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節 危機意識(1 / 1)

什麼叫“危機意識”?“危機意識”就是一種“憂患意識”,就是“居安思危”,就是在安逸、順利或取得成就時所產生的一種“危機感”。這是最優秀員工所應具備的一種素質。

為什麼要“居安思危”呢?因為在市場經濟中,在職場中,時時處處充滿競爭,就像逆水行舟,不奮力向前,就要退後,就要被淘汰。

全球馳名的美國GE公司在其企業內部到處張貼著獅子和長頸鹿的圖畫。長頸鹿在前麵拚命奔跑,說:“隻要我稍有懈怠,就會被獅子吃掉。”獅子在後麵緊追不舍,說:“雖然我強大,但我如果不努力追上長頸鹿,我就要餓死。”

弱者等待機會,強者創造機會。

——員工勵誌格言

GE公司的領導者有那麼一種強烈的“危機意識”,這裏有兩種意思:一是對公司而言,要時時刻刻都保持著那麼一種在激烈的商戰中“要被吃掉”和“要被餓死”的“危機感”;二是對全體員工而言,每個人都要努力做“獅子”和“長頸鹿”,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微軟公司是20世紀末創造“財富神話”的跨國公司。它是企業界技術革命和知識創新的驕傲。然而,微軟的總裁比爾·蓋茨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微軟離最後倒閉最多隻有18個月。”為什麼?他們在居安思危,他們的頭腦清醒著呢——稍不留神,就會被對手擊敗,陷於萬劫不複之地!危險就常潛伏在人們的自滿中,在人們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中出現。可不是,著名的王安電腦、蘋果電腦不就是在成功之後稍有放鬆就被其對手擊敗的嗎?

作為一名員工,時時刻刻都要有“危機意識”。

挪威有一個漁村,每年漁民們都要將捕撈的沙丁魚放入船上的魚槽裏駛回漁港,讓它們活著,以便賣個好價錢。但這種沙丁魚比較嬌嫩,往往漁船還回不到港口就死掉。可就有一艘漁船,一直能使沙丁魚活下來。奧秘在哪裏呢?原來,這家船主人在魚槽裏放了一條鯰魚!沙丁魚見到鯰魚這個怪物,嚇得要死,為了生存,左衝右突,在逃命的運動中獲得了生命的活力,所以回到漁港還活著。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鯰魚效應”。

是什麼使這些沙丁魚獲得了生命的活力?是“危機意識”救了它們。這就是古人所常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就難怪,現代的機關、企業每年都要引進優秀人才,在企業中產生“鯰魚效應”,以激發員工的居安思危理念,增強“危機意識”,在企業內部的競爭中煥發出活力。

日本是一個拚命工作的民族。他們為什麼學習、工作那麼拚命?那麼敢於競爭?因為這個國家火山眾多,動不動就火山爆發,他們有一種“火山文化”,每個人都好像坐在火山下,時刻都有要“爆發”的危險。如果不努力,不競爭,不拚搏,就會被淘汰,就無法生存和發展。

當一個小小的信念變成行為時,便成了習慣;從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決定你一生的成敗。

——員工勵誌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