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員工,應該有上麵那位商人的“領先”思維,敢於做“第一個”,走在別人的前頭。
逆向思維——從相反的方向激發智慧的火花,找出成功的方法。
有兩個推銷員到島上推銷皮鞋,但島上的人根本不懂得穿皮鞋。第一個推銷員到了島上,因為島上的人還不懂得穿皮鞋而垂頭喪氣,空手而回;第二個推銷員則喜氣洋洋,戰果累累,滿載而歸。老板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島上的人不懂得穿皮鞋,這正是最好的商機,我教他們學會穿皮鞋,於是個個都向我預訂了皮鞋。”
股票有漲有落,然而打著信心標誌的股票將使你永漲無落。
——員工勵誌格言
生活中、工作中常常需要我們樹立“逆向思維”的意識,以便從中找到成功的出路。又比如一位技術員製作了一批書寫紙,投放市場不合格,因為這批紙吸水性太強。他遭到老板的責罵,又是扣年薪,又是要被解雇。不久,這位技術員經過一番反思,從逆向進行思考:能不能將這批吸水性很強的紙改變用途,變成吸水紙?說幹就幹,他低價收購了這批紙,把它們變成“吸水紙”後投放市場,一舉成功。後來,他申請了專利,大量生產,一躍成為千萬富翁。這叫做“從敗局中找勝招”。
作為一位員工,經常會遇到挫折和失敗。你能否做到“從敗局中找勝招”呢?這往往是你能否成功的關鍵。
跳躍思維——由此入彼,從“直覺”或“靈感”中產生成功的方法。
“跳躍思維”,也叫“直覺性思維”,指的是在知識經驗基礎上直接產生“領悟”或“靈感”,快速得出結論,它不同於按部就班式的傳統論證方法。比如“方便麵”就是一例。日本日清公司董事長安騰百福,就在排隊買熱煮麵條中忽然產生了“靈感”:能不能做出一種用熱水一泡就可以吃的“麵”?從而發明了“方便麵”,成為日本的“方便麵大王”。
“罰款罰出的百萬富翁”
韓振遠,一位普通的中國農民。2001年,他到韓國旅遊,在商場購買一大袋約15公斤的泡菜。回旅館的路上,因塑料袋越來越重,勒得手生疼,於是就折了路邊的綠化樹的樹枝作為提手。不料,他的這個舉動被韓國警察逮了個正著,並以損壞樹木、破壞環境為由對他課罰50美元。
交完罰款,他十分懊惱地坐在路邊生悶氣。這時,他發現有許多人和他一樣,氣喘籲籲地拎著大大小小的袋子,任憑手掌被勒得發紫而無計可施。於是他突然產生一個“靈感”:能不能發明一種方便提手,使人們提袋子不再手疼呢?這樣的“商品”要是賣給韓國人,肯定會有銷路!
說幹就幹。他回到國內,馬上投入資金和精力進行研製。經過一年的努力,戰勝了種種困難,終於製成了一種方便的“提手”申請了專利,並給他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罰款罰出的專利”,“罰款罰出的百萬富翁”,這裏頭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靈感”,就是“跳躍性思維”。
作為一名員工,就要有一種“時刻思考著”,“細心觀察著”的心態,注意在思考中產生“頓悟”,注意捕捉生活或工作中的“靈感”,這就是創新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基本功”。
發散思維——從多種思路、多種模式考慮問題。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挖掘自己的潛能,身體的心靈的,都將轉變為財富。
——員工勵誌格言
什麼叫做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就是一種求異的思維,不依照常規,尋求變異和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這是人類進行創造活動的關鍵成分。
某電子公司為錄取一名高級部門主管,某董事長親自出題,考察10個前來應聘的電子碩士高材生,因為這10名碩士生經過筆試,麵試都很優秀,一時無法決出最佳人選。他出了這道題:有三組數字,分別是1.3,7,8;2,4,6;5,9。他問應考者:這三組數字之間有什麼內在聯係?董事長給的時間隻有5分鍾,4分鍾過去了,10名碩士生思考著,個個急得額頭冒汗,答不出來。終於,一位女生站起來回答說:“這三組數字,照漢語拚音,第一組為第一聲;第二組為第四聲;第三組為第三聲。把它們分組,依據的就是漢語拚音的聲部。”董事長聽罷,高聲稱讚:“OK!你被錄用了!”