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做最優秀員工的八大行動(3 / 3)

董事長說:“這還不是全部。他最可貴的地方是富有團隊精神。當你們爭先恐後尋寶的時候,他卻黙黙地為你們清理障礙!樂於為大家服務,團隊精神,這是一個人、一個公司最大的精神財富!”

團隊精神是這個員工最感人的品質,它使這位黙黙無聞的員工獲得公司重用,從而走上成功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說,團隊精神是優秀的體現,最優秀的員工往往就是富有團隊精神的員工;具有團隊精神的員工容易成功。

人人都可以做最優秀,人人都可以成功,每個人都可以接近總統,關鍵在於你有沒有融入一個強大的團隊,依托一個強大的團隊,有沒有令人讚許和感動的團隊精神。

假如你缺乏團隊精神

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一次就裁掉30多名大學生。理由十分簡單:誰叫你搞窩裏鬥?原來這批學生論知識、論技術和能力還是不錯的,可就是缺少團隊意識,不好好做好本職工作,還經常遲到早退,團隊活動不參加,組織紀律差,不團結協作也罷,還喜歡指責公司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甚至還拉幫結派,搞窩裏鬥。這樣的的員工,能不被“炒”掉嗎?

有一則“電梯裏的小故事”,讀來很發人深省:

做的技藝來自做的過程。

——員工勵誌格言

有一座高層建築繁忙的電梯,上下班高峰時總是人擠著人。電梯開始上行,有一隻胳膊從我的耳邊伸出,然後穿越好幾個人,從人縫裏艱難地將手伸向電鈕。這是一位小夥子。由於他力氣大,把好幾個人都推得有點搖晃,人群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騷動。同乘電梯的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問道:“請問你要上幾層?”“九層”。有人立刻幫他按好了。他沒有說謝謝。

下午,在樓道裏又碰到了那個人力資源總監。她告訴我,上午電梯裏的那位小夥子是來應聘的,可是公司不聘用他。

“為什麼?”“缺少合作精神。”她答道:“開口請求正當的幫助對他來說是很困難的事,得到幫助也不懂得感激。這種人很難與別人合作共事。”

缺乏團隊精神,沒有合作精神的人,他麵臨的命運永遠隻是被淘汰和失敗。道理十分簡單:企業和老板最喜歡“具有團隊精神的員工”,“幫助別人的員工”;最疼恨“損人利己的員工”,“窩裏鬥的員工”,“缺乏團隊精神的員工”。

怎樣打造團隊精神

那麼,作為一名員工,應該怎樣打造團隊精神,奉獻於團隊呢?應該做到以下5點:

1.熱愛組織,認同公司的宗旨、願景、目標和企業文化。作為一名員工,首先就要將自己融入公司,認同公司的宗旨、願景、目標和企業文化,使自己成為公司的一員,從理念上文化上成為公司的一員。這是打造團隊精神最基本的條件。

2.嚴格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製度。就像軍隊要遵守軍紀,公民要遵守法律一樣,作為一名員工,必須嚴格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製度,服從公司的各項管理。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上看,遵守就是服從,就是忠誠,就是奉獻。這是公司戰略的需要,管理的需要,執行的需要。

好的想法是十分錢一打,真正無價的是能夠實現這些想法的人。

——員工勵誌格言

3.服從大局,服從組織。當公司分配給你一項你根本不願意做的工作,或者把你的工作調整到你不願意做的崗位上時,你是愉快服從,還是不愉快,不服從?這是你是否有團隊精神的分水嶺。一個優秀的員工,總是服從大局,服從組織,為了公司的事業,他願意默默地去做好公司給予的工作。服從,說到底,就是熱愛集體,關心團隊,用實際行動去奉獻於團隊。

4.與其同事團結互助,精誠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在激烈競爭的職場中,與同事精誠合作是不容易的;在一個公司內部,部門與部門良好合作就更難,製造借口、相互推諉的現象常有出現。這時,團結互助,克己助人的團隊精神就更顯得可貴。這就需要一種艱苦的“修煉”。

5.關心團隊,維護團隊利益。這是員工一種優秀的品質。一事當前,關心集體,當團隊需要和呼喚時,要馬上去做;當團隊的利益受到損害或威脅時,應該挺身而出,予以製止。

以上5條,是做一名員工的基本準則,也是做最優秀員工的基石和起點。親愛的員工你能夠做到嗎?

具有團隊精神的員工最受公司和老板歡迎,因此最容易成功。缺乏團隊精神的人則相反,往往成為公司最先淘汰的人。

一滴水融入大海,就永遠不會幹枯;公司員工融入公司,就會打造人生的輝煌。

員工必做功課

1.公司安排的工作與你的心願、利益是不是衝突,你是不是顧全大局、真心服從、毫無怨言地去做好?

2.公司的宗旨、目標和文化,你是否愉快接受?公司的規章製度,你是不是遵守執行?

3.你是否做到與同事愉快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務?有沒有熱忱幫助過你的同事,或得到同事的真誠幫助?

4.你打算怎樣融入團隊?

四、最優秀員工“第四行動”:不斷學習

學習,你的第一競爭力

人的天性好比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就好比修剪移栽。

——員工勵誌格言

在現代社會,人類的知識總量以每三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長,用“知識爆炸”這個詞來形容毫不為過。在知識爆炸的社會裏,人不學習就要落後,就要被淘汰。中國職業專家指出,現在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25歲以下的從業人員,其職業更新周期是一年零四個月。當10個人隻有1個人擁有電腦高級證書時,他的優勢是明顯的;但當10個人中有9個人擁有這種證書時,他的優勢已經不複存在,在激烈的競爭中他甚至還麵臨著下崗的威脅。所有的高薪者若不學習,三年後就會變成低薪者。關於學習的極端重要性,我在上麵的“學習意識”已經闡述。這裏要強調的是,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學習是你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學習力”是你的“第一競爭力”。

陳茂榜是台灣當代著名企業家,他的講演幾乎折服了所有的聽眾。尤其是他記數字的本事超人一等,大凡中國和世界各國的麵積、人口、國民所得貿易額等,他都如數家珍,毫厘不差。而事實上,陳茂榜隻有小學學曆,卻榮獲了美國聖諾望大學頒發的名譽商學博士學位。他十五歲輟學到一家書店當店員,每天從早到晚工作12個小時。但是下班以後,讀書就成了他唯一的享受,書店變成了他的書房,或坐或臥,任他遨遊。日子一久,他養成了每晚至少讀2小時書的習慣。他在書店工作,一幹就是了8年,同時也讀了8年書。陳茂榜說:“學曆固然有用,但更有用的是真才實學。”

陳茂榜的成功奧秘在哪裏呢?就在於不斷學習,終生學習,讓自己插上知識的翅膀。不斷學習,使他從一個普通員工做成了老板,做成了億萬富翁。一句話,知識改變了他的命運,成就了他的事業。

不斷學習,迅速學習,不斷獲得最新知識,是員工適應職場、參與競爭、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和必由之路。

一位學企業管理的大學生,在基層崗位工作一年後受到另一家公司老板的賞識,這位老板邀請他到自己公司裏擔任主管職位。這位大學生婉言謝絕了。有朋友問他為何不去當主管?他回答說:“我現在的公司能讓我學到在大學裏沒有學到的東西,我還舍不得離去,我在這裏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說實在話,我在日常工作中還不知道怎樣管理,在條件不成熟時去做力不能及的事是很被動的。我還是不放棄這裏的學習機會的好。”一年後,他成了營銷部經理;再過了一年,他成為公司副總經理。

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鬥就可以征服的命運。

——員工勵誌格言

這位員工是一位很聰明的人。在他眼裏,學習獲得管理知識比做什麼都重要。他深知,現代職場,學習才是第一位的,隻有在本職工作中不斷學習,才能成為行家、專家,才能生存和發展,才能做大做強。他的這種強烈的學習意識,應該成為每一位青年員工應有的意識。

博士學技工

1999年,身為博士的成利華被一家電機公司錄用,擔任綜合生產部副經理。博士抓生產,可謂“人盡其才”了吧,但他卻搞得十分糟糕。有一次,他把自己設計的模具圖紙交給工人加工。接手的技工一看,馬上指出設計上的不合理。他覺得很沒麵子,固執地堅持他的設計。結果加工出來的模具成為廢品,給公司造成了5萬元的損失。這件事給他帶來巨大震撼:難道博士不如技工?經過一番反思,他覺得自己空有一身理論,而沒有很好與實踐相結合,缺少實際操作的技能,很需要再學習!於是,他做出了一個令同事和女友都堅決反對的決定:先學技工,做技工。他報名參加了高級模具培訓班。經過一番勤學苦練,他取得了初級模具技工證書,並應用於生產實踐。一天,他發現公司一張模具設計圖紙的數據有誤,便提出糾正意見,經過一番爭論和耐心說服,終於使公司接受了他的意見,使公司避免了20萬元的損失,受到了公司領導的高度讚揚,並重新提拔他為綜合生產部副經理。2001年,他拿到了高級模具師證書,並在一個有500人參加的省級模具技能大賽上獲得了季軍。這回他出了名,不少企業競相以高薪酬、高職位來聘請他。公司為了留住他,提拔他為生產部經理,月薪也漲到2萬元,不久竟漲到5萬元。成利華成功的奧秘在哪裏?在於及早發現自己知識和技能的不足,在於不斷學習,努力學習,終生學習。

一個博士都要從技工學起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何況我們一般人呢?

我看見不少成功的推銷員:白天努力推銷,晚上參加學習培訓,努力進行營銷訓練,提高營銷水平。他們的業務知識相當豐富,表達溝通能力非常強,不少人成為營銷專家和人際關係專家。

不少酒店的員工問我:我幹的工作非常簡單,就是掃地,端盤子,洗碗什麼的,還要學什麼習呢?我說,你錯了,酒店是一門大學問,你要學的東西多著呢!學微笑,學禮儀,學服務,學心理學,學文化、政治、外語、藝術,學習與其客人溝通,學習維護企業形象等。又比如說,你是幹汽車修理的吧?你可以學習汽車發動機的構造,學習汽車為什麼能開動的原理,可以研究汽車為什麼與飛機和火車不同,可以像“庖丁解牛”那樣精益求精,可以成為業內的專家、行家。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員工勵誌格言

一句話,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學問,行行要學習,行行可以學出狀元,幹出狀元。學習;你才不會被淘汰;學習,你才會進步,學習,你才能優秀;學習,你才能成功。

擠時間學習:你求知之道

有人說,員工是工作最繁忙、壓力最大,生活節奏很快的一個群體,隻要愛崗敬業,把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哪裏還有時間和精力來學習?這個觀點顯然不正確。時間和精力是什麼?是海綿裏的水,隻要你擠,總會擠得出來。你看人家是怎樣擠時間的:

從初中畢業生到世界一流橋吊專家的許振超,學習鑽研橋吊專業技術,每天總是學習到深夜,堅持了好幾十年;

被譽為“清華的饅頭神”的廚師張立勇,每天擠出8個鍾頭讀英語,下班了,晚上8點開始到次日1點鍾,第二天5點鍾又爬起來學習。

隻有小學文化的台灣企業家陳茂榜,他的學問是從哪裏來的?完全是靠擠時間自學。下班後每天晚上至少學習2個小時,八年堅持不懈。

鳳凰衛視著名國際問題評論家阮次山,每天堅持讀英文報紙7個鍾頭;有時趕上主講某個重要節目,他竟然要看書10個鍾頭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