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番三·相忘江湖(1 / 2)

時將入秋,白露降,玄鳥歸。

明宮之中,宣政北向的紫宸殿尊嚴沉寂,通體籠罩在一片清冷夜色裏。亥時更聲剛過,朱門緩緩打開,好幾名紫色大科的人影陸續從裏麵退了出來,神情凝重地在殿外交頭接耳了一番,尚未來得及離去,見最後走出來一個氣度軒昂的年輕男子,便不由地噤了聲,他們齊齊衝此人拱了一禮,三三兩兩散了去。

這腰綴玉帶卻隨身佩刀的男子正是陸隨,如今他身為南衙左千牛衛,非但肩負天子安危,可以佩刀自由出入殿堂,更是人盡皆知的禦前紅人,聽說連當今太後亦對他信任有加,無怪乎方才那幫股肱大臣都要對他客氣三分。

可惜陸隨的臉色卻不得意,近日昆州澇情嚴重,聖上急招三品以上大臣連夜入閣商議,深夜過半才遣散眾人。陛下他這般勤政愛民,自然是蒼生之福,隻是……隻是除卻了議不盡的政務、批不完的奏折,日日如此嘔心瀝血,他這天子,究竟是為了誰在當天子?

陸隨寧可他不用這麼勵精圖治,也好過看見黑檀長案之上層層疊疊的世間事,堆在那道遠峰淡繪的眉目間,重得任誰也抹不開,手托天下,蠟炬成灰。

他在門口踟躕了片刻,深知自己沒立場開口勸歇,卻又不想就這麼甩手走了,隻得下意識地握緊了刀柄,靜靜候在門外。

隔了好久,殿內燈芯一短,火燭驟亮,裏麵的人卻沒有起身,甚至連多餘的聲音都沒有,一明一暗的夜幕靜謐得好像靜止了呼吸。

漸而,一個端莊富麗的身影出現在他視線裏,身後還跟著一名清秀宮女,裙裾輕曳走到了近前,陸隨一愣,心想,她怎的穿過後北橫街,來到這便殿等了?張口卻是:“微臣參見皇後娘娘。”邊中規中矩地叩了一禮,直到聽見平身才懶懶地抬起頭來。

麵前這神色寂寥的華服女子:曾經的東衛國公主莊錦,後來的端親王妃,到今日萬人之上的皇後娘娘,她的身份幾番變換,始終高高在上受盡榮寵。陸隨見過她無數次,卻始終謹慎疏離,他見過宮廷中許多身份顯貴的女子,都不曾像她這般自持隱忍,高傲於天生刻骨的尊貴,同時卑微於根深束縛的綱常。

許多時候,陸隨覺得她甚至有些可憐……

“陸大人,陛下今夜可會出這紫宸殿?”皇後凝著裏頭燈火色,珠光明玉之下神情難辨。

陸隨抱刀而立,平靜答道:“回娘娘,陛下心係天下,自有許多政務要忙。”

“他的確很忙,這般廢寢忘食,怕是快將宣麟兒的臉都忘了。”皇後露出一抹苦笑,曆朝曆代的宮廷女子哪個不是夜夜企盼皇眷,卻有哪個像她,輸給的不是三千佳麗,反倒是一道道奏折?她低聲喃道:“再有半月是宣麟兒的誕辰,也不知他記起沒有……”

陸隨眼觀鼻、鼻觀心,不作多想,“長公主伶俐可愛,最得陛下寵愛,陛下定會記得的。”

“可惜宣麟她皮野慣了,從不肯乖乖聽話,若能學其他幾位小公主皇子們那般撒撒嬌就好了。”

“若是如此,便不是宣麟公主了。”

陸隨這話脫口而出,卻令皇後一個怔神,她不以為忤,反是輕微地一歎,眉間蓄起莫名的無奈,“也是……陛下喜歡的,或許偏生是那種七情上臉的性子。”

她並不是個傻子,從當年第一眼見到那是還是端親王的他起,她就隱約看到有一個人的影子在他心裏,或平白無故吟的一句詩裏,或提筆未落的一個怔神裏,若有似無,而她始終連一探究竟的機會都不曾有過。時至今日,甚至已經不能夠確定,那個影子是逐漸淡卻了,還是反而深藏進骨,再也不會表露於跡。

無數次跟著那個尊貴孤高的背影站上含元大殿,她的內心既榮耀又落寞,沉重的華冠幾乎要將她壓垮,然他卻回頭淺笑,朝她伸出手來,緊緊相攜,便將萬裏江山與她共享了……還有什麼是不滿足的?

她不能多想,唯一能做的隻有抬高頭顱,與之比肩而立,母儀天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世人道當今天子是位明君,賢明通達、愛民如子,群臣百官莫不信服,卻有誰真正猜透過他在想些什麼?

皇後欲言又止,在殿外徘徊了一會兒卻不進去,陸隨不好勸她,隻得門神般杵著,反倒是身後那名宮女生怕皇後受了涼,取出狐裘就要給她披上,皇後伸手拂開,道:“不披了,以後將這狐裘收好,省得叫陛下見了招惹他不快。”

陸隨凝一眼這雪白狐裘,不禁心頭微震:去年年關突厥犯境,鎮邊將軍程江親身上陣斬敵方首領於馬下,半月之後邊關大捷,天子聞訊大喜,特封程將軍為“金刀大將軍”,並且犒賞三軍,於驪山禦林狩獵七日,當時陸隨亦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