想,“待在家裏的樂趣也不少!”你可以遇到很多很多像這樣的事,每次當你注意到自己又落入“我希望生活能更好”之類的情況時,請就此打住,重新開始。先深吸一口氣,回想生活中仍有自己應該感激的事情。
當你以一種感激的心情投入工作而不是抱怨薪水的多寡時,你就會將工作幹得更好,做出更好的成績,或許最後反而使你加薪。如果你以快樂的心情看待你周圍的生活,想想隻要一直與家人在一起就很快樂,你就不會覺得去不了那個旅遊勝地有多麼得難受了。如果你以前去過什麼地方旅遊,或是享受過某種優厚的待遇、接受過某種情誼,你也可以多同別人談起,或以回憶的方式來找到樂趣。總之,隻要你不再老抱怨自己還有很多東西沒有得到,你的生活一定會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