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的兒子把鄧小平同王震、鄧力群的談話記錄稿在北京的老幹部及其子女中間廣為傳播。一時之間,高級領導幹部都知道鄧小平即將複出,深受鼓舞;鄧小平否定“兩個凡是”的言論,更對思想解放的潮流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發揮了先導的作用。

(四)華國鋒主持十屆三中全會,正式決定鄧小平複出。

這時,廣大幹部群眾要求鄧小平複出的呼聲更加高漲了。華國鋒順乎黨心民意,主持召開十屆三中全會,按三月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政治局的決定,正式決定鄧小平複出。1977年7月17日,十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恢複鄧小平同誌職務的決議》:“全會一致決定,恢複鄧小平同誌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務。”

7月21日,鄧小平在十屆三中全會上講話。他首先對怎樣對待複出工作表態:

作為一名老的共產黨員,還能在不多的餘年裏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個人來說是高興的。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應該老老實實地履行黨員的責任,聽從黨的安排。

鄧小平講話的重點是全麵、係統、深刻地論述完整地、準確地認識和理解毛澤東思想的問題。鄧小平指出: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我說要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作指導的意思是,要對毛澤東思想有一個完整準確的認識,要善於學習、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的體係來指導我們各項工作。隻有這樣,才不至於割裂、歪曲毛澤東思想,損害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不是在個別的方麵,而是在許多領域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個體係,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所以我建議,除了做好毛澤東著作的整理出版工作之外,做理論工作的同誌,要花相當多的功夫,從各個領域闡明毛澤東思想的體係,要用毛澤東思想的體係來教育我們的黨,來引導我們前進。

鄧小平還指出:

把列寧的建黨學說發展得最完備的是毛澤東同誌。毛澤東同誌對於建立一個什麼樣的黨,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黨的作風是什麼,都有完整的一套。毛澤東同誌倡導的作風,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這兩條是最根本的東西。當然民主與集中的關係,自由和紀律的關係,都是很重要的。對我們黨的現狀來說,我個人覺得,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特別重要。毛澤東同誌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他充分信任群眾,曆來反對不信任群眾、不依靠群眾。對群眾的議論,毛澤東同誌是非常注意的。我為什麼說實事求是在目前重要呢?要搞好我們的黨風、軍風、民風,關鍵是要搞好黨風。現在,“四人幫”確實把我們的風氣搞壞了。“四人幫”的破壞實際上是十年,或者說是十年以上,開始是同林彪結合在一起。他們弄得我們黨內同誌不敢講話,尤其不敢講老實話,弄虛作假。甚至於我們有些老同誌也沾染了這種壞習氣,這是不應該原諒的啊!我們隻要充分信任群眾,實事求是,發揚民主,把毛澤東同誌的建黨學說和黨的一整套作風恢複起來,發揚起來,那末,毛澤東同誌所說的那樣一種政治局麵,就一定會達到。有了那樣一種政治局麵,我們什麼風險也能夠經受得住。我們要創造這樣一種政治局麵,在黨中央領導下,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既有統一意誌,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什麼問題都可以擺到桌麵上來,對領導人有意見,也可以批評。

鄧小平的論述,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恢複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體現了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的心願。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和兩報一刊社論《曆史性的會議》,向全國和世界公布了鄧小平複出的決定。

一個星期以後,鄧小平公開亮相。那是7月30日晚上,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1977年北京國際足球友好邀請賽閉幕式,閉幕式前是香港足球隊同中國青年足球隊的決賽。當鄧小平走上主席台時,全場八萬觀眾長時間熱烈鼓掌。

外國記者迅速報道鄧小平這次公開亮相。日本共同社記者寫道:

鄧副主席在群眾麵前露麵是去年1月在周恩來總理追悼大會上致悼詞以來第一次。

鄧先生似乎並沒有由於他去年受到貶辱而有什麼改變,看上去他比他的實際年齡要年輕十歲。

比賽中間休息十分鍾,鄧先生一度退席。但當他又出席觀看後半場比賽的時候,十萬觀眾撇開比賽,霎時都站立起來,向他報以狂熱的掌聲。對於觀眾來說,這是一個不僅觀看比賽,而且也是注視約隔一年半之後在公眾麵前露麵的鄧先生一舉一動的繁忙之夜。

就這樣,鄧小平再一次重新回到中國政治舞台的中央,領導全黨、全軍、全國人民譜寫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二、鄧小平兩次複出進程的比較

從以上關於華國鋒對待鄧小平複出的態度和鄧小平第三次複出的經過的敘述中,可以看出,華國鋒確實采取了“等一等”、“往後拖”的辦法,但並不是久拖不決,也沒有蓄意阻撓,而是要盡量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在這裏,把鄧小平第三次複出的進程同第二次複出的進程對比一下,對問題的認識是有幫助的。

先來看鄧小平第二次複出。這次複出,從1972年8月毛澤東批示啟動,到1973年3月恢複工作、4月公開露麵,經過七八個月。具體過程是:1972年8月14日,毛澤東對鄧小平8月3日的信批示,指出鄧小平應與劉少奇區別。講了鄧的四點好處:一、中央蘇區挨整,是所謂毛派頭子。二、沒有曆史問題。三、打仗得力,有戰功。四、到莫斯科談判,沒有屈服於蘇修。這個批示,為鄧小平複出鋪平了道路。第二天,8月15日,周恩來即在政治局傳達。此後三四個月未見下文。12月18日,周總理利用毛澤東指示應讓譚震林“回來”的機會,致信紀登奎、汪東興傳達這個指示精神的同時,提出要紀、汪二人考慮一下鄧小平要求做點工作的問題,說主席也曾提過幾次。同日還約紀、汪二人談話。12月27日,紀登奎、汪東興提出鄧小平仍任副總理。1973年2月22日,鄧一家回到北京。3月10日,中央發出鄧小平恢複副總理職務的決定。4月12日在歡迎西哈努克的宴會上公開露麵。

再看鄧小平第三次複出。這次複出,從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到1977年7月17日十屆三中全會通過決議決定恢複鄧小平職務,經過八九個月。具體過程:1977年一月政治局會議華國鋒提出應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1977年三月工作會議政治局決定“在適當的時機讓鄧小平同誌出來工作”,“經過黨的十屆三中全會和黨的十一次代表大會,正式作出決定,讓鄧小平同誌出來工作”。1977年5月3日,把鄧小平1977年4月10日信和1976年10月10日信轉發至縣團級。5月上旬,鄧小平得知馬上要出來工作,而且還做大官。7月21日,十屆三中全會正式決定恢複鄧小平職務。7月30日晚,鄧小平在北京工人體育場看足球比賽,公開亮相。

兩次複出比較,第三次複出的時間比第二次複出相差僅一個多月。

三、對華國鋒在對待和處理鄧小平複出問題上的評價

在鄧小平複出的問題上,華國鋒的方針是鄧小平的問題要解決,但要等待時機成熟,所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這沒有什麼不對。粉碎“四人幫”後不能“馬上”出來,要晚一點,是穩妥的。對“盡快”的要求,華采取“拖”的辦法,從原則上講,無可厚非。但跟當時的黨心民意,確實是不一致的,說不符合黨心民意,甚至說有違黨心民意,也不為過。至於具體時機的選擇,見仁見智,也難專必。按個人淺見:1977年三月工作會議,陳雲、王震等提出讓小平複出,為天安門事件平反,那時華國鋒如順勢完成這件大事,是最佳時機。但受曆史的局限和認識的局限,華沒有在這時作出決斷,還是繼續做讓鄧小平複出的準備,雖然不能說不積極——收到鄧4月10日信後,即給回複,提出修改意見(可見準備向黨內發的)。華得到鄧4月14日修改情況的回信後,當天就批示,要汪東興將來信及附件印發中央政治局同誌,“經研究確定印發範圍”。並委派汪東興、李鑫去同鄧談。鄧拒絕按要求修改,華和中央政治局也沒有為難鄧,還是於5月3日將鄧兩信印發全黨。5月24日鄧小平與王震、鄧力群談話,就說馬上要出來工作,還是做大官;7月正式複出——但還是延遲了。所以,說華在鄧複出的問題上“拖延”,無論從華的主觀意圖,還是客觀效果,是符合實際的。不過,這也不是華個人的專斷,都是當時中央領導集體決定的。在這個問題上,同樣不必過多地追究個人的責任。

同時應該看到,華國鋒是勇於進行自我批評的。對於兩個“凡是”的錯誤,華國鋒在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講話中,作了自我批評。他先對當初提出“凡是”的緣由和指導思想作了解釋:“我在去年三月中央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從當時剛剛粉碎‘四人幫’的複雜情況出發,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曆史上捍衛革命領袖旗幟的正反兩方麵的經驗出發,專門講了在同‘四人幫’的鬥爭中,我們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幹部,需要特別注意堅決捍衛毛主席偉大旗幟的問題。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講了‘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都必須維護;凡是損害毛主席形象的言行,都必須製止’。當時的意圖是,在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揭批‘四人幫’的偉大鬥爭中,絕不能損害毛主席的偉大形象。這是剛粉碎‘四人幫’的時候,我思想上一直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接著,華國鋒作自我批評說:“後來發現,第一句話,說得絕對了,第二句話,確實是必須注意的,但如何製止也沒有說清楚。當時對這兩句話考慮的不夠周全。現在看來,不提‘兩個凡是’就好了。在這之前,二月七日中央兩報一刊還發表過一篇題為《學好文件抓住綱》的社論。這篇社論也講了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這兩個‘凡是’的提法就更加絕對,更為不妥。以上兩處關於兩個‘凡是’的提法雖不盡相同,但在不同程度上束縛了大家的思想,不利於實事求是地落實黨的政策,不利於活躍黨內的思想。我的講話和那篇社論,雖然經過政治局討論和傳閱同意,但責任應該主要由我承擔。在這個問題上,我應該作自我批評,也歡迎同誌們批評。”

雖然華國鋒的檢討不夠深刻,但應該說,他的態度是誠懇的,負責任的。

(2009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